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食品问题的罪魁祸首?
谁是食品问题的罪魁祸首?
——评卫生部专家: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出在执行环节
作者:tongyu
加了三聚氰胺的毒奶粉、加了盐酸克伦特罗的瘦肉火腿、加了多样氨基酸的牛肉膏……近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各方的高度关注,这些原本陌生的化学名词因为与人们熟知的食品联系在一起而变得家喻户晓。食品添加剂已经逐渐成为牟利、违法、伤害、甚至是毒品的代名词。
4月21日 ,国务院下发通知,表示将严打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并对非法食品添加剂开展全面布控。卫生部的一位专家说,中国在食品安全上的法律法规非常多,甚至超乎国际水准。他认为问题出在执行环节,监而不管才是病症所在。而笔者认为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利益的驱使,法律的失控,且不能实行一个有效的监控体系!
专家的解释有以下几点令人费解:
(一)既然食品添加剂不是罪魁祸首,那么非法添加物怎样得以禁止?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其中香料、香精类的最多,达到1800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增味剂、防腐剂、香料等。
孙宝国表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要性。食品加工如果可以不用食品添加剂就不能加。例如,卫生部于今年3月1日正式发布公告,撤销面粉增白剂。第二,安全性。除了科学实验之外,至少有两个发达国家使用后证明安全可靠的食品添加剂,我国才会给予批准(少数例外,如桂皮等)。第三,合法性。食品企业只有使用国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才是合法的行为。
4月23日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物名单,其中包括47种可能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和82种“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物质
可笔者认为公布和禁止并不意味着彻底的不使用或根除非法添加物
(二)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太宽松,可这标准由谁来制定的?
“拿法规和标准说事儿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了。”卫生部的一位专家对记者说,每当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对食品添加物的争议最终都会落点在法规和标准上,“这已经是惯性。”
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国部分食品的行业检测标准低于国际公认标准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例如,在前不久的雀巢婴幼儿产品中可能存在重金属过量的问题上,按照我国现行标准,确实“在法定范围内”,但我国的最高限额是美国的百倍。
笔者不懂的是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为何太宽松?难道也是执行环节,监而不管的原因?
(三)专家说:“我们的问题出在执行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被买通,监而不管,是病症所在。”,那么这些执行环节为何每一环节都会被买通?为何存在监而不管?
最新公布的《通知》中也再次明确了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的职责,强调将加大食品添加剂的行政问责力度,并提出,2011年年底前,各监管部门按系统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这个档案不仅会对生产企业起到自律和约束的作用,也会更加细化各部门的负责范围和问责机制,避免部门间相互推诿,逃避责任。”专家评价说。
美国的“吹哨法案”,即 告密者保护法案难道真的适用于中国?
(四)失控的化工系统,非法添加物的原材料源源不断地从各个被忽视的途径流出,成为不法分子唾手可得的“财富”,这又是谁的过错?
记者走访了多家火锅店、麻辣烫摊位和餐饮店,发现非法添加行为并非是有意为之,而是推销诱导的结果。——笔者不懂的是赚取高利润的非法行为还不是有意而为之?
综上笔者所质疑的问题,不禁对所谓的“专家”的分析感到荒唐可笑!在这样一个神奇的国度,食品出了这样严重的问题居然没有人负责、没有官员被追究、没有部门承担责任!而是互相推诿卸责!
其实,百姓都明白的道理,所有的怪象无不围绕“利益”两个字,在利益的驱使下贪官和奸商泯灭了道德,出损招,牟暴利,哪管百姓的生存利益?“专家”所谓的各部门执行监管不力不过是骗人的鬼话!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看看现在的网友是怎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的?
中国百姓的一天
早起
买两根地沟油油条,
切个苏丹红咸蛋,
冲杯三聚氰氨奶,
吃完开高油价的车去上班。
中午
瘦肉精猪肉炒农药韭菜,
再来一份人造鸡蛋卤注胶牛肉,
加一碗石蜡翻新陈米饭,
泡壶香精茶叶。
下班
买条避孕药鱼,
尿素豆芽,
膨大西红柿,
石膏豆腐,
回到豆腐渣工程房,
开瓶甲醇勾兑酒,
吃个增白剂加硫磺馒头。
饭后
抽根高汞烟,
去地摊买本盗版小说,
回去上一会盗版操作系统的***自由言论网,
晚上钻进黑心棉被窝。
核辐射算啥,
很严重吗?
附:http://news.163.com/11/0503/02/733KTQEI0001124J.html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