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毛主席对新中国教育普及的贡献

火烧 2014-07-1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毛主席在新中国教育普及中的关键作用,包括中小学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发展、省办大学支持等,突出其对教育公平与发展的深远影响。

  民国的教育实质上还是精英教育,小学毕业生就能算知识分子,可见教育普及程度有多低。小地主的孩子都上不起大学,小平当年为什么去法国勤工俭学,实际是去法国工读,并未上大学。他家就是小地主,没有实力供他上大学的。要说教育的普及和平民子弟上大学,这还是共产党,特别是毛主席的功劳。

  中小学教育的普及实际上是文革中教育革命的成果,这正是毛主席摆脱刘邓的阻挠之后,一再坚持普及中小学教育的结果。文革前连小学都没有普及,而文革后期 已基本普及了高中,对这个历史性的进步,国际上也专门有研究。“改革”之后,重新实行刘邓政策,大砍高中,以致直到现在,高中的普及程度还没有恢复到文革结束时的水平。毛主席还想普及大学,倡导通过土洋结合、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办法,实现“大学就是大家来学”的教育理念。这方面共产党也是有传统的,要知 道黄埔军校和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都是非正规的培训式大学,却办学成果斐然,历史作用巨大,新中国就是这两所大学的师生们唤起民众共同奋斗的杰作。黄埔军校当 时是中苏两国共产党出人、出钱、出枪帮助国民党办起来的,在黄埔时学制只有半年,延安抗大的学制也是半年到九个月。实际上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主要也是靠两年制的社区学院。

  如今各省能有一所自己的大学,这也得益于毛主席的支持。本来50年代初院系调整时,各省大学多数被把持教育的资产阶级教育专家和共产党内新掌权的官僚分子,以集中力量办苏式社会主义大学为理由联手撤消了。而毛主席是支持各省办大学的,解放初他曾分别给广西大学、贵州大学这些边远地区的大学题写校名。在 50年代后期的大跃进中,各省纷纷要求复办和兴办自己的大学,毛主席热情给予支持和鼓励,又亲自为复办的安徽大学题写校名,并提出各省应该有一所自己的大 学。这样,被撤销的各省大学才纷纷得以重建,广西大学、贵州大学、南昌大学(原江西大学)因而得以重新恢复,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宁夏大学等也因此得以 建立。今天各省大学已多数进入211工程,它们能有今天,多亏了毛主席当年对省办大学的支持。按照当年教育部新老资产阶级官僚的做法,这些大学就不可能有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