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唐人街网友“文化三问”有感
                文章围绕文化三问展开,批判东方主义对中国的文化解释,强调需从社会经济基础分析文化变迁,指出小农文化弊端及毛泽东时代对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
            
            读新唐人街网友“文化三问”有感
我的一点看法是,首先,关于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定义,人们往往是在抄袭西方对东方,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文化解释,萨伊德把这叫做“东方主义”问题。这种东方主义对中国文化的解释,本身就是从观念形态出发去看的,不是从观念形态的基础,不是从社会的生产交换和经济基础去分析研究的。这样对中国文化的定义必然是形而上学的,一成不变,混淆的,和片面的。文化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中国文化古今很不一样。我想可以大致分为周以前的文化,周代文化,秦至唐文化,北宋至清代文化,和五四以来的文化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充满着文化斗争,某个时期都有占统治地位的,和不占统治地位的文化。例如秦至唐文化,北宋至清代文化中,陈胜吴广文化是很重要的被统治文化方面。但除了文革期间,对这个文化方面的研究却很少,甚至根本就不承认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至于儒学,不过是汉至清末被用作代表统治文化的所谓正统的文化,释道(还有一些其它文化)则常常被用来做文化斗争中某个阶层或派别的文化旗帜。对这些文化的变迁和斗争,只能从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出发去展开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中国自北宋全面进入小农社会后,地主阶级统治的小农社会文化,是中国被部落民族征服和统治,后来地主阶级买办化,中国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以及阻碍中国社会主义进程的最基本的文化原因。小农社会最严重的文化弊病,就是作者所指出的社会基层组织能力差,和人心散,缺少社会契约精神。另外一个严重弊病就是缺少社会保障。这样的小农文化自然是对外战斗力最差的;对内是最腐朽的文化。
只有毛泽东时代,组织起来的农民才成为强大中国的基础。后来搞小岗村分地单干那一套,明显是文化倒退,是又要把中国往绝路上推。
 很赞哦! (1031)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