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毛泽东的民主管理观(之二:关于军队)

火烧 2011-01-23 00:00:00 历史视野 1025
文章探讨毛泽东民主治军思想,分析其在军队中的民主管理实践,强调民主管理对激发官兵积极性与团队凝聚力的作用,为现代企业民主管理提供参考。

        无意间又看到一篇关于毛泽东民主治军思想的文章,这正好与我曾经在几天前发表的《毛泽东的民主管理观》一文相呼应,来告诉很多不懂的历史的朋友们,毛泽东一生都在进行着民主尝试,而非独裁与专制。毛泽东要对哪些人实行专制?当然是对那些官僚主义者、封建主义者、资本主义者、一切牛鬼蛇神等实行专制的手段,他为的是让更多的人民享受空前的民主。以下内容是关于毛泽东在民主治军方面的许多实例,此文摘自一位新浪博友的博客。

民主管理价值何在——毛泽东军队民主管理思想介绍

    军队历来以高度集中统一为主要特征,可毛泽东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恰恰以民主管理著称于世。研究我军民主管理的由来和发展,总结其成功经验,对正确认识企业内部的民主问题,搞好企业的民主管理,定会有所帮助。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网络时代,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集体智慧,形成团队的力量。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之一,便是充分发扬民主,让员工心情愉快地工作。因此,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民主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企业保持活力,提高竞争力的最重要的举措之一。

    可民主是把双刃剑,民主管理并不简单。现实生活中不少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后,不仅未能达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目的,反而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所以,如何认识民主管理,企业究竟该不该实行民主管理,一直是有争议的话题。如何正确实施民主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民主的价值,减少其副作用,更有必要进行专门的研究。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军队历来以高度集中统一为主要特征,应该是命令最多,纪律最严,而民主和自由最少的组织。可毛泽东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恰恰以民主管理著称于世。研究我军民主管理的由来和发展,总结其成功经验,对正确认识企业内部的民主问题,搞好企业的民主管理,定会有所帮助。

一、我军民主管理的由来、发展及主要内容

    毛泽东在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途中,就着手建立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官长不许打骂士兵,废除各种烦琐礼节,开会时士兵有说话的自由,实行经济公开,官兵待遇平等。这些基本制度,唤醒了被压迫者长期被压抑着的人的尊严,激发起官兵对未来美好的无限展望。

    毛泽东同志亲手缔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根本特色之一,就在于这支军队在自己内部实行了群众路线,实行了有领导的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军队建设上的伟大创造。民主管理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是毛泽东带兵治军的重要法宝。

    政治民主,就是强调官兵无论职位高低,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只有职务的不同,没有人格贵贱之分。

    经济民主,就是实行经济公开,由官兵推选代表组成经济委员会,协助连队首长管理给养和伙食。士兵们正是从这些发生在身边、直接关系切身利益的“生活小事”上,最具体、最实际地体会到人民军队的本质,形成当家作主感觉的

    军事民主,就是从练兵到作战,实行一套完整的民主管理方法。平时训练中开展官兵互教,教学相长,评教评学;战前战后广泛开展战评活动。

    蒋介石曾组织国民党军队120多名高官,检讨、分析战场失利原因,要求学习共军实行军事民主,经济公开,赏罚公断,遗憾的是……

    中国是一个封建统治长达两千多年的国家。传统的政治思想主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种思想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也必然影响到对军队的管理。所以,旧中国的军队几乎没有任何民主可言,一切均由长官说了算,“官大一级压死人”,官长可以随意处罚士兵,而后者没有任何权力,更谈不上什么民主了。毛泽东在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途中,很快便意识到这一问题。著名的“三湾改编”所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着手建立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当时,毛泽东明确提出:工农红军与旧军队完全不同,必须实行新的管理办法,官长不许打骂士兵,废除各种烦琐礼节,开会时士兵有说话的自由,实行经济公开,官兵待遇平等。毛泽东还要求团、营、连三级要成立士兵委员会,由全体士兵民主选举产生,在党代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参与部队各个方面的管理。军官要接受士兵委员会的监督,做错了事,士兵委员会可以批评甚至制裁。

    毛泽东的上述举措,在今天看来是再平常不过了,可在上个世纪20年代,却是军队建设史上的破天荒之举,引起了极大震动和多方质疑。粟裕同志在回忆井冈山斗争生活时说,“也许现在的青年人不能体会到官兵平等、废止肉刑这些基本制度所产生的巨大威力,因为他们是在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而当时,这些基本制度,唤醒了被压迫者长期被压抑着的人的尊严,激发着对未来美好的无限展望,成为大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牺牲的强大力量。这些新型的制度,是进行政治工作的强大武器。那时对于红军最有力的宣传就是‘红军官兵平等’,‘红军不打士兵’。”电影《井冈山》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的情景:红军生活非常艰苦,但从军长到伙夫,同吃红米饭,同穿粗布衣,发一样多的零花钱,一起劳动,一起背粮,一起作战,建立了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新型官兵关系。

    毛泽东在军队内部建立民主制度的举措,很快便见到成效。官兵关系获得改善,部队士气明显提高,红军得到进一步巩固,战斗力有了显著增强。1928年毛泽东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指出:“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支部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毛泽东的结论是:“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

    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民主管理在我军的贯彻落实也非一帆风顺。从“三湾改编”毛泽东提出民主管理,到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前,民主管理在红军各部队的发展并不平衡。一方面,部分受旧思想影响较深的军官对此不理解,不接受,另一方面,一些士兵也不懂得如何珍惜和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究竟要不要民主管理,如何实行民主管理,一直是红军内部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因此,古田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认真总结建军以来民主管理方面的经验教训,进一步统一各级领导的认识,完善红军内部的民主制度,批判民主管理初期不可避免的极端民主化和绝对平均主义倾向。随着古田会议精神在全军的贯彻落实,民主管理开始为全军官兵真正认同,成为我军管理的主要特色之一。

    此后,毛泽东多次谈到军队的民主问题。如抗日战争初期,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一些部队发生了打骂战士、枪毙逃兵、虐杀俘虏等错误倾向。为此,毛泽东明确提出实行民主管理,向军阀主义作斗争的问题。1938年5月,他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军队应实行一定限度的民主化,主要地是废除封建主义的打骂制度和官兵生活同甘共苦。这样一来,官兵一致的目的就达到了,军队就增加了绝大的战斗力,长期的残酷的战争就不患不能支持。”

    1944年6月,毛泽东在和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谈话时指出:“统一在军事上尤为需要,但是军事的统一,亦应建立在民主基础上。在军官与士兵之间,军队与人民之间,各部分军队互相之间,如果没有一种民主生活、民主关系,这种军队是不能统一作战的。”

    1947年9月,毛泽东亲自批转了辽东3纵队开展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强加给劳动人民的痛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运动经验的报告,强调这种有秩序、有领导的新式整军运动,使我军的民主管理发展到新阶段。“人民解放军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将使自己无敌于天下”。“部队内部政治工作方针,是放手发动士兵群众、指挥员和一切工作人员,通过集中领导下的民主运动,达到政治上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提高技术和战术的三大目的。”

    1948年6月,毛泽东在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电报中询问:部队“是否已实行军事民主,即遇到困难时,由连队指战员在火线上开会,反复研究攻克敌阵的方法(大家想办法)?”同年9月,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中,毛泽东指出:“两年内,特别是最近一年内,在人民解放军中,实行了有秩序的、有领导的、由全体战斗员和指挥员一起参加的民主运动,开展了自我批评,克服了和正在继续克服着军队中的官僚主义,恢复了在1927年至1932年期间曾经实行有效、而在后来被取消了的军队中的各级党委制和连队中的战士委员会制,这样就使军队指战员的政治积极性和自觉性大为提高,战斗力和纪律性大为增强。”

    1957年10月,毛泽东在《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一文中指出:“在革命战争时期,没有人给我们发饷,没有制造枪炮的工厂,我们的党和军队就是依靠战士,依靠当地人民,依靠群众。所以,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民主作风。”毛泽东还特别强调,“现在实行了军衔制度和其他一些制度,但是,上级跟下级还是要打成一片,干部跟士兵还是要打成一片,还是要准许下级批评上级,士兵批评干部”,“不要因为有了军衔制度和其他一些制度,而使上下级、官兵、军民、军队同地方的密切关系受到损害。”

    由此可见,民主管理提出“毛泽东同志亲手缔造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根本特色之一,就在于这支军队在自己内部实行了群众路线,实行了有领导的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军队建设上的伟大创造,是毛泽东同志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学说的伟大贡献,是毛泽东同志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伟大贡献。”“靠人民,靠士兵,靠发扬民主,靠群众路线,这是毛泽东同志人民战争伟大思想的精髓,这是我们军队几十年来由小到大,以弱胜强,打败一个又一个强敌,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传家宝。”

    关于民主管理对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作用,不仅我军领导人反复强调,就连对手也意识到了。1948年6月,面对战场上的接连失败,蒋介石曾组织国民党军队120多名高官,召开了一次军事检讨会议,分析战场失利原因,研究如何“取匪之长,补我之短”。会议认为,国军士气日益下降,充满失败情绪,是“剿匪前途最大之隐忧”。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将校军官不能以身作则,奉公守法,二是政训不力,官后不明悉作战目的,三是纪律不严明,经济不公开,赏罚不公断。为此,会议通过了《增强作战意志之决定》,提出八条改进方法,其中第八条就是,学习共军实行军事民主,不但经济公开,赏罚公断,并应于每次行军作战以后由官兵分别对所担负之任务作详尽之检讨,以求改正错误,砥砺未来。当然,意识到了是一回事,能否做到则是另外一回事。国民党军队的本质决定了他们不可能真正实行军事民主。

    毛泽东强调民主管理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由其思想体系决定的。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就是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具体说就是,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运用民主方法,将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领导者的决策,然后再通过民主的方法,发动群众,教育群众,使领导的决策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毛泽东管理军队总的思路,就是教育群众组织起来为共同利益而斗争。既然是教育和组织群众为共同利益而斗争,领导者自然不能包办代替,而必须实行民主管理,同时也有可能实行民主管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民主管理是毛泽东管理思想的本质要求和主要特色。

    现在管理学界不少学者反对学习军队管理,理由之一就是认为军队只强调服从命令听指挥,官兵不过是作战机器上的零部件,因而军队管理总是肯定集体而否定个人,强调集中而限制自由,提倡奴性而不尊重人性。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想必是对人民解放军的历史缺乏了解,不清楚世界上有一支与旧军队完全不同的新型军队。这支军队既非常强调集中,也非常重视民主,其高度的集中正是建立在高度民主基础上的。这种高度民主基础上的高度集中,构成了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来源。

    我军民主管理内容十分丰富。毛泽东在《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一文中,将其概括为“三大民主”,即政治民主、军事民主和经济民主。敬请关注建军80周年全国重点出版工程《领军之道》。也是我各位企业家推荐的一本书,看看吧,你一定不会后悔..........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