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西部区域政治经济学原则
当代中国西部区域政治经济学原则
一 绪论
当代中国西部区域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当代中国西部区域的政治经济联系的科学。
学界习惯于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西部经济,只从自然资源或自然实践的地理配置角度去主张西部经济的发展战略,或者站在东部的立场上以其既有政治经济实践经验为前提主张西部经济的发展战略。前一种依据西部地理(以本区域及中东部的内需和与中亚大陆领国的经济衔接)和自然资源上(新兴农业产业、生物制药、航空科技、旅游、材料、能源等)的相对优势在西部区域自然实践的目标选择的主张上值得借鉴,但是在如何实现这些目标上存在空想嫌疑。后一种,有立场局限,导致发展和自身资金短缺的悖论、发展和自身产业低端的悖论,最终形成资金的东部依赖、产业的东部配套依赖的战略主张。这种主张不能实现国家经济发展驱动由外需向内需的战略转向,因此,不是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题中之意,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意,是有东部区域立场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西部发展不需要东部资金,只不过这部分资金一方面是按照上述有东部立场的主张那样实行民间投资获得,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国家统筹从东部的政府转移获得。
本文之所以主张从当代中国政治的高度去研究西部区域经济,是基于当代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现实得出的判断。这种不平衡不是区域经济制度上的主张所能解决的,必须有在以当代中国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为前提的区域政治制度上的主张方能解决。因此,构建当代中国西部区域政治经济学原则,一方面必须站在当代中国国家政治经济立场上即必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其次是建立在当代中国西部区域立场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在基本精神上的共同点,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其中,群众路线是实现独立自主的制度实现。虽然两者在群众路线上和独立自主的具体内容上不一样:一个是共产和群众运动,一个是共富和城乡及区域内合作,但是它们的精神实质是一样的,这将为我们建构西部政治经济学原则提供逻辑前提或法理依据。
重庆是西部发展的桥头堡,重庆经验在为我们构建西部区域政治经济原则提供了经验或实践依据。其实,西部其他省份的政治经济实践经验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比如西北部边疆省份的中亚大陆发展导向战略,比如加强区域内部省际或地方合作。本文一并总结。
二 经济发展的战略导向原则
参考国家的西部发展政策内容。
1 以扩大内需为第一战略导向原则
2 以衔接中亚大陆经济为第二战略导向原则
三 产业设置的战略目标原则
参考西部区域经济学内容。
四 实现上述战略的制度原则
1 强化官僚腐败行为惩治力度并努力建立公务员财产公示制度
强化官僚腐败行为惩治力度并努力建立公务员公示制度,西部比东部有更多的现实可能。因为西部经济不发达、资金流通不活跃,腐败空间不大,并且可以在以顺利实现其他的制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在一定的金额范围内给予合法性奖励。以与东部吏治形成良性竞争性局面,并最终建立公务员和国企管理人员财产公示制度。
这一项对于后面几项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实现可能。
2加强农村合作、加强城市合作
加强农村合作,就是以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为产业导向的农村集体合作制度。这要求发展产业导向上的政策指引,要求制度上强化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和丰富其实现形式,要求政府资金的产业补贴和融资,要求政策提供更大农村资金合作融通空间并提供制度保障。
加强城市合作。这要求政策提供更大城市资金合作融通空间并提供制度保障,要求产业指向上的政策指引,要求政府资金的产业补贴和融资。
3 以加强城乡合作、强化城乡统筹、快速推进城镇化
加强城乡合作对于强化城乡统筹、快速推进城镇化有重要作用。城乡合作体现于城市资金与农村集体经济之间的合作,体现于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城市化过程,体现于农村集体经济产品的城市消费过程,体现于城市经济产品的农村消费过程。政策上要为上述合作提供更多空间,制度上要为上述合作提供保障。
4 加强区域内地方合作
加强西南省际合作。
加强西北省际合作。
加强西南-西北的合作。
5 区域外的合作
西部边疆省份以及整个西部要加强与中亚大陆国家的经济合作。
各省份加强来自与东部的产业承接联系、和与中部的合作。
(2011年5月8日)
科学学学派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u/HuangFengli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