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反腐策略的调整

火烧 2014-06-3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6
文章探讨中国反腐策略的调整,强调反腐目的不仅是惩治腐败,更是挽救干部队伍与社会主义事业。提出反腐应结合严厉与宽大,避免大清洗,推动程序化处理,实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标。

  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的反腐斗争的确使国内民众为之振奋,也使国际舆论为之哗然,因为人们看到了新领导反腐的坚定性,这无疑提高了新领导人的权力和威信,同时也挽救了人民原本对中共日渐失去的信心。

  毫无疑问,近一年的反腐斗争,已经对腐败势力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现在的中国官僚队伍已经人人自危,因为按照百姓通俗说法,只要手里有点权力,屁股几乎没有干净的。

  但是现在必须考虑一个问题,腐败是否能通过严惩的手段根除?反腐的目的又是什么?

  反腐的目的是为了挽救社会主义事业,也为了挽救中国共产党,在腐败势力猖獗到对党的执政和社会主义事业有被颠覆可能的时候,采用雷霆手段予以还击,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对腐败起到急刹车的作用。

  但是反腐只是挽救事业的手段,它本身并不能根除腐败的基础,腐败的经济根源在于货币制度,在于以生产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方式。

  所有落马的官员,也可以说是无辜的,因为他们也是生产方式的受害者,意识总是由物质决定,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意识形态。

  反腐的目的是为了挽救和教育广大干部队伍,所以严厉应该与宽大相结合,一方面,对于正在腐败的干部要予以严惩,另一方面,对于曾有腐败行为的干部,要给他们机会,如果他们幡然醒悟,能主动检讨认错,可以考虑低调处理。

  反腐固然是正确的,但是,反腐的方式应该根据局势的变化不断调整,真理只要过头就会成为荒谬,反腐不应该成为“大清洗”,因为“大清洗”的目的是针对隐藏的阶级敌人,可是目前反腐的对象,是我们自己的干部队伍,而反腐的目的是为了挽救干部队伍,因为他们也是改革的受害者,这一点必须明确。

  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干部是关键,“干部决定一切”,如果不改变生产方式,即使把所有的现任干部全部免职或者关押,那么谁能保证下一批干部不腐败?更何况我们的事业,需要干部带领群众完成。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提出的党内斗争策略,这也应该成为目前反腐斗争的策略。

  基于目前反腐斗争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干部队伍已经普遍感到压力,不应该继续采用秘密逮捕的方式,这只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现在反腐应该进入程序化阶段,对于不适合担任某些岗位的干部,尽量采用行政手段予以调离,或者劝其辞职,或者委以虚职,使其逐渐边缘化。

  对于高级干部队伍,也许这样比较合适:正在腐败的干部,应该严惩,对于有意悔改的干部,给其机会,对于不适合继续担任干部的,使其边缘化。

  下一步反腐重点应该在于基层干部队伍,因为这是政权的基础,通过发动广泛的民主评议活动,使每个百姓加入到评议活动中,这才能使权力真正回到人民手里,而这正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保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