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领袖不作秀:毛泽东看“白蛇传”拍案而起说明什么
毛泽东看“白蛇传”拍案而起说明什么
不同的时代,会培育出不同精神风貌的领袖。现代,世界连为一体,全球性的民主浪潮,人民要求当家作主的强烈愿望,必然造育出和人民“同一心肝同一付肠”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关于毛泽东同人民心连心的事,对一个从不“装佯作秀”的毛泽东来说,他的一举手,一投足,皆可为例。人们常说,某事某某某……渗透在血液中。毛泽东的人民情感,就是这样。我们这里不准备讲述那些人所共知的大事件,只说说毛泽东看戏的一件小事。
1958年,毛泽东在上海.上海市委负责同志为他准备一台文娱晚会,演出《白蛇传》。以下也为卫士回忆的原文:
毛泽东喜欢看戏,也容易入戏……。他的目光时而明媚照人,时而热情洋溢,时而情思悠悠。显然,他是进入许仙和白娘子的角色,理解他们,赞赏他们。特别对热情勇敢聪明的小青怀着极大的敬意和赞誉。唱得好的地方,他就鼓掌。他鼓掌大家立刻跟着鼓。
然而,这毕竟是一出悲剧。当法门寺那个老和尚法海一出场,毛泽东脸色立刻阴沉下来,甚至浮现出一种紧张恐慌。嘴唇微微张开,下唇时而轻轻抽动一下,齿间磨响几声,似乎要将那老和尚咬两口。
终于,许仙与白娘子开始了曲折痛苦的生离死别。我有经验,忙轻轻咳两声,想提醒毛泽东这是演戏。可是,这个时候提醒已失意义。现实不存在了,毛泽东完全进入了那个古老感人的神话故事中,他的鼻翼开始翕动,泪水在眼圈里悄悄累积凝聚,变成大颗大颗的泪珠,转啊转,扑簌簌,顺脸颊滚落,砸在胸襟上。
糟了,今天观众可是不少啊。我忧心地用目光朝两边瞄,身体却不敢有大动作,怕吸引别人更注意这里。还好,观众似乎都被戏吸引了,没有什么人注意台下的“戏”。可是,毛泽东的动静越来越大,泪水已经不是一颗一颗往下落,而是一道一道往下淌。鼻子堵塞了,呼吸受阻,嘶嘶有声。附近的市委领导目光朝这边稍触即离,这已经足够我忧虑。我有责任保护主席的“领袖风度”。我又轻咳一声。这下子更糟糕。咳声没唤醒毛泽东,却招惹来几道目光。我不敢作声了。
毛泽东终于忘乎所以地哭出了声,那是一种颤抖的抽泣声,并且毫无顾忌地擦泪水,擤鼻涕。到了这步田地,我也只好顺其自然了。我只盼戏快些完,事实上也快完了,法海开始将白娘子镇压到雷峰塔下……
就在“镇压”的那一刻,惊人之举发生了!
毛泽东突然愤怒地拍“案”而起,他的大手拍在沙发扶手上,一下子立起身:“不革命行吗?不造反行吗?”
在演出结束的接见中,毛泽东热情地和演小青的演员握手,表扬其见义勇为、不畏强暴和助人为乐;和演许仙、白娘子的演员热烈握手,赞扬他们乐善好施、大胆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总之,毛泽东是把舞台上的一切,都当成现实。……因为这一切都是“现实”的,故而,那个倒霉的“法海”演员,倍受冷落。毛泽东看了他一眼,立即“憎恨地”扭头便走,——根本不和他握手。
对这件事情,世人反映不一。个别旧文化思想较为浓重的人,对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在这种场合下的这种形象,这种态度,这种语言,有点“失望”。——这正如斯大林所说的:有人第一次见到列宁,见到列宁个子矮小,讲话自然随便,完全不进行形象“包装”,显得缺乏领袖风度,而感到失望的心情一样。
这种失望,说到底,不过是“官尊民卑”,“上荣下贱”的唯心史观的反映。实际上,这里既自然深刻、也极为明显地显示,毛泽东心系民众,诚挚地与民众同心连脉的新时代的领袖形象;同时,这种形象也是一种不装腔作势的无高无下、无尊无卑的自然人的形象。
看了以上文字,那些总在探视和“研究”毛泽东帝王意识的个别知识精英,你们不该检查检查自已吗!
相关文章
- 锦衣之下 此人蒙冤被杀,刽子手不忍下手,锦衣卫抄家都不禁潸然泪下
- 最后的刽子手 八年之后的刽子手和死囚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的刽子手杀人不眨眼,该收手时绝对不能拖延,否则下场悲惨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为何古代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时就立马停手?只因为这13个字
- 刀下留人评价 揭秘:为什么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就立马停手?
- 刽子手的刀叫什么 清末的刽子手:从业20余年,遭人唾骂,无妻无子,晚景凄凉
- 清朝刽子手 明朝3位忠臣被押上刑场,2位让刽子手当场出丑,1位让刽子手丧命
- 最后的刽子手 古代刽子手收入有多少?每砍一个人头可以获得四个银元
- 清朝刽子手 此人挽救了大明江山,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终其一生一贫如洗
- 毛泽东: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者与精妙运用者——以“亲民”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为例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