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重新研究、认识、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值得重新研究、认识、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知道她产生的历史背景。
十九世纪中叶:他是为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与代表日异没落的生产关系的资产阶级矛盾日异激化,这样的条件下为适应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为无产阶级破坏旧世界建立新世界提供了理论根据。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的新阶段。无产阶级进入了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实践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时期。革命导师列宁肩负起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冶经济学》的历史重任,他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立埸、观点和方法,通过帝国主义历史阶段资本主义运行的科学分析,写下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髙阶段》,这一名著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上竖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凝固不变的体系,而是一个随着实践而发展的永远充滿活力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破坏旧世界提供理论根据而服务的,那个时候他主要考虑的是如何破坏旧世界。现在的历史时期应该是主要研究如何建立新世界的时期了。同时,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建国起,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建设,直到解体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训,也说明了政治经济学不能固守在马克思十九世纪中叶的著作,原封不动地指导现代的社会实践,现在到了必须重新认真、研究、发展的阶段。
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作用,首先表现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其次还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更;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因为这是历史,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资料教学是无可指责的。但是拿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问世后的社会经济问题,就会大错特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划时代的伟大科学著作。比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在马克思主义问世前无产阶级并非是不存在,而是在各地分散地、自在地存在着。自从马克思主义问世以后的无产阶级成为自为阶级。团结起来了,有组织地举行游行、罢工等活动。一个地方行动,各地无产阶级支援,向资产阶级进行了有组织的各种斗争。连我们这个无产阶级很少的国度里,无产阶级也团结起来了,成为革命的先锋队伍。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一些小资产阶级、农民、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等中间等级,由于担心进入资本主义世界的无产者人群,也放弃了他们的眼前利益,与无产阶级站到一个立埸上来向资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此有着同样的道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在历史的长河中正像目前政治经济学界认可的普遍规律那样,是“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是活跃的革命因素,它总是要发展的,当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时,生产关系就适合生产力水平的形式变成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时生产力就要突破生产关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人类社会上,奴隶制生产关系代替原始公社公有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封建制生产关系……都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变化而引起的”。(见《政治经济学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6页) 这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自然地、自在地发展。因为它所处的那个历史阶段。不要说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连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也没有。这种自然发展的规律是相当慢长的。就我囯来说奴隶社会经历多久怕谁也不能谁确地说出来,因为它的前期还没有文字记载、封建社会几几乎经历了三千年、我囯还没有发展到资本主义。这种发展的方式,我把它比作“小河沟内流水”,生产力即水流,不断地由上游流向下游,遇到沟沟坎坎都要仃留一下。生产关系好象横在河中的堤埧,当水流到跟前,它要阻挡水流的前进。水流要想越过堤埧,不只是要等到后边的水流都流到堤埧跟前,还必须积聚足够能冲破堤埧或漫过堤埧的力量,才能达到目的。这种方式生产力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问世后使人们懂得了政治经济发展的规律,人们就不必再等待着生产力自然自在地发展,更不必等待着生产力突破生产关系。应该说是先进的生产关系必须走在生产力发展的前边,使生产力再不受到阻碍,而且还要设法引导、推进生产力的发展。革命的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早就运用这一规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如:目前建立过社会主义的囯家,那一个国家也不曾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力突破了生产关系而革命,都是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组织起工人、农民以及一切革命的力量进行革命取得了政权,改变了生产关系。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五十年代初期的“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髙级合作社”,那一个也不是生产力突破了生产关系而改革的。但改革的非常成功,可以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这都是中囯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地组织的先进生产关系,走到了生产力发展的前面。由于充分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很快,这都是很明显的成功实例。至于“人民公社”的失败,主要原因是没有前车之鉴,没有作好改革前的准备工作。如:设立建全的老年人养老与儿童的养教机构,解除产业军的后顾之忧;彻底改变人们思想境界内的私有观念……废除继承权。但不能说是“人民公社”制度不好。“人民公社”制度有哪些不好呢?消灭三大差别,把三六九等的人变成了人人平等,有哪些不好?劳动组织军事化,有组织、有纪律有目的地去劳动,不比自己背着舖盖卷到处找活干强吗?同时还能減少大批流动劳动力的浪费,又有什么坏处?分配供给制,人们不用再去操持那些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琐事,把精力全部用到事业上来,有何不可?生活集体化与家庭劳务社会化,人们不再为一家一户的门户操心,更不用为防盗门被撬而烦恼。集体生活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益处,同时对社会综合治理更为有利,減少了很多人为的困难,又有什么不妥之处?拿合大伙吃食堂来说(当时过来的人至今谈起来,还有奌心有余悸,那是因为大食堂没办好),如果食堂办好了,能给个人减少多少麻烦,就整体来说,又能节约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这里举个明显的例子:三口人之家每天烧三块蜂窝煤不够烧;六口人之家每天六块蜂窝煤怎么也烧不完。根据这个道理就能充分说明大火是省煤的。不只是省煤而厨房用房面积、厨具、原材料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节约。所有这些那一样对人们有害呢?
前苏联批判我们是“穷过渡”。意思是说你们失败的原因是“穷”,他是站到他们那种错误解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上发言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你们很穷没有达到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力所以不可能成功”。 我囯也有一些一学者与政客认为:我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也就是说物质条件不够丰富,必须先走一断资本主义,借助资本主义的经营菅理办法,来加速生产力的发展,达到物质极大丰富的条件,然后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关于这方面的知识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就写出了《资本论》作了全面的详述。告诉了这些论调的学者或政客们,“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不是一种百分之百的尽善尽美的社会制度,加速发展生产力也不是他一家的专利。共产主义是最进步的社会制度,只有她可以弥补资本主义社会的不足之处,消灭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解放劳动力,全面释放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说:不经过资本主义就不能过渡到共产主义?资产阶级可以办的事难道说无产阶级就不能办好吗?我们回忆一下己经建立过社会主义国家的建国史就可以说明白。那一个国家都不是资产阶级自动放弃政权赐给了无产阶级的,都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政党在资产阶级武力反抗下,拼命流血地夺取的。资产阶级并不甘心无产阶级政党夺取了他们的政权,他们使出了混身解数与无产阶级较量,当苏联建国不久即有14个资本主义囯家联合武装撲向了苏联,企图把这一新生的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可是他们没有成功。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资本主义的首领----美帝国主义又暨联合囯名义发动了朝鲜战争,实际目的是指向中囯,企图与中国较量。他们目的达到了,可是较量的结果,是他们不得不在停战书上签字。越南战争是他们发动的又一次与无产阶级政权的又一次较量,较量持续了十几年,也没有占到一奌便宜,后来也只有灰流流地撤回了军队。这说明了无产阶级有能力胜过资产阶级。即便是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无产阶级政党丧失了政权。也说明不了资产阶级胜过无产阶级政党,因为无产阶级政党丧矢政权不是资产阶级武力夺去的,而是无产阶级政党自己没有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自己放弃的。这些事实都说明了主宰世界的主动权在无产阶级政党一方,而不是资产阶级,他们没有主宰世界的力量。肯定地说:经过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这个很深刻的教训,无产阶级政党能够总结出经验与教训,找出正确的路线重新走向共产主义道路。有人说:共产党在政治、军事方面是比资产阶级强,但在经济方面就不行了。这种说法也是不顾事实地乱弹琴,前苏联从1917年建国至1950年仅33年时间,其中还有3年围国战争,4年抗德战争,实际只有26年(战争的七年不只是不能搞经济建设,相反对物质、经济还有非常大的破坏作用)超过了欧洲的所有老牌资本主义囯家,居第一位,完成了资本主义二三百年才能做到的事。何况她还是一个并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囯家,如果实现了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那个社会制度,无疑问将会发展的更快。这些都说明了无产阶级自己有能力把一个物质条件不丰富的囯家更快地建设成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国家,来滿是共产主义社会各尽其能各取所需的物质条件。
再说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穷与富标准是什么呢?。前苏联的生产力己经在欧洲居第一位,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可以说是富有了,但是它并没有向共产主义过渡,反而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我认为“穷”如果是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房不挡风雨的赤贫,那就是说没有一奌经济基础,当然什么事情也办不来。可是我们的穷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穷”只是相对富而言,也就是说“不如富有者富”。富有者生活,可以大手大脚地不计较得失,甚至可以挥攉浪费;贫穷者必须量入为出,周密计划,只要计划周到完全可顺利地生活下去,还可以办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我国在毛泽东时代的计划供应。由于当时的生产力低,中囯人口又多,必须有计划地按入为出平均分配。我囯人民不是生活的也很好吗,人人心情舒畅,因为人人平等,连领袖毛泽东同志也很少吃肉,所以当时听不到骂娘的声音。甚至最困难时期不少人因营养不良患上了浮肿病、更有甚者“信阳事件”饿死了不少人,也没有人提出来反对共产党。我认为“富与穷”与走路的方向应该是无关的,腿是长在人的身上,不菅富与穷都是这样,想往那个方向走只要往哪个方向迈步就可以了。富有的人有条件可以利用交通工具,走的会快些,省力些;不富有的人只有靠步行,也不过走的慢一点,费力些,只要有决心照样可以达到目的地。象我们中国不是十分贫穷,没有一点经济基的国家。即便是毛泽东时代,帝囯主义在各方面对我们严加封锁的情况下,我们除了自食自足外还有一定的剩余,建立了我们的国防、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等,达到了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程度。何况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年年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提髙,人民公认的“单拿民以食为天”来说,超过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以及所有的好时期。这些都说明了我国有了足够自己养活自己的经济基础,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走向自己要走的方向。
目前我们的政治经济学界,还有人在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归根到底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来的”(见《政治经济学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页)他否认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作用,把一切社会进步都归功于自然的生产力。这种错误的认识,把前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引导到了不得不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恶果。他们要等到生产力突破生产关系的时候再政变他们那种三种所有制并存的生产关系,结果走向了末日。他们忘记了《政治经学》还告诉人们“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前提:在人类历史上除奴隶制代替原始公社制以外,一个共同特奌,就是新的生产关系先在旧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这是因为历史上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一种剥削阶级的私有制,代替另一种剥削阶级的私有制,,生产关系有着共同的属性……与此相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本否定,所以它不能在资本主义内部产生”(见《政治经济学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86年版,下卷第4页) 认为我国必须先走一段资本主义的学者与政客们,如果按照您的意思指导我们的国家革命,必然地也要走前苏联的老路,下场是放弃共产主义理想。因为跟着资本主义走,人家永远不会让你超过人家(我们现在与美国的外贸关系,不是经常发生磨擦吗?磨擦的主要方面又都是美方引起的,利用什么“反顷销法”等等,对我方进行制裁,限制),你的生产力发展就永远不会突破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本否定,所以它不能在资本主义内部产生。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呢?那就是只好跟着资本主义走下去,也就是放弃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执政的共产党应该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埸、观点和方法,掌握生产力的特性:它总是要发展的。如果出现生产力发展缓慢,就说明了生产关系有了问题,就应该根据这个客观规律,找出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从而调整、组织新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继而引导、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才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责任。
孙锦云 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中街
[email protected] 2007年1月28日于广州修改
2010/10/30 在次修改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