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
圆明园
(董永亮 易珺师妹)
翻开历史教科书,
每每读到残垣绝柱
往往胆裂心碎临风滑泪,
解读领略到的总是浊酒忧国的故园滋味;
望穿废墟古迹感时伤怀,
终于意识到山河破碎身世浮沉处
总有一颗中国心在徜徉徘徊。
深沉敦厚的历史感千呼万唤悄然出现,
拍打灵秀腾飞的记忆翅膀,
拂去了尘封150年的痛楚尘垢,
幻灯汇聚到一个专属于圆明园的年代。
我轻轻展开这幅,以这个国度的失望哭泣起笔,
饱蘸我那四万万手足同胞兄弟姐妹血泪呜咽的墨水,
陪衬这个民族浓烈风土人情的斑杂多端的大中国画卷。
看,风流倜傥的皇帝,野心勃勃的臣子,
倾国倾城的美女妃子,
都无意中幻化为投在这座宏伟园林中的街道影子。
瞧,为了这群汹涌澎湃的太平军,
曾国藩统筹把握着手指挥的湘军死了成万上千。
在法国文豪的日记里,这是一座叫夏宫(the summer palace)的奇特瑰宝。
吸纳了普天之下能工巧匠的神妙捕捉,
成就了泱泱华夏奇珍异物的天然集合,
承载了几多先皇巡视天下的大国心态,
见证了150年浩浩天朝的权力更替之争。
圆明园视野中的大中国,风雨飘摇,
根深叶茂博大精深的古国文明,
和这个群体的无尽无息的窝里斗交相辉映。
150年前,
那是一个不仅有着我们自己更有着别人的系统世界。
船坚炮利的机器文明,摧垮了固若金汤的口岸炮台,
胆壮心齐的夷人列强,震撼了自我陶醉的迷梦春秋。
鸦片战争的烽火硝烟卷土再来,
大中国败于法兰西和日不落帝国的战情,
敲打着多少国人心扉以至辗转反侧魂牵梦萦。
刹那间,噼里啪啦,圆明园各处浓烟滚滚来,
大国企图掩盖这座宫殿,和她视野中那个大中国的惨不忍睹。
笑骂着,扭打着的是两个文明强盗。
叹息着,哀号着的是这个衰弱帝国。
以后的炎黄子孙,称这段经历是一段屈辱苦难史,
为的是警示大中国活着的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圆明园从此荡然无存,销声匿迹,
只有遗失的昨夜残梦变为划过史空的悠长回忆。
还好,大中国犹存,
150年来,这里的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睁眼看世界,
在毛泽东等领导下,
将一个六十多岁生日的新中国
和一个九十岁的政党
装点得自信、繁荣、生机风光无限。
150年后,龙的传人,也就是当年圆明园所在国度的子孙们,
已经由四万万变为13亿,
团结一致,握紧双手,
成为震撼那个150年前延续到今天世界的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