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好莱坞的恶搞及文化殖民
《阿凡达》热映,赢得一片赞誉。有人从电影技术应用的角度,给予了《阿凡达》极高的评价,认为这是视觉大餐。有人则从政治的角度,评价《阿凡达》是拆迁与反拆迁,侵略和反侵略的故事。在西方,此片被称为美军在伊拉克战场前途的恶搞,更有杨姓右派提出《阿凡达》引领伊拉克人民抗击美国侵略。
阿凡达,真是拯救被压迫人民于水火的英雄吗?就本人的观后感,言之过早,甚至可以说《阿凡达》延续了一贯的好莱坞精神,仍然是对美利坚的赞美,对世界人民的恶搞。
美国军队攻击纳美族的生命树,纳美人的弓箭在高科技武装的战船面前倍显脆弱,是影片基调发生强烈变化所在。家园被毁了,和谐的生活环境被地球军队的飞弹无情毁灭,纳美人悲愤交加,却又无可奈何。正当纳美人一筹莫展,哀嚎遍野的时候,好莱坞英雄杰克驾驭着纳美族信仰的图腾——霸王飞龙翩然而至。影片在此处还为高大全的好莱坞英雄设计了一个隆重的到来场景,杰克驾驭着高傲的霸王飞龙,纳美人用充满敬畏的眼神注视这位征服了民族图腾的英雄。先是生命树被毁,对美国人、对杰克的不信任,转而又因为杰克征服了民族图腾,对他充满了敬畏,直至把杰克视为驱赶地球人的领袖。当然杰克也当仁不让的成为纳美人驱赶地球人、重建家园的领袖,一切皆因为他征服了纳美族的民族图腾,在纳美族拥有了一呼百应的威望。正当纳美族的勇士从四方八方向杰克聚集的时候,美国军队对纳美人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战斗开始了,虽然纳美人在杰克的率领下骁勇无比,但终不敌高科技武装的美国军队。影片在此处又出现了戏剧的一幕,纳美族的神灵——伊娃,被一呼百应的杰克感召,发动大批飞禽走兽袭击美国军队,纳美人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遣返美国人,重建家园也由此展开了。
由此可见,阿凡达杰克征服了纳美人的民族图腾,进而把纳美人团结起来抗击美国军队,是纳美人取得胜利的关键所系。一个美国人征服异民族的民族图腾,也就是美国精神征服了纳美族精神,进而率领异民族击退美国军队,这就延伸出另一个严肃的问题,军事殖民走了,文化殖民却来了!而且这种文化殖民的目的,影片一直在贯穿着。先是希望通过为纳美人开办学校,让纳美人接受美国人,这就是文化殖民。最后却又通过美国人对纳美人图腾的征服,意想不到的完成了对纳美人的文化殖民。美国军队走了,但睁开了眼睛的杰克会不会用美国的意识形态改造纳美族呢?这就要等到《阿凡达》续集揭晓的时刻方能知道了,但现在不妨做个预测,如果续集中的纳美族仍然延续现有的社会生活方式,续集也就没有什么可拍的了,可以展望的是,在杰克的带领下,潘多拉星球的纳美族人必将在社会生活方式上得到巨大的改变,也许会变成潘多拉星球的美国。《阿凡达》以暴力的手段讲述了一个和平的故事,也应了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的斗争法则,但斗争有多种形式,暴力对抗是斗争,谈判妥协也是斗争。俨然《阿凡达》用看似激进的暴力对抗,无声无息的达到了文化殖民目的。
现在把眼光投射到伊拉克,美国扶持的伊拉克政府,以“民主自由”的伪道义大旗把伊拉克人民从伊斯兰世俗中解脱出来,怎看怎么像杰克胯下的霸王飞龙。美军也会走,但不是在伊拉克人民激烈地暴力反美中黯淡得走,而是在美国扶持的伊拉克政府与美国的讨价还价中体面得走。也正是美军的走,会给予美国扶持的伊拉克政府更大的权威性,最后达到美国扶持的伊拉克政府把美国的价值观发展下去,伊拉克也转入军事殖民走了,文化殖民来了的另一种形式中。
好莱坞大片对于美国价值体系的坚持是一贯的,顽固的。如前不久热映的《2012》,将广大人民置于船票之外,而少数政客富人通过金权渠道获得船票,这本来是对标榜民主的美国价值体系最好的攻击。但《2012》却通过美国总统与广大人民一起殉难,不但让观众对美国价值体系的批判忘的一干二净,还将这种自私自利的价值体系平添了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同样在《阿凡达》,通过一个美军上校的覆灭,在形式上是自私自利的美国价值体系的失败,却在实质上完成了美国价值体系对纳美人的侵入。
那么《阿凡达》与其说美军在伊拉克被恶搞,不如说伊拉克被好莱坞恶搞。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