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墓观感
从地铁站出来,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凛冽的寒风将本已寒冷的莫斯科变得更加寒冷,虽是中午十一点,然而北半球的太阳仍然打不起精神来,无奈只能将斑驳无力的光投射在红场上,让人感觉好像是到了黄昏。而红场四周高耸的建筑将本已微弱的阳光又切割成了无数的碎块,更为红场平添了萧瑟之感。
然而,一条长龙早已出现靠近克里姆林宫宫墙一侧的大门口,想到宫墙一侧大门是参观列宁墓的通道,我就赶了过去。虽然我的俄语到现在仍然很蹩脚,但大家显然是听明白了我的意思,告诉我这就是参观列宁墓的队伍。虽然是数九寒冬,但是凛冽的寒风仍然不能阻挡参观者的脚步。我用排队的时间观察了一下这支队伍,队伍主要由上了岁数的老人和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组成。很多参观者都是祖辈领着孙辈共同前来,当然,我还是发现了许多跟我同龄和比我稍大的人前来参观,不过比起老人和孩子来,这些人还是少得多。看到我是这批参观者里唯一的外国人(参观列宁墓是分批进入),四周的人对我特别关照,他们主动告诉我哪里可以寄存手机和包裹(列宁墓内禁止携带手机相机和包裹),让我优先进入参观区。而这些行为在当前排外情绪已然泛滥的俄罗斯还是不常见的。
列宁墓紧靠着克里姆林宫面向红场的那一侧红墙。纪念建筑实际上由三部分组成:列宁墓,列宁墓两侧的领导人塑像,以及宫墙下苏联杰出人物的墓地。列宁墓面向红场,由棕色大理石修筑而成,显得简约而庄重。列宁墓分三层:第一层用来停放列宁的棺椁,第二层和第三层是苏联时期使用的检阅台,历史上苏联很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而最著名的,莫过于1941年11月7日举行的红场阅兵式了。站在列宁墓前方,抬头仰望着检阅台,我的耳边不禁回荡起斯大林同志1941年11月7日在这里发出的“在列宁的旗帜下,向着胜利,前进!”的呐喊,而正是这一呐喊,敲响了德国法西斯的丧钟,扭转了人类濒于毁灭的悲剧性的命运。想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
在警察的引导下,我沿着墓道进入了列宁墓的墓室,只见列宁同志静静地趟在水晶棺里,神态安详,而他的面容仍然保持着在87年前——1924年1月21日他离开我们时的样子。墓室里鸦雀无声,借助墓室里微弱的灯光,我看到了跟我一起进来的孩子们,他们刚才的笑脸早已被严肃的神情所代替,他们在想什么,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的是,虽然苏联解体已经整整二十年,但新的一代仍然没有忘记列宁。列宁这个名字已经同他所缔造的伟大的苏维埃国家一起,深深地刻在了俄罗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中。虽然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已经飘落了二十年,但列宁墓仍然完好如初。而从参观列宁墓的人们的庄重的神情中也可以知道,国内炒作的俄罗斯人“希望把列宁的尸体送到中国来”,“让列宁死无葬身之地”的言论,不过是中国走资派和俄罗斯“民主派”一厢情愿的呓语而已。
走出墓道,便是树立在列宁墓两侧的苏联各时期国务活动家的塑像,不是每一位苏联的国家领导人都有资格作为“列宁事业的继承人”而把自己的形象留在这里的(比如说臭名昭著的赫鲁晓夫就没有在这里树立塑像)。我在这里认出了为俄国革命立下汗马功劳的伏龙芝、伏罗希洛夫、捷尔任斯基、斯维尔德洛夫、加里宁等,有苏联时期的国务活动家安德罗波夫,苏斯洛夫等。然而,也不是所有的塑像的原型都真正具有“列宁事业的继承人”的资格。比如说推行修正主义路线和帝国主义扩张政策的勃列日涅夫及其同党柯西金等人,虽然当时的苏联政府一厢情愿地把他们也放在了“列宁事业继承人”的行列中,但历史早已经把这些国际共运史上的叛徒们钉在耻辱柱上。他们的塑像放在这里,与其说是对他们的赞扬,到不如说是对苏修叛徒集团对内埋葬社会主义,对外推行强权政治罪行的讽刺。
斯大林的塑像在这些塑像当中显得尤为引人注目,这道不仅仅是因为斯大林塑像不同于其他塑像用白色大理石雕琢而成,更重要的是斯大林的塑像前有别的塑像前没有的花圈和花篮,而墓碑上的花也明显比别的塑像前多出许多。这显然是游客和民间组织对他特殊关照的结果,中国作家金河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中国作家看苏联》一书中就提到斯大林的塑像前的鲜花“却有一大堆,显然是游客关照的结果”。二十多年过去了,到今天仍然如此。虽然从苏共二十大开始,苏联的既得利益集团和复辟的俄罗斯官僚资产阶级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否定、丑化、妖魔化斯大林,但他们仍然不能有效撼动斯大林的崇高地位。作为苏维埃国家和世界被压迫劳动者的卓越领导人,我认为斯大林接受这样特殊的礼遇当之无愧。
列宁墓并不大,虽然排队用了半个多小时,但是参观也就不超过十分钟,走出列宁墓,对面的国营百货商店映入我的眼帘。当年苏联人民引以为豪的人民商场,如今却变成了全世界著名的奢侈品商店,别说普通老百姓了,一般的富人都望而却步。再看看整个莫斯科,几乎所有像样的建筑和公共设施都是在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前修建的,尽管这些建筑已经年久失修,价格却是高得惊人,莫斯科至少集中了全俄罗斯百分之六七十的资本,却成了将近三十年没有什么发展的烂货。看看如今让人望而却步的“国营商店”(当然现在的“国”已经不是劳动人民的“国”了),看看破旧的楼房和令人咂舌的房价,看看顶着寒风瞻仰列宁墓的人群,再想想这是集中了全国百分之六七十资本的莫斯科。说什么资本主义给俄罗斯带来“大繁荣”的人,你们真该洗洗睡了!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