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最大的神话,美国是全球化的最大输家
第四节:新世纪最大的神话,美国是全球化的最大输家
有人根据美国蓝领工人的工资有所下降就断定美国是全球化的输家。关键是美国蓝领工人以前的所谓高工资,比如一个维修工人年薪就可以达到四万美元。这个数字本身就是一个泡沫。凭什么它就该得四万美元一年?我们的精英潜意识中就认定这是不需要理由的,是天经地义的,美国人就该得那么高的工资。如果低于这个数字,它就输了。中国精英认为。中国苦力就该是穷光蛋,一旦出卖苦力得到了一点血汗钱,就赢了。这是一种病态的想法。假想出一个标准,然后,与现实对照,然后得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来。美国是全球化的输家这个说法就是这么出笼的。我认为,美国人就不该得那么高的工资,现在有所下降,是很正常的,符合天理。它现在的所得,还是太高,应该继续往下降。下降一半,才是它应该得的,它现在还是继续赢嘛。再说,他失业了,还继续领那么高的工资,它什么活儿都没干,凭什么领那么高的工资,俺打工二十年,到现在一文不名,还是一个穷光蛋。为什么,难道俺就比美国人低一等?
美国失业了,他们失去的是又苦又累又脏的那些工作岗位,与其说是失业,不如说是解放。
2004年,美国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小时5.15美元(我国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每小时不到50美分,在中国是最高的)。实际上美国人的小时工资普遍要比这个标准高。美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标准”。比如,纽约州最低工资标准是每小时7.15美元。
美国有超过10%的美国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只要符合低收入标准的美国公民或永久居民,就可以向政府申请食品券。人口不同的家庭每月可获得的食品券最高金额如下:1人家庭155美元,2人家庭284美元,3人家庭408美元,4人家庭518美元,5人家庭615美元,6人家庭738美元,7人家庭816美元,8人家庭932美元。8人以上家庭每增加一个成员,可多领117美元。这种食品券就像一张银行卡,持卡者能在商店购买面包、水果、蔬菜、肉类、鱼类、奶类等食品。
2003年美国3000多万穷人中,73%拥有汽车,这其中又有近1/3有两辆车或以上;99%有冰箱;75%使用洗衣机;73%有电烤箱;97%有彩色电视机,其中55%有两台或以上彩电。这些穷人中,46%拥有自住房屋,平均值超过10万美元;76%的家庭装有空调,平均每家有三个睡房,一个半浴室,一个车库。穷人看病自个儿不会掏一个子儿,全部由政府埋单。
(数据来源:盛立中:西方人比中国人富多少)
再说养老。美国全国人口近3亿,除了老人和儿童,美国人几乎所有在职的员工(约4700万人)都参加了养老保障、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的养老体系。这个覆盖面是非常高的。退休后的一般美国人,拿到的退休金相当于工作时工资的80%,公务员更高,是在职收入的1.2倍。
再看医疗。美国的中产阶层主要靠商业医疗保险。而低收入者和65岁以上老人则有专门的国家财政给予保障。如果得了大病,可以先看病,然后挂账处理。当然,个人信用要受影响。这部分人群的病后支出政府也会给予补助。
此外,美国人的基本教育支出比较低。因为,美国实行全民义务教育。此外,一些社区大学的学费非常低廉。
放松金融监管,按揭的门槛越来越低的长期趋势,首付越来越低甚至可以零首付,按揭期越来越长。目的就是为了让身无一文的根本就还不起钱的穷人也买得起房。至于还不了钱怎么办?全世界的人民为美国的穷人买单呗。再看看一个中国苦力干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套房。看看美国不干活的穷人也能买房,到底是谁赢了?2004年10月,布什在一次演讲中说:“每次一个美国家庭搬进他们自己的房子,美国就变得更强大一些。”为了实现这一前景,布什推出了鼓励人们拥有房产的新政策,例如“零首付计划”。随后出现了更多五花八门的抵押贷款形式,其中包括24个月不用付月供的贷款。后来还有只要借款人的口头承诺而无需书面文件的贷款。(以上四段文字来摘自网络)
这是美国政府变着法儿让普通人分享财富的一种手段。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分享全球化红利的手段。对比一下,我们这些赢家的福利,惨啊。看了全球化的输家的真实生活,我们这些赢家真该自杀。
有人凭美国在全球化中失业率上升就断定美国是全球化的输家。这样的立论也太轻率了。美国的核心竞争力并没有受到丝毫的威胁或者有丝毫的损失。美国从全球获得的好处是在不断的增多而不是减少。那么请问它到底什么地方输了。如果世界上有一种言论叫无耻的话,那么这个说法就是典型的无耻的言论。
美国人不劳而获,这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吗?我们奋斗一生,不就是为了这一天?那些中国的阿Q们居然污蔑人家成了输家,不知道这是那来的逻辑。这简直就是在破坏美国人的名誉。不知道美国人是否知道有一大群恬不知耻的中国人在损害他们的名誉,如果他们知道了,不来起诉这些家伙才真是奇了怪了。
美国现在的问题不是什么全球化的输家问题,而是如何让这种不劳而获永续化,当然这个世界不会有永远不劳而获的国家,美国现在的努力也不过是垂死挣扎。本来是爽一把就死,美国是想爽二把,爽三把,爽一万把才死。这大概是现在正在做的美国梦的真正内涵。
如果我们有一天,能够达到美国的境界,死了也爽,那是不是说中国也成了输家了呢,不过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不是谁都有资格成为像美国那样的输家的。
当然美国可能会衰落,难道美国不推行全球化它就不衰落了?假如它真的衰落了,那也跟全球化无关。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全球化是美国霸权的红利。有人认为全球化美国是输家,事实是美国正在享受全球化的好处,当然在享受好处的时候,它也要付出代价,就是霸主地位可能受威胁。但是,搞霸权本来就是为了享乐,如果因为享乐有隐患就不享受,那还搞什么霸权。即使美国拒绝全球化的好处,它的霸主地位早晚也要旁落,世界上没有永远不衰落的霸权。反正都要衰落,不如爽一把就死。这也符合历史的一般规律。有好处不要,这是不可能的,历史老人早就为称王称霸的国家准备好了归宿,享受就是一剂安乐死的良药。享乐挡不住,死了都要爽。历史的兴亡让人顿生感慨。
不能因为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带来了一些问题就认定它是输家,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谁获得的好处更多,肯定地说,发达国家获得的好处更多,附带一些问题,他们现在正在想办法解决,现在不是在大搞贸易保护吗?奥巴马又提出什么平衡发展说,向中国施压。不能因为某人娶了一个老婆,这个人后来死了,于是就得出结论说娶老婆不好,难道不娶老婆你就会长生不老吗?娶个老婆爽一把就死,不娶老婆,你不爽那一把还是会死。美国因为全球化获得很多好处,爽了一把,当然因此而霸权衰落。但不能得出结论说不搞全球化,不从全球化中获得好处,它的霸业就会万世长青,想一想,不得好处,搞霸权干什么?
通过富人的缴税,美国穷人有机会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这些富人的税是从那里来的呢,是从发展中国家来的呀,全球化让美国的资金投向世界各个角落。。比尔盖茨通过垄断技术赚到的钱,流入美国一部分作为税收,类似比尔盖茨这样的美国公司很多。所以美国穷人生活得不错。这都是拜全球化所赐,让美国这个全球化最大的输家的子民们的日子过得像神仙一样舒坦。这也是美国的穷人也可以享受到全球化的好处。这个输家全世界绝无仅有。哦。好幸福的输家。
下面这幅图景,也为我们描绘了美国这个输家的另外一部分公民们的幸福生活。
我们看看在美国一些人是怎么工作的:每天早上先去报到,然后找个地方坐下,或者读杂志,或者玩牌。而每人的年平均工资,加上健康保险等,超过10万美元。这种情况从1984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运行了24年。 这些企业包括底特律的汽车三巨头:福特,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以及其他较小的零配件厂商),它们的员工属于联合汽车工人工会(UAW)。在20多年里,1万5千多名工会成员一共浪费了三巨头至少300多亿美元。 他们是UAW会员。不但不能解雇,每次工会和三巨头举行合同谈判的时候,这些人还能够和那些真正干活的人一样涨工资,能够享受优厚的卫生保健。UAW会员的平均工时成本已经超过73美元。通用公司在美国本土的工厂如今已经连续多年巨额亏损,濒临破产,但在中国的合资工厂是大量盈利!所以只要可能,通用仍打算把生产线继续向中国转移。通用有人感慨地说,这世界上如果不是有中国这么个无工会无福利制度的地方可去,我们就只有改行不做汽车了。
如果没有全球化,没有像中国这样的全球化的大赢家的无私奉献,像通用这样的巨大应该早已破产了。但是现在通用还在中国这个全球化最大的赢家身上贪婪地吸血,多么幸运的输家呀。这就是全球化中最大的输家的幸福生活与我们这个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的子民们的悲惨生活形成鲜明对照。
美国的《时代》周刊曾发文提到波音公司为了向中国出售飞机而从中国购买飞机零件的做法损害了美国工人的利益。认为“波音只要能够得到飞机订单就能赚钱——即使这些飞机是中国工人制造的也没什么关系。所以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的实际效果是保护了美国某些股东的利益而损害了美国某些工人的利益。”这篇文章反映了一种十分流行的看法,即全球化不利于发达国家工人阶级的利益。
美国面对同一件事,总是强调问题的一面。但你要注意到那些股东赚的钱绕一圈以后还是有一部分进入到了穷人的腰包里面的。表面看起来,全球化让美国有蓝领工人失业了,好象他们成了全球化的牺牲品,但他们又是美国品牌和高技术垄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平衡下来,利大于弊,可是有的人都说人家的弊端,就是对人家得到的好处假装看不见。
比如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就认为:“在沃尔玛能买到便宜20%的东西并不一定能弥补工资收入的损失。”在这个问题上,斯宾塞是萨缪尔森的支持者,他倾向于认为,从长远看,美国将是自由贸易(全球化)的输家。
看吧,人家着眼的是长远,美国一流的知识分子并不认为他们现在就输了,也许今后会输,谁知道呢。国内的人现在就断言美国输了,是不是有失谨慎呢。从长期看,没有永远的赢家。这话等于不说。长远,多长远,一百年还是一千年。或者说他承认了美国现在是赢家。只不过它说得更委婉一些,照顾了中国听众的情绪。一个真正的赢家他是不会嚣张和狂妄到说自己是赢家的地步的。只有浅薄的中国人才会说自己是赢家。自欺欺人一下,当然实际情况是连内裤都输掉了。说从长远来看是输家,那也只是一种猜测,一种可能性,会不会成为现实并不是必然的。美国学者这样说也只是一种忧患意识,一种预防,一种警醒。而听话的人却把它当作了必然,这是一种什么心态?这种心态不正常。我想起九一一后,美国占领阿富汗后针对有关国家的担心而宣称,美国不会永久驻军阿富汗。有些中国所谓的精英居然就信了。你要注意他说的是永久,永久是多久?一千年还是一万年,它不永久驻军,那就意味着它可能只驻一百年,或者五百年。这些中国精英也真够蠢的了。
下面这段文字是美国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招供:
我们美国的企业从中国市场上赚到了巨额的利润,大量的美元回流到我国;我们那些最成功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通过与其他外国企业的竞争而变得更加强大。这一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1999-2004年间,美国在华控股10%以上的企业利润从零猛增至30亿美元,而2005年的利润额更是高达32亿美元。美国在华投资的企业中很多是做加工贸易的,中国只赚很少的一点加工费,而收益的大部分落入美国企业的口袋里。这些廉价的产品到美国后还能为美国消费者节省1000亿美元的开支。中国制造的廉价基本生活用品,实实在在地改善了美国人的的生活。因能买到来自中国的廉价商品,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已经提高了大概5% 至10%。而且来自中国的竞争驱使其他国家为我们美国人的消费而生产更加便宜的产品。
美国这个最大的全球化的输家,不仅人们在全球化中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它的自然环境也通过工厂外移,减少了对污染。下面是一组数据:
1990年同1967年相比,美国资本货物的产出量,化肥下降了21%,建筑机械下降了46%,油田机械下降了67%,工业建筑下降了63%,海洋运输船只下降了5%;人均生活资料的消费量,纺织品下降了66%,鞋和皮革制品下降了70%,轿车的生产量下降了43%,住宅建设下降了13%,学校建筑下降了50%,医院建筑下降了17%;人均中间产品的产出量,水泥下降了73%,粗钢下降了43%,硫磺下降了89%,铜下降了95%,镍下降了98%,铝土矿下降了98.5%。
对全球化有清醒认识的中国人也曾有过警示:
全球化过程中,西方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在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在资本国际循环过程中,作为“外围”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处于“中心”的发达国家的资本积累的对象,发达国家凭借在资本、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垄断优势,通过国际间产品、技术、资金、劳动力、利息的不平等交换获取巨额利润,其后果就是“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向西方”。
可惜这样的理智的声音被一片我们赢了的声音淹没得干干净净。这是不正常的。只要我们稍微把眼睛睁大一点看看现实,我们就不得不承认,美国才是全球化的最大赢家,那些说中国是全球化最大赢家的人,也许表达了他们内心深处一种美好的愿望。把愿望当成现实听起来怎么都像是在梦呓。
美国公司迄今仍是全球化中最为成功的受益者,从肯德基到星巴克,美国品牌称雄于全球大众消费市场。
没有全球化作为外部条件,美国的那些品牌就不可能在全球畅通无阻,所向披靡。朝鲜,古巴等到拒绝全球化,美国的可口可乐,肯德基之类的品牌就进不了这些国家,赚不了这些国家的钱,所以,美国品牌在全球横着走是以全球化为前提的。品牌为美国赚取大量利润,再用这些利润从后发国家购买大量廉价产品供国内民众消费,美国也因此得以不再生产这些初级产品,一般蓝领工人也就从繁杂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过上悠闲的福利优厚的失业生活。于是某些喜欢意淫的人就说了,美国是全球化的输家了。
“全球化”就是“美国化”。最近美国有人提出“大美利坚合众国”的概念,是“全球化”的最好注脚。
全球化其实就是发挥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体现的是不平等贸易。比较优势的执行必然引出不平等贸易。全球化其实就是贸易不平等化,贸易不公正化,一句话,全球化就是超殖民地化。现在美国面临一些问题,这是一些战术性问题,可以通过调整得到解决。我们有一些人老是看到美国一点问题就说美国末日来临了。这其实只是他们的一种愿望,并不是事实。
任正非说:美国在全球化中的战术性失利是因为他们薪酬太高。所以美国很多要人跟我交流,我就讲是你们失败是因为你们的薪酬点太高了,不可能这么高的薪酬,怎么可能啊?你们的薪酬从哪里来的?是从那些GDP只有200多个美金的非洲的弟兄们那儿取来的钱,来供这些IT皇帝们,能供得起吗?供不起的。最终有一天会支撑不起的。
是啊,不是全球化有什么不好,而是美国人太贪婪。如果他们不是太贪得无厌,他们也不会出现目前经济危机这样的波折吧。如果他们稍微控制一下他们的薪酬吧,他们就不会是所谓的输家了。
本文为<中美决战软实力>一书的第三章第四节.有兴趣阅读全书的朋友请点击以下链接: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371215.shtml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