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有幸参与过几家企业的“操刀”
我也有幸参与过几家企业的“操刀”
笑风
我也有幸参与过几家企业的“操刀”,但是没有大中型企业,都是属于“抓大放小”中“放”的一类。一剑兄说的情况在青衣的园子里看到了,的确如此。我同意一剑的说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从每一个具体问题上可以探讨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企业改制,工人们关心的无外乎几个问题:1、国有资产;2、自身利益;3、领导责任追究。在参与“操刀”过程中,我多次面对面与工人交流,只能从工作出发,试图让他们放开第1、3两个问题,把第2个问题搞清楚,确保在“最后一锤子买卖”里不让工人吃亏,其他的事,在改革的大思路和当前的体制内,解决不了。
比如国有资产处置,对一些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地方政府定下了“一破了之”的思路,就很简单,只有资产变现、企业消亡一途。对一些经营尚好的企业,搞股份制,地方政府也是“一股了之”,国有资产的审计评估只是走个形式,实际上就是按照骡马市的方式在袖笼里讨价还价。这中间,是否会有国有资产流失,对地方政府来说并不重要,不少地方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思路,以及“唯税论”的观点,实际上已经把是否流失的讨论停止了。
至于原经营者的腐败问题,一剑兄所说的有关部门的答复我想在全国都是这样,尽管在反腐工作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老百姓议论某官员有问题的,最后查出来都有问题;但是几乎没有任何一个落马官员是因老百姓的议论乃至上访受到查处的。有关部门提出的“谁主张、谁举证”观点实际上已经堵住了老百姓的嘴,他们无法举证。而例行的经济责任审计绝对不会审出问题来,这一点,我可以肯定。我当然不会对工人说这些话,我通常会告诉他们,现在企业要改制,对于你们来说,最关心的应当是到最后自己手里能拿到多少钱?无论变现资金是多少,无论经营者有没有问题,你应有的利益都不会受影响。只有这样反复磨嘴皮,同时,尽最大努力保证他们的利益,好在如果出现劳资纠纷,企业方负有举证责任,所以不会有人拿“谁主张、谁举证”对搪塞这些工人。
但是,还是会有上访的情况发生。对上访,可能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信访制度算是中国特色了。一方面,老百姓通过法律手段维权的成本太大,而且胜算不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往往会出于维稳目的,对上访者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给予政策上的特殊优惠,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在一些上访者心里形成了定式。实际上,很多问题,确实如果老百姓不去上访,将永远不会有人知道,更永远不会得到解决。你可以讲老百姓上访不好,影响社会稳定,影响政府正常工作秩序,但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什么办法来主张权利?
公门里面好修行,特别在现在尤其是。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