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百出的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数据
漏洞百出的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数据
我国三年(1959-1961)自然灾害中“饿死三千万”的无耻谎言可以说是为小右们“津津乐道”的,他们经常拿这个来攻击大跃进和伟大领袖毛主席。而这个无耻谎言的编造依据就是来源于国家统计局1983年公布的所谓建国以来的全国人口统计。为此,笔者就以通过否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证明所谓的饿死三千万纯粹是一个无耻的谎言。
一、孙悟空下凡——千变万化的内蒙古自治区人口。
先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1954-1969内蒙古人口统计数据 | ||||||||
年份 |
内蒙古自治区 |
年 |
年增 |
|
自然 | |||
总人口 |
人口出 |
人口死 |
人口自然 | |||||
1954年 |
645 |
40.5 |
11.05 |
29.45 |
|
|
|
|
1955年 |
822.1 |
37.54 |
11.46 |
26.08 |
733.6 |
177.1 |
241.41 |
274.57 |
1956年 |
870.9 |
29.5 |
7.9 |
21.6 |
846.5 |
48.8 |
57.65 |
59.36 |
1957年 |
920.3 |
38.2 |
11.1 |
27.1 |
895.6 |
49.4 |
55.16 |
56.72 |
1958年 |
970.7 |
28.4 |
8.2 |
20.2 |
945.5 |
50.4 |
53.31 |
54.76 |
1959年 |
1047 |
32.59 |
12.28 |
20.31 |
1008.9 |
76.3 |
75.63 |
78.6 |
1960年 |
1175.2 |
31.93 |
9.7 |
22.23 |
1111.1 |
128.2 |
115.38 |
122.45 |
1961年 |
1140.8 |
23.05 |
9.33 |
13.72 |
1158 |
-34.4 |
-29.71 |
-29.27 |
1962年 |
1171.8 |
38.88 |
9.23 |
29.65 |
1156.3 |
31 |
26.81 |
27.17 |
1963年 |
1790.1 |
45.07 |
9.38 |
35.69 |
1481 |
618.3 |
417.49 |
527.65 |
1964年 |
1253.7 |
42.32 |
11.91 |
30.41 |
1521.9 |
-536.4 |
-352.45 |
-299.65 |
1965年 |
1296.4 |
37.98 |
9.59 |
28.39 |
1275.1 |
42.7 |
33.49 |
34.06 |
1966年 |
1330 |
36.11 |
8.07 |
28.04 |
1313.2 |
33.6 |
25.59 |
25.92 |
1967年 |
694 |
34.88 |
7.71 |
27.17 |
1012 |
-636 |
-628.46 |
-478.2 |
1968年 |
712 |
38.32 |
7.33 |
30.99 |
703 |
18 |
25.6 |
25.94 |
1969年 |
736 |
30.52 |
6.49 |
24.03 |
724 |
24 |
33.15 |
33.71 |
说明:1、表中的前五列数据来自于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库,后四列数据都是为了直观起见笔者自己添加计算的;2、年平均人口=(上年末人口+本年末人口)/2,单位为万人;3、年增人口=本年末人口-上年末人口,单位为万人;4、自然增长率1=年增人口/年平均人口*1000;5、自然增长率2=年增人口/上年末人口*1000.。
我们再看一下内蒙古自治区的历史沿革:
1947年4月23日 至 5月3日 ,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召开,会议决定 5月1日 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驻王爷庙。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 1949年9月19日 ,以国民党高级将领、绥远省代省长董其武为首的19人率部举行起义,其后,成立绥远省人民政府。 1954年3月5日 ,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归绥市(呼和浩特市)联合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从 3月6日 起,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市。 1955年7月30日 ,将热河省敖汉、翁牛特、喀拉沁旗和赤峰、宁城、乌丹县划归自治区昭乌达盟。 1956年4月3日 ,将甘肃省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蒙古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增设巴彦淖尔盟,以原自治州和自治旗的行政区域为盟的行政区域。 1969年7月5日 ,将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分别划归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将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划归宁夏和甘肃, 1979年5月30日 又重新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从笔者提供的表格中,内蒙古人口1963年突然从上年末1171.8万人增加到1790.1万人,比上年末暴增618.3万,增长了52.765%;而到1964年,内蒙古的人口又突然回落到1253.7万人,比上年末剧减536.4万人,减少了29.965%!到了1967年,内蒙古人口又从上年末的1330万剧减到694万,比上年末减少636万,减少47.82%!而我们从内蒙古的历史沿革中可以知道,这三年内蒙古根本没有发生任何行政区划方面的变更,那么是什么使内蒙古的人口大起大落到如此地步?莫非是1967年内蒙古发生了大规模武斗?几百万的人口在一年内突然增减,即便是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也不可能达到此规模,因此不可能是武斗。对此,我唯一的解释是孙大圣下凡了。
二、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四川省人口。
还是先看下面一组数据:
1954-1968年四川省人口统计数据 | ||||||||
年度 |
四川省 |
年 |
年增 |
|
自然 | |||
总人口 |
人口 |
人口 |
人口自然 | |||||
1954年 |
6448.1 |
39.86 |
15.43 |
24.43 |
|
|
|
|
1955年 |
6876.9 |
31.85 |
13.26 |
18.59 |
6662.5 |
428.8 |
64.36 |
66.5 |
1956年 |
7051.3 |
29.64 |
11.79 |
17.85 |
6964.1 |
174.4 |
25.04 |
25.36 |
1957年 |
7215.7 |
30.63 |
11.82 |
18.81 |
7133.5 |
164.4 |
23.05 |
23.31 |
1958年 |
7296.9 |
30.98 |
17.37 |
13.61 |
7256.3 |
81.2 |
11.19 |
11.25 |
1959年 |
7372.3 |
25.59 |
19.22 |
6.37 |
7334.6 |
75.4 |
10.28 |
10.33 |
1960年 |
6854 |
15.37 |
47.78 |
-32.41 |
7113.2 |
-518.3 |
-72.86 |
-70.3 |
1961年 |
6467.3 |
11.65 |
28.01 |
-16.36 |
6660.7 |
-386.7 |
-58.06 |
-56.42 |
1962年 |
6485.6 |
27.99 |
14.61 |
13.38 |
6476.5 |
18.3 |
2.83 |
2.83 |
1963年 |
6695.8 |
50.1 |
12.82 |
37.28 |
6590.7 |
210.2 |
31.89 |
32.41 |
1964年 |
6898.3 |
46.94 |
13.87 |
33.07 |
6797.1 |
202.5 |
29.79 |
30.24 |
1965年 |
7137 |
42.4 |
11.5 |
33.9 |
7017.7 |
238.7 |
34.01 |
34.6 |
1966年 |
7368 |
40.09 |
10.76 |
29.33 |
7252.5 |
231 |
31.85 |
32.37 |
1967年 |
7589 |
50.1 |
13.7 |
36.4 |
7478.5 |
221 |
29.55 |
29.99 |
1968年 |
7850 |
56.11 |
13.4 |
42.71 |
7719.5 |
261 |
33.81 |
34.39 |
表中的说明参见内蒙古自治区部分。
表中1955年人口激增特殊的原因应该是1955年西康省并入四川省的结果。1954年以及1963-1968年,人口出生率高的出奇,最低为3.986%,最高竟然达到5.611%!而根据国际统计局提供的公式反算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即本表中的自然增长率1)与表中提供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差距极大,最高竟然达到40.45‰!
三、吓死人的安徽省人口。
先参见下表:
地区:安徽省 |
年平均人口 |
年增人口 |
|
自然增长率2 | ||||
年份 |
总人口(年末)(万人) |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1954年 |
3176 |
43.3 |
16.6 |
26.7 |
|
|
|
|
1955年 |
3221.4 |
27.67 |
11.8 |
15.87 |
3198.7 |
45.4 |
14.19 |
14.29 |
1956年 |
3261.6 |
33.17 |
14.25 |
18.92 |
3241.5 |
40.2 |
12.4 |
12.48 |
1957年 |
3356 |
29.75 |
9.1 |
20.65 |
3308.8 |
94.4 |
28.53 |
28.94 |
1958年 |
3426.7 |
23.83 |
12.36 |
11.47 |
3391.4 |
70.7 |
20.85 |
21.07 |
1959年 |
3445.5 |
19.89 |
16.72 |
3.17 |
3436.1 |
18.8 |
5.47 |
5.49 |
1960年 |
3085.6 |
11.35 |
68.58 |
-57.23 |
3265.6 |
-359.9 |
-110.2 |
-104.5 |
1961年 |
2987.7 |
12.34 |
8.11 |
4.23 |
3036.7 |
-97.9 |
-32.24 |
-31.73 |
1962年 |
3133.2 |
41.28 |
8.51 |
32.77 |
3060.5 |
145.5 |
47.54 |
48.7 |
1963年 |
3232.3 |
50.69 |
7.92 |
42.77 |
3182.8 |
99.1 |
31.14 |
31.63 |
1964年 |
3181.2 |
39.84 |
8.59 |
31.25 |
3206.8 |
-51.1 |
-15.93 |
-15.81 |
1965年 |
3285.6 |
41.79 |
7.24 |
34.55 |
3233.4 |
104.4 |
32.29 |
32.82 |
1966年 |
3407 |
41.08 |
7.12 |
33.96 |
3346.3 |
121.4 |
36.28 |
36.95 |
1967年 |
3523 |
40.61 |
6.99 |
33.62 |
3465 |
116 |
33.48 |
34.05 |
1968年 |
3641 |
39.94 |
6.87 |
33.07 |
3582 |
118 |
32.94 |
33.49 |
1969年 |
3762 |
39.29 |
6.76 |
32.53 |
3701.5 |
121 |
32.69 |
33.23 |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1962后安徽省的人口出生率基本在40‰左右,最高竟然达到50.69‰!而1960年中安徽省人口净减少359.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4.5‰,按小右们的话来说,每不到10个安徽人中就有一人非正常死亡,也就是说安徽人大约每2户人家中就有一人被小右们诅咒饿死或者非正常死亡了,可以这么说,每个安徽人都有亲人“死于”小右们的“饿死三千万”!我不知道我们的安徽朋友们听小右们的诅咒会作何感想?
四、首都北京也不能幸免于难?
再来看看北京市的人口数据:
1954年-1968年北京市人口统计数据
|
北京市 |
年平均人口 |
年增人口 |
|
自然增长率2 | |||
总人口(年末)(万人) |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1954年 |
310.4 |
40.09 |
8.24 |
31.85 |
|
|
|
|
1955年 |
321 |
40.64 |
9.6 |
31.04 |
315.7 |
10.6 |
33.58 |
34.15 |
1956年 |
383.8 |
39.19 |
7.57 |
31.62 |
352.4 |
62.8 |
178.21 |
195.64 |
1957年 |
401.2 |
44.25 |
8.1 |
36.15 |
392.5 |
17.4 |
44.33 |
45.34 |
1958年 |
635.5 |
31.66 |
8.57 |
23.09 |
518.4 |
234.3 |
451.97 |
584 |
1959年 |
684.1 |
30.46 |
9.58 |
20.88 |
659.8 |
48.6 |
73.66 |
76.48 |
1960年 |
732 |
33.32 |
9.22 |
24.1 |
708.1 |
47.9 |
67.65 |
70.02 |
1961年 |
721 |
25.73 |
10.81 |
14.92 |
726.5 |
-11 |
-15.14 |
-15.03 |
1962年 |
723.6 |
35.7 |
8.71 |
26.99 |
722.3 |
2.6 |
3.6 |
3.61 |
1963年 |
747.4 |
43.4 |
8.11 |
35.29 |
735.5 |
23.8 |
32.36 |
32.89 |
1964年 |
765.4 |
30.51 |
8.03 |
22.48 |
756.4 |
18 |
23.8 |
24.08 |
1965年 |
776.3 |
23.1 |
6.7 |
16.4 |
770.9 |
10.9 |
14.14 |
14.24 |
1966年 |
771 |
19.51 |
7.24 |
12.27 |
773.7 |
-5.3 |
-6.85 |
-6.83 |
1967年 |
782 |
18.15 |
5.02 |
13.13 |
776.5 |
11 |
14.17 |
14.27 |
1968年 |
782 |
23.79 |
6.78 |
17.01 |
782 |
0 |
0 |
0 |
1969年 |
767 |
22.32 |
7.35 |
14.97 |
774.5 |
-15 |
-19.37 |
-19.18 |
上表中1958年人口数字增加是因为1958年河北省的通县等划归北京市。上表中我们可以获取那么一些信息:建国初期北京人的人口出生率还蛮高的;1961年,我们伟大的首都北京竟然也净减少人口11万,减少了15.03‰,大概也是被小右们诅咒饿死的;1966年北京市人口减少5.3万,达到总人口的6.83‰, 估计小右们又会说了:“能看看,文化大革命中北京武斗死了几万人了!”特别叹为观止的是1967年和1968年,北京市的人口总数竟然一模一样,都是782万人!北京市的公安局长可真厉害,竟然会把人口控制的这么好!1969年,北京市不知什么原因人口又少了15万,占总人口的19.18‰,不知是不是知识青年下乡?
总结:国家统计局为了完成上峰下达的重要任务,加班加点弄出了这份伪造的人口统计数据,用以证明三年自然灾害是人祸大于天灾借以否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同时又伪造人口数据,造成文革期间有多少人死于非命的假象。可叹的是,假的东西总归是破绽百出的。敢问国家统计局能否拿出具体到每一个县的人口统计数据(这个难度是不大的)?我看你们是不敢的,因为一旦拿出了这么一份数据,你们的谎言就彻底被揭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