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少奇同志的基本史实的几点共识
关于刘少奇同志的基本史实的几点共识
高卧故园
关于刘少奇基本史实其实分歧不多,关键是解读观点有些不同,小生在此就抛开观点,从各位板油的帖子中求同存异地提炼一些共识:
一、战备疏散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刘少奇传》:
一九六九年十月,毛泽东对当时世界动态作出国际形势有可能突然恶化的估计。全国
据此进行大规模的备战行动。中共中央决定将刘少奇、邓小平、陶铸、陈云、陈毅、徐向
前、叶剑英、聂荣臻等疏散到外地。
其实我在看其他书的时候,从许多人的传记和回忆中老早就归纳出来这一条了,并且在百合发了帖子后删除了,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但是如此明确的记述,该文为最,感谢版友的启发。顺便说一下,有许多文革“受迫害者”回忆到战备疏散总是有点误解,以为是林彪的“一号命令”,对他的迫害,比如徐海东就是这么认为的,并且痛骂林秃子。
从中央文献《刘少奇传》这本书的记述来看,就这件事而言,林彪是比较冤枉的。
二、刘少奇患多种严重疾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刘少奇传》:
从一九六八年年初起,刘少奇陆续发生肺炎、糖尿病、高血压、植物神经紊乱等疾病,三月以后病情加重。到四月中旬,他的神志已不大清楚,表情呆板,两脚移动吃力,走路迈不开步。
一九六八年七月上旬,刘少奇的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转为支气管肺炎,病情日益严重。
三、医生救护刘少奇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刘少奇传》:
1、北京抢救
经过抢救,刘少奇到七月二十四日才脱离危险期,但没有根本好转。这次发病后,他已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只能卧床接受治疗,病情一直不稳定,支气管肺炎频繁发作,一次比一次严重。十月九日以后,刘少奇完全不能进食,只得从鼻孔插管往胃里灌流质以维持生命。十月十四日中南海门诊部写的《刘少奇病情报告》说:“从七月上旬患严重支气管肺炎以来,一直不断有反复,三个多月较大反复五次。”“今后再发生严重反复,即可能无法救治。心脏有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有硬化及脑软化,加上糖尿病,也有可能突然变化。防止在短期内死亡。”
七月五日 ,刘少奇的支气管肺炎又一次发作,体温升高达摄氏三十九度。医生会诊后一致认为情况严重;“因他年龄大,久病长期卧床,消瘦,抵抗力极差,容易发生休克、心力衰竭、糖尿病酸中毒等并发症,故预后不良,可能随时发生死亡。”经过紧张治疗,病情才暂时稳定下来。
2、开封抢救
本来就处于重病中的刘少奇,由于途中颠簸受凉,到达开封后病情进一步加重。十月
二十四日、三十一日,刘少奇的支气管肺炎等症状两次发作,经随同前来的医护人员救治
后脱险。在刘少奇病情尚未稳定的情况下,从北京来的人包括医生、护士在十一月六日全
部奉命返回。刘少奇的监护、医疗工作移交给当地驻军负责。
十 一月十日 ,刘少奇的病再度发作,连续高烧不退。当地医务人员参照上两次的办法
医治。十二日凌晨一时许,刘少奇病情出现异常症状,吸氧后也不见改变。值班护士在六
时三十分紧急通知医护人员抢救。六时四十二分医护人员赶到,还没来得及采取措施,六
时四十五分,将满七十一岁的刘少奇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史实是这样的。
至于对这些基本史实的观点,比如有人认为少奇同志之所以得病是因为什么什么;战备疏散坐飞机是一种迫害,应该乘坐软绵绵的大车;医生的抢救是迫害式的,等等,我不强求什么一致,事实上也不可能一致,比如有人发表《文革中抢救刘少奇纪实》一文,黄家生就要去信《炎黄春秋》反对之,就像我在百合发出此文,有人就疾呼“发过了发过了”,其实是一回事,观点有异而已,不影响基本史实。
有版友提出个例说明什么?我的回答是个例只能说明个例,比如,庐山会议有人骂毛泽东说明这个会是可以骂人的会,这次会上有民主的表现,其他会上有没有?我不知道。任何以偏盖全的企图都是徒劳。有版友引百度说:“文革”期间惨遭迫害,因病 1972年12月10日 在北京逝世。
我也百度了一下,邓子恢同志出生于1896年,逝世时77高寿,看来被迫害的不轻,比之于老百姓的黑窑工和开胸验肺,不知其相去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