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中国目前出现的“反垄断”所反的并不是垄断

火烧 2006-07-20 00:00:00 时代观察 1038
文章指出当前中国反垄断实为反人民垄断,矛头指向国有行业,而精英垄断如微软却未被提及。分析人民垄断与私有化后的收入差异,揭示反垄断背后的阶级利益与资本操控。

中国目前出现的“反垄断”所反的并不是垄断

刀锋

近两年中国出现了一股名为“反垄断”的声音,这种声音以站在“市场经济自由化”的角度入手,批判目前中国仍被把握在国家经营的一些“垄断”型行业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制约,鼓吹把目前仍“垄断”着的行业或者私有化,或者放开吸引外资。

不过有两点是比较奇怪的,一是这“反垄断”的矛头总是指向目前仍属于中国国家经营性质的行业,而同样在中国更加明显的完全垄断着某一领域的私有或国外资本,则从未在“反垄断”者的目标中出现,譬如微软。第二就是“反垄断”反的是人民垄断(或称为平民垄断),而决不反对精英垄断,这其中阶级的划分是非常精确的。

什么是人民垄断?就是中国自人民民主专政时期保存下来至今仍健在的全民所有制(亦称为国营性质,目前为国有性质)行业,从理论上讲这部分行业属于人民公有制遗产。为什么人民公有制遗产今天会成为垄断行业?在人民民主专政时期,中国绝大部分资源都是实行公有制,土地实行农民集体共有,河流海洋实行渔民集体共有,车间厂房实行工人集体共有。从公有制的垄断特性而言,这些都是属于人民内部的垄断性经营,其间的关联或者是计划交换(分配),或者是补贴交换(支援)。

进入80年代,中国一些人民垄断性行业纷纷进入改革阶段,这些行业不再为人民公有制所垄断,而是或为私有,或为外资掌握。如果这种变化没有在中国出现,而是一直执行人民公有制垄断,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与目前仍执行人民垄断的行业相仿。但是事实的发展容不得“如果”,在公有制改为其他体制形式后,除少数先富裕起来的人,多数人民的收入水平长期裹足不前。一方面是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是处于停滞甚至倒退,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双方再做一比较时,于是发现人民垄断行业的人员收入比其他体制打工者的收入有了天壤之别。

今天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是这些行业的“垄断性”造就了这些行业人员的收入偏高,不过这样的话说出来多少是有一点红眼性质的,试想如果大家收入都在一个档次或水平上还会有人抱怨这些行业是垄断的吗?还会抱怨他们的收入偏高吗?显然不会,所以对待这个问题的分析是,并非这些行业的“垄断性”造成他们收入偏高,而是其他行业的工作者普遍收入偏低。虽然这其中有一定原因是私人企业主或外资方取走了应分配给工作者的大部分利润,但更多的原因是因为人民公有制所具有的持续发展性和先进性,和个人私有化的历史反动性与落后性二者之间鲜明的对比。

私有化后的行业和国外资本更是具有明显的垄断性质,知识精英对高等教育也同样具有垄断性质,为什么却没人反,这就要从阶级性分析入手。如果按照一些人的意愿,把具有“垄断”性质的国有行业拆分,那么他们的归宿会是哪里,无论是到私人或外资买办手中都是被掌握在精英的手里,而决不会到人民的手中。有着如此美好“钱”景的事情,精英们当然是要竭尽全力的支持与呼吁了。

不过,中国“反垄断”的声音并不仅仅是从国内自发出现的,而是与二十多年前美国的对话战略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中国一直是被美国视为竞争对手和潜在敌对国家,这是中国的面积与人口数量占据世界一定比重和地位决定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定仍是。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改革时期,中国把改革看作是对中国发展至关重要的机遇,而美国也同样认为中国的改革是把中国改变得更符合美国利益的伟大机遇。但是按照美国意志改变中国仍然要面对一个对手,那就是中国共产党,虽然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期就知道“窗户打开了,难免要飞进一些苍蝇”,但是美国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是决不满足于让苍蝇飞进中国的,而是要把恶魔从窗口送进中国去。

从现在已经发生的现实情况看来,美国针对中国采取的战略是分了这么几步:1、斩断中国共产党和她的人民之间的感情纽带;2、拆散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的基础即中国的工农联盟体系;3、打乱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之后还有几步,都是什么,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所有的战略部署一定是符合美国利益而有害于中国利益的。

在所有以上战略步骤进行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始终贯穿其中,就是美国要源源不断的把可以实现美国战略意图的第五军团输送进中国,让他们可以影响甚或改变中国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格局。美国信奉这样一句话:可以打败中国的决不会是美国,而是中国自己。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中国必须是“乱”的,一个不“乱”的中国就有能力齐心合力一致对外,在铁板一块的中国面前,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其对手的,所以只有“乱”的中国才最符合美国利益。

中国共产党目前在其领导力范围内只存在着国营企业,而这些国营企业都是把握中国战略设施和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涉及中国人民生活命脉的行业已经牢牢的被掌握在私人和国外资本手中,如:医药行业、住房行业等,而涉及中国生存的命脉仍被中国共产党控制着。要打破这种现状就要突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家战略和经济命脉行业的垄断,当然不能以“反国家战略、反经济命脉”的名义来进行,实话实说一定会受到所有中国人反对的,所以要换个名称,那就是——“反垄断”。

一旦中国的国家战略和经济命脉被私人和国外资本把持,中国共产党就不能继续有效的对国家进行管理,而私人和国外资本把持却对美国制约中国有着莫大的好处,少数中国的私人会更加富有起来,他们富有后不会再甘心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是向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大财富的势力靠拢,而美国无疑是这种国际势力的首选。中国的山西省把煤炭这种战略资源已经完全送(与这些私人花费的那点钱所得到的战略物资矿藏,与其说买不如说送来得更准确)给私人处置,不要相信这些私人的资本没有国际资本的背景,连被中国经济学家们推崇倍至为中国民营资本的领军者而最近又倒掉的顾雏军,都自己坦承“我的资本是有国际背景的”。同时,这些中国山西的煤老板无一不是美国消费产品(汽车、飞机)的大户,更会把他们的后代送到美国,所以中国的私人掌握了中国国家战略和经济命脉,就是美国掌握了中国国家战略和经济命脉。

因此,支持中国的私有化进程,就是为美国完全掌握中国的发展战略提供条件,更使美国从经济上长期榨取中国国家资本成为可能,这是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

中国开始重视知识分子乃至后来重视留学回国的知识分子更始一个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契机,能够保护美国利益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左右中国政策方面,比通过外交途径取得的成绩要重要的多,在中国国内这样的知识分子并不稀少,要知道中国从来就不缺少被他们自己称为卖国贼的这种人物。前两个月在中国北京的西山附近举行了一个很著名的小型会议,虽然他们的会议内容被发表,受到众多中国国内人民的声讨,但是站在美国国家利益角度看,与会者的声音无疑是美国利益在中国的延伸,把他们看做是美国利益在中国的维护者比把他们看作中国的改革策略提倡者更恰当。

中国进行改革的初衷和最终目的无疑是好的,但是一个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一个团结一心奋发图强的中国、一个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中国、一个经济富强国力昌盛的中国是永远不会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的。这是中国国家利益和美国国家利益之间的较量,谁更能够在中国进行的这场变革中获胜,现在看中国的胜算已经不会超过50%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