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宜设社会科学院院士
目前不宜设社会科学院院士
据传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在遴选学部委员,相当于院士。
在一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事关民族文化、社会精神、国家导向的大事。
鉴于
(1)党中央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作出范例,社会科学杂志、出版社推出的论文和著作,绝大多数仍停留于政策阐释、宣传的层面。
(2)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的情况基本上没有改观。
(3)作为科学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科学,总体上尚未走出整体萎缩的态势。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制造的人类文明倒退、思维能力下降和社会及学术道德败坏,也影响到中国。
(4)亦步亦趋于西方资产阶级观点、适应西方敌对势力需要,可以得到国内外某些别有所图之企业、基金会、大学、非政府组织的资助。欺世盗名、阿谀世俗、谋财图利者甚众,更不用说追逐时尚、浅薄浮华了。误国害民、谬论连篇,被捧为名家名著。正直的学者不屑于此,则受到排挤和压制。
(5)考古、古代史、语言学领域的有学术价值的著作,仅占社会科学很小一个部分。
(6)对国内外重大紧迫问题进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严谨的和有创建的理论著作,基本无缘国家级大型报刊和出版社,偶获出版,也被零落,影响甚微。
(7)在这样情况下,即便中央领导人亲自坐镇,也无法保证达到起码的标准,比如爱国主义,更不用说保证学术的客观公正了。主持和参与其事者是否值得信赖就是一个问题。遴选结果必定鱼龙混杂,还会引发新的争议,既不利于稳定,更不利于和谐,而且极可能选出一些不懂甚至专门糟蹋马克思主义旗帜名声的人,加强反马克思主义的势力,在人民中再次败坏马克思主义的声誉。中国社会科学院开此先例,地方社会科学院、大学步其后尘,简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劫难。
高尚全这样的人出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刘吉这样的人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周瑞金这样的人出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吴敬琏这样的人获得国家经济学奖,厉以宁这样的人出任人大常委,已经是中国社会科学的耻辱。
仿佛不涉及敏感社会问题的自然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的选拔,也屡有丑闻。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袁隆平一再落选。多位院士发生造假、抄袭行为。目前选拔社会科学院院士,条件更加地不成熟。
科学的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一个根本特点。苏联变质、共产党下台、国家解体,首先因为党的上层和一大批有影响的知识分子背叛马克思主义。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特别需要严肃的、郑重的科学态度。毛主席说:多年不读马列,200多中央委员,在庐山上了假马克思主义骗子的当、闹出大笑话。我们应该吸取这个教训。
马克思主义者光明磊落。院士是公众人物。既然选院士,就不能暗箱操作。没有理由相信少数人小范围的名单。还是拿到阳光下面好。几乎所有重大问题,在领导人面前和友朋相聚,在会议上和在会下,在公开报刊和在内部研讨,说法完全两样。许多人认为当今说真话的地方,好象只有因特网。尽管因特网上说法很混乱,但是毕竟还有真话存在的地方。这本身就极不正常。因此,如果目前一定要遴选社会科学院士,略微可靠的办法,不是官员的圈定,不是所谓名家的彼此吹捧,而是(1)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党的宣传部门的意见。(2)首先考虑的对象,是参加马克思主义工程、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领导组织的学者。(3)尤其重要的是进行网上提名、网上公示、网上讨论,在网上推选和充分地品评比较。(4)凡有原则性的不同意见和存在争议者,宁肯暂时搁置,继续讨论。
一批社会科学工作者
2006年7月1日
文章来源:新浪网 新浪论坛
地址:http://forum.sina.com.cn/g_forum/000A00/view.php?fid=1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