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掠夺型经济的事实证明

火烧 2008-09-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8
文章指出当代中国经济是掠夺型,从农村改革开始,通过包产到户和土地私有化逐步掠夺农民土地,破坏集体经济,导致两极分化,强调公有制的重要性及私有化对农民的威胁。

掠夺型经济的事实证明

悟宇

当代中国的经济是掠夺型的经济,这种掠夺型经济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他们编造小岗村谎言搞包产到户。目的就是为了他们现在正在宣扬的土地私有化,就是阴谋掠夺农民的土地。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在 5月25日 送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下山的时候,“毛主席大声地问:你是没有忘记我在专列上的许诺吧。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

 事实证明了毛泽东是正确的,农村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被阴谋破坏以后,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也被破坏了,工业公有制被改制了,被私有化了,两极分化得很大,帝国主义也开始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开始掠夺了。走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自己搞弱肉强食的掠夺经济,掠夺农民的土地,掠夺工人的血汗,最后让比他们官僚资本家更强大的资本主义掠夺了。

 1960年以来,党中央的领导集体内部,在中国农业如何走出严重困境问题上,发生了两种政治主张的尖锐对立。这就是毛泽东坚决主张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以克服国民经济的暂时困难,而陈、邓、刘则主张分田到户与包产,以走出困境。陈云说:“分田到户不会产生两极分化”。实践证明了中国现在就是两极分化了。

 只有公有制才能保护人人所有。土地私有化是一个渐进式改革阴谋,首先用编造谎言理由搞包产到户把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拆散,使农民成为一盘散沙制造农业发展的问题,然后再用这些问题做进一步土地改革的借口,搞什么个人所有的私有制,如果是属于个人所有的私有产权就会被少数人掠夺,因为一盘散沙的农民没有力量抗衡特权阶级资产阶级的力量,被掠夺是必然的,他们允许私有土地转让出卖就是为了掠夺农民的土地,到时候是逼迫农民自愿的出让出卖,资本主义的私有化是少数人私有的私有化。他们搞土地股份制也是一种变相掠夺。当初他们用人是自私的做理由说包产到户农民才有劳动积极性提高效率,现在找借口又要搞集体合作了,但是这种集体合作可不是人民公社的集体合作,因为人民公社是农民的集体组织。现代的集体可不是农民的集体,而是资本家地主的集体。所以农民被掠夺土地所有权是必然的。

 我国以农业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也被破坏了,他们制造了国营工业的问题,他们还破坏了毛泽东的两参一改三结合民主管理,搞什么厂长经理独断专行制制造国企的问题,厂长经理独断专行制导致了国企领导的严重腐败和严重的官僚主义,那些国企领导只会给上级政府官僚溜须拍马求升官发财。他们合起火来侵吞国有资产造成国企变成冰棍要化了的问题。他们把自己搞出来的问题嫁祸给工人,砸了工人的饭碗。他们用这些他们制造的问题做国企改革的借口搞私有化改制。他们制造问题砸工人饭碗就是掠夺工人的权利,他们制造问题改制国企就是掠夺国家资产。

中国改革三十年,最大的收获也是最大的成绩,用卖掉大批的主权经济,用低工资牺牲本国民众的消费力发展,用于换来了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且,据权威数据证实,这1.8万亿美元缩水到几千亿了。依赖型的外向型经济遇到外国的经济危机就失去了拉动经济发展的消费力了,外国人因为经济危机导致消费力下降,中国自己的消费力被低工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牺牲了。

 依赖型外向经济使国家损失了大量财富,低工资牺牲了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谁得利了?那些官僚资本家得利了。他们是用各种掠夺方法掠夺了国家资产和民财。

看看中国的股市,中国的股市就跟中国其他部门行业一样,都在想办法掠夺国家资产和民财,股市骗,彩票骗,集资骗,水、电、煤气、电信各个民生必须用的东西都搞垄断掠夺民财,还有各个街道办事处也在想办法收取什么市场管理费掠夺民财。所有有权的都在想办法搞特权掠夺财富,所有部门都在利用自己的垄断掠夺财富。

 官僚资本家利用国企改制掠夺国有资产,各种企业搞非法集资掠夺民财,金融腐败官商勾结掠夺国家财产。

  国家审计署昨天公布了对49个(中央)部门单位2007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结果以及对5家金融单位的审计结果。根据报告,对于多数部门来讲,审计署在报告中使用了“认真整改以前年度发现的问题”,但100%执行审计决定的只有5个部门,分别是:文化部、卫生部、中科院、安监总局和最高检。

 总体评级原环保总局预算执行最差

审计报告显示,预算执行情况公安部被审计署评价为“总体较好”,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仅是“能够按照”预算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本级及所属单位编制预算,积极组织预算执行,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其余47个部门单位的评价都是预算收支“基本符合”国家有关预算和财经法规的规定。

审计业内人士指出,审计署所使用的“较好”、“基本符合”、“能够按照”三种表述,实际上是三种不同的评价,“较好”评价最高,“基本符合”次之,“能够按照”仅勉强及格。

部门通病不办竣工决算拖出糊涂账

审计发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原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等多个部门单位均存在对建设项目不办理竣工决算。竣工决算是由建设单位编制的反映建设项目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的文件,不竣工决算,建设资金就一直是笔糊涂账。

国家发改委下属的国宏大厦项目,由原国家计委于1994年11月批准开工建设,累计拨付财政建设资金9.53亿元,于2000年9月交付使用。截至2007年底,该项目仍未办理项目竣工决算,项目结余资金6158.17万元也未进行清理。

审计无力财政部不执行审计意见

在此次审计中,审计署早前发现了一些老问题,迟迟未能得到解决。例如截至2007年末,财政部于1993至2007年期间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的23个基建项目累计投资近10.7亿元,均未办理竣工决算程序,相关资产未纳入固定资产账核算,项目结余资金也未清理上缴。

审计署在2003年的审计意见中就曾指出“财政部未及时办理已交付使用基建项目的竣工决算,基建项目结余款未按规定上缴财政”的问题,并要求财政部责成机关服务中心及时办理工程竣工决算,结转固定资产,将项目结余资金上缴财政。但至目前机关服务中心仍未彻底解决该问题。

乱象1

预算多要钱多到花不完

财政部4项目预算2.5亿,实际支出8000万,不到1/3

从这份审计报告中可以看出,财政部、卫生部等很多部委,预算资金根本用不完。一部委局级官员说,要钱时尽量多要,所以预算一定要报得高,之后花钱就不操心了,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有时即使想着法子花,也花不完。

例如财政部,至2007年末,财政部预算结余资金41427.41万元。其中2007年4个项目预算共计25580万元,由于预算编制不够准确,仅支出8376.25万元。这位部委局级官员说,这也就是说,财政部只花了约1/3的钱,简直“富得流油”。

卫生部所属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申报项目预算不规范,造成项目资金结余1.44亿元。

乱象2

立名目乱收费4年多收1300万

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尚未登记,便开始接业务收费

在此次审计中,也发现了很多乱收费项目。水利部所属的黄河水利工程交易中心未经有关部门核定收费标准,违规收取水利工程招标投标单位市场准入资格审查费、交易席位费、信息服务费和交易服务费等271.90万元。

2004至2007年,标准所所属国家铁路罐车容积计量站未经批准,自行发文,从西安、沈阳等分站(与该所无行政隶属关系)提取计量检定费收入的30%作为管理费,累计收费896.92万元。

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是贸促会于1995年1月牵头成立的会员性组织,但至2007年末尚未办理社会团体登记。2003至2007年,该会在未取得法人登记证书和收费许可证的情况下,自行组织考试、发展会员、组织培训等活动,累计收费用1328.05万元。

乱象3

多报员工数领钱发福利

国家旅游局2年不到多发津贴244万

国家旅游局2006年12月以来,由于对有关政策规定的理解和对适用标准的掌握不够准确,向机关在职人员多发放各种津贴补贴244.76万元。

2005和2006两年的年末,国务院扶贫办分别多报在编人数14人和12人,多得财政资金30.03万元和45.34万元,共计75.37万元。国务院扶贫办挪用培训补助费39.62万元用于发放办本级人员津补贴。

2007年,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以“稳定发展费”项目名义申请行政事业类项目并取得财政拨款250万元,之后用其中的226.04万元(占预算拨款额的90%)支付工资性补贴、退休人员工资、职工医疗费等。

■五笔乱账

◎证监会

增编300人超支2000万

审计结果显示,2007年,证监会本级及12个所属单位采取在其他应收款挂账、挤占公用经费、动用以前年度结余等方式,超预算列支人员经费1915.61万元。

这一消息在网络流传为“证监会挤占公款发放福利近二千万元”,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昨日就此作出澄清,他称,2007年预算超支1915.61万元,是因增编300人,为正常增资,这些网站说法“很不严肃”,误导公众。

◎光大银行

50亿违规贷款进地产股市

审计发现,中国光大银行违规发放贷款108.68亿元。其中半数以上属于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和向证券市场直接或间接提供信贷资金。如2006年3月,光大银行福州华林支行在一房地产公司开发的项目还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向其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2.5亿元;2003年6月至9月,光大银行广州东山支行采用伪造企业财务数据、仿冒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名等手段,以向3家企业发放贷款的名义,向某证券公司提供信贷资金1.3亿元。

◎水利部部分单位

报销假发票套现477万

珠江水利委员会机关、珠委珠江水利综合技术中心等7个单位以虚开会议费发票的方式套取现金221.41万元,用于项目评审会议专家评审费、咨询费、奖金、旅游等开支。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所属企业,利用虚假发票套取现金216万元,其中138.50万元已向该中心职工发放。

2006年5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所属河南江河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套取移民资金39.40万元,其中29.10万元已用于发放该公司人员工资等,10.30万元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

◎原交通部

挪用8400万建办公楼

审计署对原交通部(现已整合为交通运输部)的审计结果表明,2005至2007年,原交通部未经发改委批准,在其所属公路科学研究所已有办公楼情况下,动用车购税专项资金8400万元为其建设办公楼。

对此,审计署已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或转送有关单位。对动用车购税专项资金违规为所属单位建设办公楼的问题,要求向发展改革委补办报批手续。

◎农行黑龙江分行

个人车贷不良率:97.7%

审计发现中国农业银行部分基层分支机构违规经营问题较为突出。本次审计发现农业银行违规问题资金243.06亿元。其中违规发放贷款方面,主要是一些分支机构个人消费信贷管理薄弱,办理了大量虚假个人按揭贷款。如截至2006年底,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0.5亿元中,不良贷款余额达10.26亿元,不良率为97.7%.审计抽查其中2.22亿元贷款发现,均为通过开假发票、虚增购买汽车价款办理的虚假个人按揭。


列强以开放金融为借口,再次对中国进行掠夺!而天朝经济“精英”们,设计的卖国融资方案,可谓丧权辱国到惊天地泣鬼神之境界!不思强国而后富民,却将股民用以支持企业、国家发展的血汗钱,肆意让与强盗鲸吞,“精英”们其心何安?先烈们何以瞑目!!(贴图--人民英雄纪念碑)

 1.中国工商银行:2006年,美国高盛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及美国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95亿)入股工商银行,收购工行10%的股份,收购价格1.16元。上市后,按照2007年1月4日盘中价格6.77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755亿元,三家外资公司净赚2460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9.3倍,世界罕见。

 2.中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投资中国银行共51.75亿美元(合人民币约403亿),收购价格1.22元。上市后,按照2007年5月10日盘中价格6.26元计算,市值最高达到2822亿元,四家外资公司净赚2419亿元人民币,不到一年时间投资收益6.6倍。

 3.兴业银行:2006年,香港恒生银行、新加坡新政泰达和国际金融公司共出资27亿,以每股2.7元的价格购入兴业银行10亿股,上市后,股价达到37元多,三家外资公司净赚370亿。根据2007年2月12日《参考消息》报道,以后每年都有300%以上回报。该银行上市募集资金共159.95亿,等于全部送给了三家外资公司。该银行国内发行价格每股15.98(元),吸引的网上网下申购资金高达11610亿。

 4.深圳发展银行:美国新桥投资集团以每股3.5元购买深圳发展银行3.48亿股,目前股价已达35.8元,投资增殖10倍,按照深发展20亿多股计算,新桥用12.18亿获得了700多亿。根据新桥目前的做法,很快将达到1000亿元。而新桥集团本身就是庄家,根本不是银行,如何能改善我国银行治理结构?况且整个银行都被美国人拿走了,即便改善对我国又有什么意义?

 5.华夏银行:德意志银行和萨尔"奥彭海姆银行联合组成的财团将出资26亿元人民币,购入华夏银行约5.872亿股份,占华夏银行总股数的14%。每股价格4.5元,现在近14元,净赚56亿多人民币。目前已被德国银行控股,500亿落入对方手中。目前德国人对华夏已形成了联合控股,该银行名义上还是中国(的) 银行,实际已成为外资控股银行。

 6.中国交通银行:汇丰银行(汇丰)持股交行19.9%的股权,出资144.61亿元购买91.15亿股,每股为1.86元。交行2006年5月在香港上市,现在市价超过10港元,净赚近800多亿,07年国内A股发行上市又赚取500多亿,合计将近1400亿,10倍回报。

 7.中国建设银行:上市前,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亿美元购买建行9%和5.1%的股权,每股定价0.94元港币。发行价格2.35元港币,最高市价5.35元港币。按照目前建行共有2247 亿股计算,2家净赚1300多亿港币。

 8.浦东发展银行:花旗集团出资6700万美元收购浦发行4.62%的股份,超过1.8亿股,每股约2.96元,并且协议规定日后花旗集团有权收购19.9%的股份,目前浦发行股价超过38元,花旗净赚62亿元。目前花旗尚未行权,一旦行权将赚取62亿的数倍。

 9.民生银行:2004年,淡马锡控股旗下的亚洲金融公司以1.1(约8亿人民币)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民生银行2.36亿股股份,占民生银行总股份的4.55%,约3.72元,目前该股已达12元多,加上两年送配,市值已达50亿元,净赚约40亿。 (上述交易低价转让外资净赚约9200多亿,加上广发行,损失超过1万亿人民币,其中绝大部分是2006年一年转让的损失,再加上已经全部完成合资的等待上市的几十家地方银行,未来损失将越来越惊人)10.广东发展银行:2006年美国花旗银行以联合收购的名义,自己出资不过60亿,就控制了拥有3558亿元总资产、27家分行、502家网点,与世界83个国家和地区917家银行具有代理行关系,连续多年位列全球银行500强的广东发展银行。并且中国移动、国家电网和中国信托还各搭进去60亿,共180亿。把银行白白送人还要再搭进去180亿,已经完全超越了市场交换的范畴。

11.渤海银行及地方银行:另外,2005年挂牌成立的我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渤海银行宣布,渣打银行以1.23亿美元购入即将成立的渤海银行19.9%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除了参股渤海银行之外,渣打银行参股光大银行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目前,外资银行在华进入了加速发展期,中国全部银行无一例外地已被18家外资银行参股或控制。

12.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第一家引进外资的保险公司,汇丰集团是平安最大外资股东,汇丰是2002年投资6亿美元,50亿人民币投资平安;平安集团04年6月24日在香港成功上市,发行价11.88港元,目前已上升到40元港币。今年2月又募集A股资金388亿。截至2006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3,587.18亿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381.04亿元。目前,公司市值近2000亿港币,A股5500亿人民币。

13.新华人寿:新华人寿即将上市,现在苏黎世保险持有新华人寿22800万股,每股5.25元,持股比例为19%,已成为新华人寿的最大单一股东。但实际上,目前新华人寿的实际控制者是东方集团,由于东方实业和东方集团分别持有新华人寿5%和8.02%的股权,再加上东方集团持有新华人寿其他股东的股权。

东方集团直接或间接持有新华人寿的股权肯定超过20%。(据说,苏黎世通过中国公司暗中控股已超过56%,投资34亿,一旦上市,市值至少600亿)。

这就是精英们搞的改革开放掠夺型经济,真是弱肉强食的掠夺型经济。外国资本家和国内官僚资本家掠夺国家资产,掠夺人民财产,股市暴跌掠夺了人民多少财富啊?大多数股民损失了大部分财富。

还有那些地方官僚小街道办事处也要利用小小的权力欺压百姓收取百姓谋生费。

众所周知,查处机动车交通违章是交管部门的职责。然而,在石家庄市桥西区苑东街道办事处城管科的临时工作人员不仅上路查"闯禁行"、"超载",而且动辄罚款,罚款数额从几十元至数百元不等,并且从不开具正式票据。(9月14日《燕赵都市报》)

根据有关规定,城管临时工作人员根本就没有执法权,不能上路执法,所有的执法行为都是违法。而河北省《2005年全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实施意见》亦明文规定城管部门没有上路查车的权利,更遑论罚款了。那么,为什么这些“临时”城管可以上路查车、罚款呢?原来,这个城管科被该办事处某位领导的熟人给承包了。基层政府的职能组成部门居然给人承包了,这可是咄咄怪事啊!而且,城管部门的执法权不但被承包了,更被扩大化了,连正规城管都没有的上路查车罚款的权力也因承包而自动获得了。

城管为何被承包?据说,是办事处碍于某领导的面子。但有决定权的领导肯定清楚城管被承包的后果,他们必然不会为了面子而决定违法的“买卖”。而有利可图,有钱可捞就成了其碍于面子而拍板的心理筹码。于是,城管被承包出去,被扩大化的执法权就明目张胆地向过往车辆收取巧立名目的罚款了。办事处的面子则在“执法者”的嚣张和被罚款者的无奈甚至怨恨之中丢得一干二净。看来,某位领导的面子的确比整个办事处的面子要大得多啊。

城管为何有人愿意承包?当然是有利可图。未承包前,该办事处每月正常收费有两三万元,承包之后扩大了执法权每月只有6000元左右,这可能吗?而这些多收的黑钱有一部分进了承包者的私囊,自然还有一部分被其用来打通关节,以便能更长时间地拥有办事处辖区之内的被擅自扩大的“城管执法权”。

“临时”城管拥有辖区的执法权,这是某些人把国家赋予的管理职责当成了自己的私人权力。正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城管被承包也就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办事处实际上也就成了“城管执法权”的转租者。

期待着“城管执法权”被转租的闹剧尽快被叫停,让城管回归为人民服务的轨道;期待着有关部门早日查清事实,依法追究某些领导的责任。否则,只怕会引来连锁效应,办事处的各项执法权都将被领导的熟人主动承包。到那时,街道办事处就成了国家赋予权力的批发市场,办事处大可做潇洒甩手掌柜的,只是苦了一方百姓啊。沈阳市大东区东陶路6号,陶瓷城农贸大厅门口,露天的早市嘈杂声中,一名中年男子穿梭在每个业户摊位前的过道上。

他熟练地向每个业户伸手,业户也很配合地递上数额不等的钱。可是,男子不做任何登记,也不给任何收据。

到底是谁在收费?为何不给收费单据?依据在哪里?费用流向了哪里?昨日,记者对该露天早市收费情况进行调查。

求助:交“税”却不给收据

在陶瓷城早市卖菜的徐先生是附近的农民,老两口靠卖菜维持生计。一天收入不过几十元,可每天都要交纳5元的“费用”。

老徐不知道收费的原因,只是觉得对方应该给个收取“费用”的凭证。“很多业户都觉得这钱交得冤枉,但都不敢不交。 ”

带着老徐的求助,记者于昨日凌晨5时,来到了位于大东区东陶路6号的早市。

目击:中年男子挨家收税

6时20分,收钱的中年男子出现在早市,他身着便装,没有佩戴任何可以证明身份的物件。

收费的过程像老徐说的那样,无论中年男子走到哪里,业户们都笑脸相迎,拿出钱交给他。有的业户更是提前把自己的钱准备好了,等待男子来拿。

记者发现,中年男子收钱从5元到8元不等,还有的业户干脆就直接交100、200元“月票”钱。但是,所有交钱的业户都没得到相关的收据。

对话:收的钱要交给领导

随后,记者向收费男子表明身份并询问早市相关情况。该男子称:“市场是东站街道办事处、陶瓷城农贸大厅和‘黎明百姓’超市合办的。我收的钱是替东站街道办事处收的,但是钱得先交给我的领导,然后再由领导交到东站街道办事处。 ”

当记者询问收取这些费用的缘由时,男子则表示:“市场得打扫卫生、管理,都得用钱。 ”

东站街道办事处:替税务部门代收

这个市场到底属于谁?记者在东站街道办事处得到答复:早市和街道办事处没有关系。街道办事处每个月从陶瓷城农贸大厅收取2000元的税钱,而且还是替税务部门代收的。

但当记者质疑“陶瓷城农贸大厅和大厅外面的早市并不是一回事时”,办事处则表明,“那门口的(早市)和(大厅)里面的是一体的”。可是从街道办事处一张2000元的税务发票上,却体现不出两者有任何关系。

陶瓷城农贸大厅:收费没有依据

昨日上午11时,记者再次来到陶瓷城农贸大厅,但那里没有工作人员,经过打听得知:农贸大厅的管理人员可以到“黎明百姓”超市去找。

在超市办公室,刘经理表示:早市原来属于东站街道办事处,由于政府要求,街道办事处就和市场脱离关系,“早市在陶瓷城农贸大厅门口,所以就由我们接管”。

以前就这样收费,现在还在延续。收的钱除了给街道办事处交税款外还要支出清扫管理等费用。

但当记者质疑,给街道办事处交税款的应该是大厅内的业户并非早市的业户时,刘经理表示:早上很多大厅内的业户也到外面去卖东西。

最终记者也没从刘经理处看到关于早市的审批手续。刘经理也表示,每个收费的标准都没有经过任何部门的批准,收来的钱款就直接交到了超市的财务部门。

现在的人怎么大多变成了强盗依靠势力掠夺弱者?这就是所谓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掠夺型经济的优越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