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
我是2000年上的大学,选的是学习电子商务这个专业,我想,那个时候,我确实是因为觉得自己的社会知识,科技知识严重匮乏和不甘于一辈子处于这种无知状态中生活吧。当然还有一种想拿更高工资的朴实和每个人都会有的想法。
我为什么选这个专业呢,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既要懂社会懂文科,又要懂科技。而这个专业电子商务就是最好的了,他既学管理,又学计算机网络,这在当时是我最好的选择了,我是希望文理兼修的。
我上了学,很幸运的是碰到了我的最尊敬爱戴的一位老师皮老师,简直象父亲一样的人,他六十多岁了,老北大生,我是被他的党性,人格,学识征服的。
我一进校就进入了紧张忙碌的学习状态,我抄了两年的书,连双休都没放过。尤其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我都抄了一遍,背了一遍,写了不少心得。至今我的中指上都留着当年抄书记笔记写心得的厚茧皮。直到两年后我考完了较难的英语数学和其他基础课程,当然是排全系最前面的分数通过。可以游刃有余的学习各门功课后,我抄书的数量才迅速降低,当然也是因为我接受了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快速阅读法,我读到一篇报道说美国的小学生一日的阅读量甚至超过我国大学生一周的阅读量后,我便着急起来,反思并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我试着用也不错,反正专业考试分数仍然可以排全系前列,但是用时却大大缩短。我的学习进入了一种暂新的境界。就象每天都是蓝蓝的天空,飘着洁白的云彩。告诉大家一件高兴事情,到毕业的时候,我是全系唯一没有补考的人物。并且我敢保证,我没作弊。最有意思的就是我从不轻易的问教授们博士们问题,因为很简单,我问的问题都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教授博士也不见得能够马上能够回答,他们乐得跟我探讨研究,甚至还有政治课老师在我的帮助下才搞清楚一个哲学问题。
电子商务专业听起来很时髦,是知识经济、新经济、新技术的概念。是各种课程的一个拼凑,没有什么有机的联系。加上我学习东西深刻速度快,考试基本都不在话下,并且保证都名列前茅。使得我有大量的时间去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计算机的知识和管理学知识——啃完所有的三级计算机教材和一套人大版国外MBA
但是很快我的兴趣发生了转移,我发现了管理学也令我很讨厌起来,因为我觉得管理在理论上是很简单的,当然实际过程可能很复杂。我甚至感觉管理理论的根本始终离不开我后来倾注了相当大力量的经济学说,我当时认为经济学是管理学的妈妈,我得去找他的妈妈。我开始了又一次更有兴趣更加困难的寻根之旅,在经济学金融学的学习中,我参照了经济学和金融学两个专业的课程体系,给自己开出了课程表。西方经济学(曼昆),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讲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原理的),货币银行学(米什金),数量经济学,投资学,金融市场等等国外知名学者的书籍。那真是一场辛苦的事情,我推导了大量的曲线和计算了很多的公式。常常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差点没有噎死,大家同情同情我吧,如果大家非要我去解释什么经济现象我肯定向你翻白眼。因为确实没有那么多时间供我仔细思考现实问题,我只能迅速的弄清本本,这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说的是大实话,不信你可以试试。那是一场脑力极限游戏。不过当时我沉迷于其中,就象很多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一样。不过,我沉迷的还没有那么深,起码我的作息还是有规律的。终于这项伟大的工程也被我打了个七零八落,至少,我不再对经济学金融理论一无所知了。经济学的考试,我拿了94
如果大家以为我的学习到此为止就大错而特错了,我和大家敢打赌我的骨子和血液里经常发出声音说我的政治课系列是学得最扎实最成系统最好的。因为毕竟我是为了探求道理而上学的,我带着很多的社会和科技问题去学习,我喜欢追求真理不是吗?不知道这个时髦的时代用这个词会不会遭来满口嘘声、满脸鸡蛋和砸碎的酒瓶子。我喜欢和老学究们、年轻有为的博硕士们探讨问题,毕竟我是带着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搞才能把我们搞得国富民强这一宏旨去的。我的茧皮有一部分是为这留下的。我喜欢听一个人大哲学系毕业的老教授的课,他常常激情澎湃,深深扣击着我的心灵深处。使我领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美,我还深深领略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严谨,我甚至有段时间推导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分配的绝大部分过程。我还领略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领袖和政治领袖的伟大,记得第二天哲学考试中,我还引用2001
工作以后有个时间,我要到北大去办个事情,接待我们的一个北大学生会干部是一个刚刚接触经济学的小女孩。她偶尔抱怨她学经济学头大的快要炸了,我便要她继续进行抱怨,她说:“一边是西方经济学,一边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都是经济学,为什么我怎么也把他们联系不到一块。并且思考起来完全不是一路货色,这种烦恼的感觉真的是令人头快炸了。”这是一个刻苦聪明的北大学子,一开始就有这种感觉确实证明了北大学生的敏锐。但是为了让她减轻头炸的烦恼,我跟她探讨了一个问题,就是先不要去联系两者,反正既然两者都好象有道理,就先学通两者的道理。以后慢慢咀嚼,因为两者本质差距巨大,根本不是一路的。以她目前的功力想看清想联系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只能是徒添烦恼。她听了感觉有点道理,头痛的轻了些,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但是我想她一定比我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女孩的问题在那里呢?我为什么开始讨厌经济学,并且觉得背后有种更基础的学科在起支配作用呢?让我们再回到学校去吧,忘了哪个北大的小女孩吧,虽然她确实长的很漂亮,很玲珑娇小,很可爱。所有的西方经济学都假设了一些前提,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理性人假设,也就是说人是自私的。自私是人的不变的本性。人性自私是其理论基石。那么人性到底是什么呢?生产难道仅仅就是那个技术参数、劳力和资本吗?人的需求又仅仅靠那几个函数决定吗?我们发现了什么?西方经济学是多么的机械肤浅庸俗虚伪,多么的形而上学啊!马克思哲学里探讨人性是其阶级性,受生产地位和生产关系决定,人从本质上是一切关系的总和。一切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关系,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自私的人性是占有生产资料的人才有的人性,对于没有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来说,他的阶级性就是无私,但是因为在自私人性为统治的社会里,给无产阶级灌输的也就是自私的人性,使得无产阶级无法联合起来看清自己的命运要想获得解放就在于无私的团结奋斗。在人性的探讨中,我突破了那个女生头炸的地方,我发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巨大的应用价值。我开始发现了西方经济学经验主义的遍体鳞伤。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博弈,博弈说白了就是斗争,就是矛盾的第一属性,不过他研究的博弈是不讲矛盾和斗争,不讲阶级斗争的,但是他再也掩盖不住斗争和阶级斗争,他用博弈论庸俗化阶级斗争。用产权论掩盖无私的公有制度,胡诌产权清晰部分先富利于生产发展,这直接取消了我党的存在基础,无视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后所拥有的巨大生产力的发展,他讲消费受收入制约,销售函数和消费递减规律,可是富人们一花多少钱购买奢侈品,穷人们却没钱消费,对于巨大的阶级差别消费行为不去研究探讨反而百般掩盖阶级消费差别。但是又无法自圆其说,他用特殊的水比如沙漠里的水否定劳动价值论认为沙漠里的水的高价格是受供需影响,但是无视沙漠里要搞出水比别的地方搞出水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他还是无法用供求来否定劳动价值论。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我从此对于马克思主义从会读会背完成了到终生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