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自主技术不用靠“人才溢出”
市场万能论者除了迷信市场可以换技术以外,还幼稚的笃信老外可以给我们培养“人才”,他们称之为“人才溢出效应”。我曾经侧着脑袋观察盛满水的杯子,只看到微微凸起的水面撒着些许灰尘,可想而知最先溢出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当然这样的比喻并不恰当,从优秀外企“溢出”的员工绝大多数都是正常的劳动者而非尘埃。怎么个“正常”法?就是大脑不残,手脚齐全,业务中上。把标准降一降,也能称之为人才。可是这样的人才其实在私企,国企也是蛮多的嘛。那么“溢出”者中有无非凡之辈呢?我看即便有也是稀罕。因为外企中能让国人接触到核心技术的少之又少,能有幸跻身核心研发人员的卧龙凤雏们早被识货的老外勒令“沉底”,想“溢出”不是那么容易的。何况优秀的企业必定分工明确且细致,分到每人头上都是一小份工作,想“溢出”一个大师级的人物是比较渺茫的。有人会说,那么钱学森从美国“溢出”又算什么?其实钱老的回归并没有带来具体的技术,如果有我们也用不着仿研苏联导弹了。高精尖的工程都是牵涉甚广,先不提钱老归国前被扣下大批技术文献,即便不扣那也是挂一漏万,钱老再牛也不是全知全能的神。钱老的价值在于他的声望以及管理才能,既然是这样的才能,也并非老外“培养”所至,正所谓修行在个人,换个说法就是这样的大师,到哪里都会发光,岂唯外企哉?
这么些年来一讲技术必定高精尖,结果导致了技术领域的“极左”和极右的两个极端。前者以“跨越式发展”为口号,带来的是脱离国内装备工业搞设计,工程实现只能靠进口关键部件,最后拼凑出采用国外高精尖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这样反过来进一步打击国内装备工业,因此从本质上就是一个形左实右的反动方针。而后者具体表现为片面夸大困难,面对困难得过且过,工作无激情,无想象力,磨洋工,耗日子,以专家和学术权威的身份欺骗国家欺骗军队欺骗人民。比方说这些年多次听到“专家”说什么直升机呀,大飞机呀,汽车都是很难搞的,很奇怪这些人如何不下台?学富五车的目的莫非就是吓唬老百姓这个或那个东西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的”?
这么多问题持续存在只能表明路线出了问题。路都走错了,还空喊什么“发展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英雄史观是这条错误路线的指导思想。第一,把“高精尖技术”神秘化,貌似天外来物,非招商引资而不可得;第二,把“人才”精英化,貌似外星来客,非外企“溢出”而不可得。然而,工程技术的发展是持续不绝的过程,种种不起眼的小突破最后就变成了“高精尖”。绵延不绝的小突破靠什么?靠的正是广大基层的技术人员。收入不向这些人倾斜,荣誉不向这些人靠拢,却起劲宣传学阀学霸和某些跟技术毫不沾边的“IT精英”,这就叫做尊重人才?这就叫做“科学的春天”?人才就在工人阶级中,连工人阶级都猪狗不如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某军事论坛曾有一个帖子讨论要什么素质才能从事航天技术研究。好多网友都认为航天人必定都是成绩优异,业务精湛。可见30年的英雄史观教育是多么深入民心阿。可我了解到的部分情况又是如何呢?媒体在飞船每次成功完成任务后都会说其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0来岁,颇带有种英雄出少年的自豪感,其实全国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有谁不是这样呢?至于说某些人如何为了工作推迟婚期,甚至没法看望病中亲人,这样的事情其实每天每刻都在全国各行各业打工者中上演,不同的是航天人可以披上为国尽忠的光环,而后者只是屈服于老板的淫威。这些年来,由于别的行业恶性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从事稳定且具有一定荣誉感的航天工作,即便如此,还不是所有的航天单位都被一视同仁。可以到招聘会上观察一下,凡是从事总体的,也就是说编号靠前的单位总是人头涌涌,而发达经济圈外的单位或者从事下游技术研制的单位却门前冷落。再往更早以前看,即大使馆被炸前(炸了以后搞导弹的笑了),神5升天前(升了以后搞卫星的火了),航天单位都是求人都不去,目前那些风光的35~45岁之间的主任设计师们从另一个角度讲其实是很走运的一代,他们的不少更为优秀的同行在前些年清贫的日子中“溢出”了。随着研究生扩招,当年门可罗雀的航天单位眼光也高了,基本上非硕士不要,可是进去以后,无非是硕士干着当年本科的活,博士干着当年硕士的活。干的是什么样的活呢?开发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测试是重点。航天讲究的是可靠性,可靠性就来自于反反复复枯燥的测试。
说以上这些不是为了抹黑什么。而只想说明就是这些思想境界与同龄人相比不算特别高,业务能力不算特别精湛的人们支撑了我国的航天事业。高技术并不是什么神秘不可攀的东西,它们本来就是人类创造的,本就不应该反过来成为压在群众心中的某种“偶像”,从事高技术研发的也不是什么智商超群的精英,而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一项复杂的大工程能否成功靠的决不是什么从哪里“溢出”得来的少量精英,而是一个集体。这样的集体具有类似的特征,就是人员搭配合理,能够发扬技术民主和管理民主(航天业的逐步资本化导致这个特征在不断消退,其后果有待观察),能够给予成员一定的荣誉感和一定的经济待遇。更为关键是每一个成功的集体背后都矗立着坚强的意志。这种意志或者来自于国家或者来自于某位德高望重的个人,最后转化成集体的统一意志,他渗透于这个集体的日常规范,渗透于集体成员的思想言语中,他是集体的灵魂。对国计民生有重大意义的技术攻关和商业运营,靠的正是坚定的国家意志支撑,根本没有某些人叫嚷的那么神秘兮兮。当然,如果国家代表的不是人民利益而是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的狭隘利益,那么意志也是坚定不起来的。
那些认为技术只能靠市场换来的,人才只能靠“溢出”挖来,并以此为借口打击民族工业的人只是些意志软弱,不懂装懂的外行罢了。可严重的问题却在于,这些人正在走红。革命的技术人员应该与之作持续的坚定不移的斗争。
http://blog.sina.com.cn/HeartPumpOnLeft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