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卖炭翁》刺痛了谁

火烧 2011-01-20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探讨《卖炭翁》等经典作品被删除的原因,分析教材改革与意识形态的影响,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提出对经典作品重新审视的思考。

《卖炭翁》刺痛了谁  

   

昨天有朋友聊起,白居易的名篇《卖炭翁》也悄然从初中语文课本消失了,朋友大惑不解,问这是怎么了。其实,这事没什么奇怪的,删除《卖炭翁》和删除《谁是最可爱的人》《包身工》《狼牙山五壮士》以及鲁迅系列作品,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因为这些作品和特色社会严重不相容,会刺痛一些人的神经,所以必须让它们走出孩子的视野,免得孩子们读这些作品时生出些不该有的联想。  

教材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语文、政治、历史教材就更是某种意识形态的反应,这一点毋庸置疑。比如,历史教材中,歌颂还是贬斥农民起义就是一个与立场有关的问题。毛泽东和他的共产党人依靠农民建立了武装,用以反抗中外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那个时候的共产党真正把工农当成国家的主人,所以那个年代自然纵情讴歌农民起义。但是当工农成为了改革开放的牺牲品,他们的地位被弱势,利益被漠视的时候,按照毛泽东的观点“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个时候还能再宣扬农民起义吗? 历史 老师告诉学生的只能是农民起义在历史进程中的破坏作用。我举这个例子意在说明,没有脱离意识形态的教科书,中国如此,精英们仰慕的美国、英国、日本同样如此。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逐出教材大概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作品赞扬我志愿军战士面对美帝侵略者的大无畏精神已经不适应“韬光养晦”“和平崛起”的新时代,特别是会让山姆爷爷看了不舒服,以致影响了中美关系;另一个原因恐怕与作者巍巍有关了,因为无产阶级文学家巍巍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晚年对党内修正主义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一定让那些走资派非常恼怒,枪毙他的作品也就理所当然。“包身工”的遭遇会比黑砖窑工、智障劳工更悲惨吗?“卖炭翁”在今天岂非随处可见?有人这么说,鲁迅笔下的人物都复活了,孩子们读鲁迅作品就是在阅读现实,说这话的眼光很锐利啊!以鲜明的反封建意识、反封建等级制度,无情揭露社会黑暗,试图唤醒麻木的国民贯穿始终的鲁迅作品还能容于当下么?  

一方面在大量的删除经典、糟蹋经典,另一方面又在不遗余力的推广经典、普及经典,看上去似乎很矛盾。删除什么我们已经清楚了,来看看普及什么吧。《三字经》在很多地方的学生中早已是人手一册,《弟子规》已经成为北京所有学生的必读课本了,最近孔子雕像也已经普及到了天安门广场。不能否认,《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经典都有其精华部分,这些精华也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并弘扬的,有识之士从来是承认这一点的,但是这些经典传达的核心价值观仍然是要人做顺民、做奴才,这一点恐怕也不好否认吧(前面我在《伪国学热》中已经论及)。这里我再举几乎是人人称道的《唐诗三百首》为例来佐证我的观点。《唐诗三百首》为清人蘅塘退士选编,他选编的这三百首诗果真能概括唐诗全貌、代表唐诗的真正水平吗?就说最能代表唐诗水平的三大家李白、杜甫、白居易吧。他们入选的诗作数量分别是22首、35首、4首(列第二位的是王维,有26首)。这三人中,编者为什么会如此薄待白居易呢?因为白居易是对现实批判最为激烈的,除了他的个性,与他生活在衰颓的晚唐密切相关,他的相当部分(或者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那些直接反映社会黑暗、同情人民疾苦的诗章,如此看来,白氏受到排斥也就不意外了。再看作品,李白的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没有入选,估计是该诗的最后那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惹的祸;集杜甫思想性艺术性之大成的“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未获编者垂青,因为这些诗歌是杜甫鞭挞黑暗、关注民生的代表作;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长恨歌》这些世所公认的艺术成就极高的讽喻诗当然更不会获得编者青睐。这位“蘅塘退士”应该改名叫“蘅塘进士”才符合实际,进士者,符合清廷要求的进取之士也。由此可见,历史上那些所谓经典,字里行间都打上了浓浓的封建烙印,《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编写的教材,除了作断文识字的读本的功能外,更重要的就是封建统治者用来控制百姓思想的工具。早些时候看到有复旦大学 钱姓 教授发表高论,鼓吹经典不可改。果真如此吗?更换《唐诗三百首》中的一百首,把《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等作品补充进去如何?《唐诗三百首》的思想性、艺术性、代表性是因此降低了,还是提高了?《三字经》在历史上多次被改编、补充过,为什么到今天就不能再改了?如果立场没有问题的话,像钱某这样的水平实在也不配称教授,难怪现在的“教授”都变成贬义词了。  

我们对比一下,了解了删除的是什么,普及的又是什么,还会觉得矛盾吗?二者在本质上其实是一致的。就像重庆“唱红”和“打黑”、别的地方“唱黑”“打红”一样,“唱”和“打”之间是一种互为依存的关系。推广、普及维护封建统治的经典,就必然要删除反封建、反专制、反压迫的经典。有什么奇怪的么?  

有意思的是,《卖炭翁》这样直接讽刺最高统治者、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作品可以在唐代流行,就收录在《白氏长庆集》里,唐代统治者倒没有以“稳定压倒一切”的名义把白居易给和谐了。但我估计,白居易一定料不到,他的作品却不能容于清朝,也不能被充满了神奇特色的1100多年后的中国所接受。http://blog.sina.com.cn/yanjp913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