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编制54人上班,背后蹊跷有谁知
记者日前获悉,陕西渭南市临渭区文化局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编制是8个人,在册领工资的人数有近70人。该办一位副主任称,现在上班有54个人,其中一部分人请长假。而被该单位管理的当地多家网吧均表示,该单位接收后,网吧被要求每月缴纳1000元“管理费”。(10月15日《西安晚报》)
众所周知,编制,在中国就意味着“金饭碗”。编制8个人,也就意味着只有8个人捧着“金饭碗”,那多出来的60多人肯定不是从那8个人的碗里分一杯羹,如果那样不仅分不过来,而且还都有饿死的危险,那8个人也不会答应;也不可能完全靠财政拨款养着。那么60多人的饭钱从何而来?显然是因为他们手底下管着网吧。他们要求每个网吧每月缴纳1000元的“管理费”,全年的12000元的“管理费”到位后才给证照。每家网吧还要缴纳2000元的证照年检费。临渭区社管办辖区内有80多处网吧,这样他们就有了每年120万元的收入,加上领到的编制经费,再养这70多人也就没有太大困难了
看到如此新闻,不禁想起在山东滨州市沾化县有15个县长助理的新闻,直是如出一辙。临渭区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是靠网吧养着超编人,而最终是要靠上网人放血;政府是靠财政养着超编人,而最终是由纳税人放血。说到底,他们都是靠手中的权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显然,像这样没有编制也愿意削尖脑袋钻进去的人,为的肯定不是“为人民服务”,只是因为那个职位能给自己带来足够的利益——这种利益既包括手中那点权力、对权力欲的满足,更包括通过权力获得的物质收益。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超编养人的现象,在时下之中国绝不是少数。在战争年代,人们是提着脑袋干革命,胜利后自然有一部分人要过渡为国家的管理人员;建国初期,国家的管理人员待遇极低,几乎与老百姓无异,人们参加工作是舍小家为大家出力。而到了近年这个社会急剧变革的年代,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却因其收入最稳定、福利有保障、晋升有空间而成为人们最受青睐的行业。时下的年轻人无不趋之若鹜,想方设法混入。可以想见,渭南临渭“社管办”超编的那60多人,一定是当地官员、权势人物的七大姑八大姨们,绝不会是干巴巴的老百姓子弟。
何以至此,说到底是国家机关在带头。前年吧,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熊文钊在《瞭望》新闻周刊上撰文指出,在国务院目前所辖所有部委和机构的负责人中,逾半数部门的副职人数都超出了法定人数的4人。并特别提出,发改委负责人副职人数达到12人。当前,在我国上到部长助理、省长助理、局长助理,下到乡长助理、村长助理,可以说司空见惯,多如牛毛。听说部队已在仿效,也有了“×长助理”。
当然,对于超编,国家也有无可奈何的理由,比如有的可能是因为资历老、贡献大,出于安慰照顾,不给予一定的政治待遇说不过;但更多的 。总之,超编现象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病,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国家的肌体,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
山东省阳信县国土资源局邱海昌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