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现在的教师有三种境界

火烧 2010-10-2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当代教师存在的三种境界,从正常人到更高层次的职业境界,强调教师应具备的身体素质、语言规范、品行端正等基本条件,以及职业修养与社会价值。

现在的教师有三种境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师,不再是唐代韩愈所称“传道受业解惑之百工之师《师说》”,而是一支庞大的专业队伍,其职业地位和社会作用越来越突出。毛泽东曾经说过:“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他关系到一代新人的成长,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现实生活和美好希望,甚至可以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优劣和一个民族未来的兴衰。在“普九”时期,任何一个地区的教育投入占该地区当年支出的百分六十以上,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占GDP的比例虽然还没有达到预定的百分之四,但也呈上升的趋势。世界各国对教育的重视是空前的,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成为重视教育的关键。面对政府的重视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作为教师该如何适应自己神圣的工作呢?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重大的课题。笔者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四十年,认为当代职业教师客观存在三个层面,笔者姑且将每一个层面判为一种境界,那么当代职业教师就自然存在着三种境界。不妨写下来,与同仁共勉。也希望得到广大民众的批评和指教,以期达到共识。

       第一种境界——正常人 。就是说,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正常人。一个正常人的条件也很正常,概括起来不外乎三点:强身健体,语言规范,品行端庄。一个教师具备了这三种正常人的条件,就基本没有什么缺陷,工作起来就没有什么生理障碍和心理障碍,在学生面前无须拘谨,谈吐自如,在教学过程中就会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不会刻意用衣着装扮来弥补不足,用忸怩作态来掩饰自己的某些先天的缺陷。就能够被天真好学的青少年所接受,能够被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的广大家长以慰勉和认可。坚持锻炼,强身健体,不仅可以保证有充沛的精力适应工作的需要,为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可以为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提供活生生的范例。正常人的语言必须大众化,因为讲话的目的在于俘虏听众。首先必须能够清楚地表白自己的意思,不只是做一个“人不知不愠”的“君子”。“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下里巴人,和者甚众。”似乎就是这个道理。行为举止稳重流畅,像古人所云“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睡如弓。”谈论有理有据,不偏不颇;交易不欺不诈,传达一五一十,表态言信行果,待人诚实可靠,接物轻物重情;贫穷不移,富贵不淫;知廉耻之意,有怜悯之心;尊老爱幼,虚心好学;远离嫖赌,更无酗酒骂街,胡言乱语等恶习;讲伦理道德,守党纪国法。这种境界,重在修身自律,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条件。

       第二种境界——文化人。我们说,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具备上述境界以外,还应该是一名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人。概括地说,也不外乎三点: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能学善传。具备这重境界的教师不仅仅是“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还应该是“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是“小学而大不遗”的良师。就是我们常说的既教书又育人的优秀老师。他们不仅对古今中外各个国家的社会背景和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文化、艺术、历史、地理、宗教、律法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且还通晓某一个知识领域的全部。对其他未知的知识领域也知道该如何查找和如何进入的方法和途径。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在日常生活和与群众交流时,处处都体现出“文化人”的特点。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往往能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家庭环境,社会背景,思想变化,学习状况。能够在课堂上通过双边活动,进行单向思维或者多向思维等有效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让学生快速掌握学科知识,尽快提高学生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认识。在工作过程中,了解本班和本校的教风和学风,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提高学生的多边活动能力,使之尽快溶于集体和社会,培养学生的而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具备这重境界的教师最大的特点是:有以自己的教育对象的进步或成才感到无限的光荣和幸福。他们还有订阅党报党刊和学科杂志、上网查阅资料、参加各类学术竞赛的习惯,始终保持政治头脑的敏锐性,始终站在本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的前沿,他们以能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和教学论文为快感。永远是一个不知满足的学者。他们虽然有时也不耻下问,但死抱“好为人师”的“毛病”不放。除了能写一笔好字,能写一笔好文章,能演奏一样乐器,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懂得一门外语以外。还有美术、音乐、体育等广泛的业余爱好。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堪称一名优秀教师。

       第三种境界——时间人。上述两种境界,或许只是教师行业对教师个人素质的基本要求,或者是出于教师自身的生存需要,或许是一个“文化人”为了体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的需要,甚至是利益驱动或者种种外部的原因,促使他们不得不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得已而为之。也就是说,某某教师素质高,能力强,但他不一定真心愿意或者乐于奉献于社会。在这种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面前。我们也应该看到客观存在教师的第三种境界,即“争分夺秒,乐于奉献,蜡烛成灰。 ”的境界。这种境界除具备前面两种境界的条件外,最大的特点是:深知生死规律,不可抗拒。既然学业有长,必须有益于社会,然生命有涯,知识无涯,社会更无涯。他要以忘我的精神释放自己最大的能量,于是必须与时间赛跑,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益于社会,就必须代表广大家长的利益,以家长的忧乐为忧乐,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幸福为最终目标,立志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献身。在他们眼里“生命诚可贵,荣誉价更高,若为民生故,二者皆可抛。”在他们的眼里教育不局限于学校,他是全社会的大教育。他们十分领会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为我国现阶段教育确立的战略地位,了解当地教育的现状和群众要求;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事新闻。他们最知道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立足三尺讲台,放眼全世界。所谓“老马识途”也!他们把学生带进课堂、课本,又把学生推向沸腾的生活,使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把服务对象引领到风云变幻的大世界。在他们的教案和课堂语言中有许多新鲜的例证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有些例证和句子可以让学生终生难忘,甚至决定学生一生的成长道路。学生辍学了,教师牺牲周末假日和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三番五次,翻山越岭去家访,私费打长途电话与家长联系,谈该生的进步和未来,和家长倾心交谈,为学生垫付杂费、药费、保险费,安排学生跟自己同睡一间房,为其补课。为家长排忧解难,真情打动,直到该生返回教室。他们“黎明即起,锻炼身体;简便就餐,迅速上班;眨眼点头,一觉到手;夜深人静,多改几本;寝室走走,异常无有?”备课、上课、批改、座谈、面辅、读书、看报、听课、评课、走访、组织学生活动、参加社会活动、抽空写文稿……他们感叹的只有一句话:“时间太少!”他们务实求真,无所谓名利。他们可以接受党的终身考验,哪怕死后被追认为共产党员;他们可以把高级职称让给迫切要求的人,哪怕临退休时领导给他一句肯定他“是当之无愧的高级教师”也心满意足;他们可以把高考奖金用来捐助贫困学生,不管是几十元,还是几千元都毫不吝惜;在地震、“非典”、“甲流”面前,哪怕他的家居和亲人近在咫尺,都会始终和学生在一起;有同行教学敷衍,工作松懈时,他会拍案而起,当面指责,哪怕被旁人讥笑谩骂,甚至群起而攻之,他都会以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的坚决态度。为了事业,老婆只是伴侣,随合随分;为了教育,儿女是义务,教会生存;六十岁还不肯下讲台,退休还到边远山区去无赏代课。具备这种境界的教师,不是有没有,而是你有没有调查,有没有发现。当今社会,大有人在。这是一种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是不是大彻大悟的境界?算不算教师的最高境界?不言而喻了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