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奥运会里不和谐的声音——国歌

火烧 2008-08-13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歌引发的争议,涉及孔子、张艺谋及国歌歌词的敏感性,反映文化与政治的复杂交织。

精英代表张艺谋导演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场面的完美、华丽、盛大是无庸多说了,据说十年之内都是“独孤求败”。

在《歌唱祖国》里剔除了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在演出中抬出了封建“圣人”孔子。看来张大导演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只是有些容易使人起疑:难道这就就是所谓的“与时俱进”?莫非中国又回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开幕式中虔诚地跪拜着孔子的三千弟子、煞费苦心地设计出的“和”字、剔除了唯恐引起洋大人敏感的“毛主席”字眼的《歌唱祖国》,很是展示了我们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好客、怎样的和平、怎样的忍辱、怎样的逆来顺受。得到洋大人的夸奖当是毫无疑问了。

令人遗憾的是美中有瑕,在一片洋溢着“世界大同”、“人类和平”的气氛中,却不时的传来些许的不“和谐”的声音——国歌。想来很是给爱好“世界和平”的精英们“添堵”。

张大导演的无奈是可以感受到的。因为歌词里“毛主席”可以剔除,高昂的旋律可以改的婉转,国歌却不是随便改的。所以当中国选手取得金牌时免不了要在会场中奏上威武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如此不和谐的字眼,不时响起在奥运会场中。不知会不会引起洋大人的反感?私下里很是替精英们忐忑了一番。怪不得精英们说“改革尚未成功”,看来“还需努力”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