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宜完善不宜废除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中国社科院财政和贸易经济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均认为,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造成了中国的“伪城镇化”或“不完全城市化”。三份报告均建议进行相应的改革。(2010年10月05日 新京报)
三份报告认为,受中国城乡分割以及户口制度的约束,大量的农村产业工人,虽然居住在城市并被计算为城市人口,但其并不能同等享受到城市的各类公共服务,其收入水平、消费模式无法等同于一般城市人员。人大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更是解释说,城市人口的增量中,71.8%是农业户口,但只要大部分农民工没有在城市实现永久性定居,任何人口城市化指标体现出来的高城市化率都是“伪城镇化”或“不完全城市化”。而不管是“伪城镇化”、“不完全城市化”,还是“半城市化”,在内涵上均涉及现行户籍制度。
中国文字的表达能力就是丰富,只在“城镇化”前面加了一个“伪”字,就造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新词语。并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三份报告似乎都在为农民工打抱不平,希望早一天去掉这个“伪”字。只是,在替农民亲友感激这些报告的起草者之余,不免要问:假如这一批进城的农业人口去掉了伪字,下一批进城的去不去?如不去,仍是不公;但要去,那可如滔滔长江水,永无止境,你能有多大的“库容”?还不是只能任其自流入海。如果到了都不带“伪”字的那一天,也就等于全国已经没有了农业人口,谁还愿再侍弄土地种粮食、蔬菜?全国的上班族靠何生存?这适合中国的国情吗?
再看看我国的城镇化现状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人口迅速增至6.07亿人,城市化率以年均0.9%的增速上升到46.6%,是世界上城市化率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同时,我国的城市化也只不过是依附“经营城市”、“以地生财”、“土地财政”带来的混凝土面积的快速扩张。如果考虑到目前大量失去土地但并未完全融入城市的人口,土地城市化对人口城市化的比例失调非常严重。正如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研究所所长蔡昉所说,“现在确实出现了城市化目的不明,或者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动机不明。我们的土地城市化明显快于人口城市化,这说明我们不是以人为中心来推动城市化。”
由此想来,农民变身市民固然好,因为人总是盼往高处走,不过如何变,却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安宁的大事。要完成这个转变,绝不能一改户籍制度完事,而是要在保留目前城乡不同的户籍制度的同时,对进城农民工的实行保留户籍、总量控制、逐步推进的办法。特别应注重在努力提高农民的福利待遇、公共服务及生活环境上下功夫,努力缩小城乡差别而不是继续扩大,最终使农民的生存环境水平和城市居民达到一致或基本一致,只有到那时候一举去掉户籍差别,才能够让社会得到科学和谐的发展。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