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淄博的火,其实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验

火烧 2023-05-0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淄博烧烤爆火并非单纯依赖美食,而是社会实验的体现。游客蜂拥而至,却面临住宿、交通、服务等多重挑战,揭示出诚信与管理的深层问题,引发对短期热度与长期可持续性的反思。

  1

  我是脆皮。

  五一假期,什么最火?

  毫无疑问,“进淄赶烤。”  

 

  都知道淄博红了,但到底红得有多夸张?

  这5天,我们算是见识到了。

  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淄博每日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

  知名“打卡地”八大局菜市场,登顶全国景区“排队榜单”。

  外地游客在淄博,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为啥?

  说吃,饭点前2、3个小时,烧烤店外面就大排长龙。

  稍微到了晚一点,对不起,排队6、7个小时,也是常事。  

 

  烧烤店老板累得不敢开门,得先从门缝里观察一下才能做好心理准备。  

 

  甚至不惜自己给自己刷差评,劝退游客。  

 

  烤不完,根本烤不完。

  说住,一座人口470万的小城,四月足足接待了480万的游客。

  不说酒店,就连洗浴中心、按摩店,住宿资源都相当紧张。  

 

  行就更别说了。

  假期第一天,全国各地参加“烤试”的车队,就将高速堵了个水泄不通。

  哪怕本地人都自觉给游客腾地了。

  市中心原来几分钟的路,也常常一堵就是半小时起步。

  尽管假期结束,也没多少游客给淄博差评。

  但人红是非多。

  对淄博的爆火,风向已经变了。

  从一开始的赞美,现在大多是唱衰的质疑。

  有人说,这种模式,人们也就是图一时新鲜,火不了多久。

  有人觉得,现在的淄博,也只是昙花一现,迟早是要被市场淘汰的。

  说这些话的人,在我看来,都是没理解淄博出圈的本质。

  淄博红了,不靠烧烤。

  甚至也不靠本地人的热情,当地政府的反应。

  淄博的火,其实更像是一场社会实验。

  2

  有人瞧不起“淄博模式”,觉得都是小恩小惠。

  可是,事实证明,淄博的作业,大多数地方抄都抄不明白。

  即便已经有了淄博这个完美案例,依旧没减少五一期间的乱象丛生。

  福建厦门,游客买关东煮被宰。

  老板理直气壮表示:问价6块,不问就卖8块。  

 

  沈阳夜市,摊贩3根香肠卖60元,被游客举报。  

 

  秦皇岛,很多出租车不打表、乱收费。

  逼得游客自己走回酒店。  

 

  你看,淄博那些有人觉得微不足道的服务,对很多地方来说,就是难于登天。

  不久前,曾助推淄博烧烤走红的网红博主B太,又去打卡了徐州烧烤。

  结果如何呢?

  从打车到吃饭,没有一个不踩雷的。

  不是故意绕路,就是缺斤少两。  

 

  哪怕他们已经见证了淄博是怎么火的,仍不愿意借鉴反思。

  为什么呢?  

  因为在眼前巨大的个人利益面前,诚信就变得不值一提。

  有人觉得淄博给的是“小恩小惠”。

  但别忘了,要做到的前提是,每个淄博人都对自己有很高的道德要求。

  不偷奸耍滑,不坑蒙拐骗。

  真诚待人,用心做事。

  如此才做到了全民一心,上下同效。

  尽管我们明白,一个商家的行为,代表不了一座城市。

  淄博也不是铁板一块,也有不文明的现象存在。

  但凭什么能走出来的有且只有淄博?

  物以稀为贵。

  在我们习惯了独善其身的时代里,天下为公的情怀和真诚,便是稀缺品。

  3

  淄博是怎么红的?

  背后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去年5月,疫情突袭淄博的邻居济南。

  当时,为了缓解济南的防疫压力,淄博承担了12000多名大学生的隔离工作。

  但他们没有把这当作一个简单的任务,而是协同全市,保障了孩子们的生活。

  在临走之际,淄博市还请这些学生们吃了一次烧烤。

  并与他们约定,待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再次相约。

  今年春天,学生们履约了。

  为了报恩,他们自发地在各大媒体平台上宣传起了淄博。

  而这,也成了淄博火起来的第一波流量。  

 

  可以说,淄博的红,其实是一场爱与爱之间的相互奔赴。

  是善良遇到了善良所迸发出来的奇迹。

  但真正的奇迹,还不止于此。

  你可能不知道,淄博火了之后,还主动分给了山东其他城市不少流量。

  五一前夕,淄博发布了致广大游客的一封信。

  信中除了受宠若惊的感谢,还推荐了不少兄弟城市的美食美景。  

 

  而今年五一,山东全省200家旅游景区。

  共接待游客1916.3万人次,门票收入达34081.1万元。

  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47.6%和745.3%。  

 

  可以说,以淄博为中心,整个山东,都“杀疯了”。

  什么叫和衷共济,这就是了。

  哪怕淄博现在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顶流。  

  但它也没有只顾自己,而是有着互帮互助的善良,集体为重的格局。  

  与其说淄博是运气好,不如说是善良所导致的必然。

  4

  为什么说淄博的红更像是一场社会实验?

  因为有时候会觉得,它美好得太不真实。

  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存在于另一个世界的乌托邦。

  在那里,商家是可以不宰客的。

  在利益面前,人人都有一把标尺,叫道德。

  在那里,有关部门不是高高在上的。

  而是都放下身段,真心实意,踏踏实实地为人们办事。

  在那里,人们是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支撑的。

  哪怕我们的悲欢各不相通,但你也愿意主动去理解他人的难处。

  在那里,人人都有天下大同的情怀。

  好人会有好报,善良的付出,必有反馈的回响。

  而淄博也亲身证明了,这样的模式,非但不是虚妄的幻想。  

  还能真正行的通,赚到钱。  

  经济学家吴晓波说,流行,就是情绪的宣泄。

  我们见了太多虚伪空洞的高调,自私自利的商家,不顾道德的资本。

  所以,才更加向往一个纯粹、本真、真诚的环境。

  这才是淄博走红的根本原因。

  物美价廉的商品,童叟无欺的市场,以诚相待的环境,都是诱因。

  但说到底,我们追求的不是淄博。  

  我们向往的是这个社会的真、善、美。

  有人说,淄博这波流量,留不住。

  或许吧。

  但我们至少已经看到了一种存在的可能,不是吗?

  我们至少对善良的信念多了一份笃定。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怀蔷薇,自有花开。

  真诚永远不会过时,任何时代,都会给脚踏实地的人一个出路。

  更值得欣喜的是,现在,不少城市都开始学习起了淄博,开始了整治。

  我想,淄博效应,不会只是刮过去的一阵风。

  淄博,也不会再是鹤立鸡群的特例。

  但愿,像它这样的城市,能够越来越多。  

  我们的向往,也不再是浪漫的空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