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开好民主生活会 要“清汤”变“辣汤”

火烧 2014-08-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强调民主生活会需从‘清汤’变为‘辣汤’,通过深入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四风’问题,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员干部作风转变。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你深入基层不够,往往走马观花,了解民意甚少”、“你存在大家长作风,缺乏民主,对干部职工关心、关爱较少”、“凡事都是‘老好人’态度,不敢担当、不敢谏言”一句句“辣味”、“火味”十足的批评意见出现在领导班子的民主生活会上。民主生活会,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召开的旨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组织活动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

  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得怎么样,可以检验一个地方、基层党组织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我们个别党员、干部迷失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工作上敷衍了事、走马观花,尤其是一些地方的民主生活犹如“一碗清汤”毫无味道而言,存在形式主义:当作一般任务来完成,对照检查材料安排秘书人员撰写,会上“照本宣科”,往往导致材料议题不明确,走过场;存在赞歌、官僚主义:专题民主生活会成了歌功颂德、评功表扬的“集体按摩会”、“聊天会”,一些领导干部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自我问题“避重就轻”;存在简单主义:在自我批评时讲工作、讲功绩、讲不足,不敢触及“四风”问题,查摆问题“蜻蜓点水”、开展批评“避实就虚”,讲完就结束。

  因此,在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第二阶段时,我们亟需在这碗清汤中加点“辣味”,加点“猛料”,要“清汤”变“辣汤”,坚持“一辣到底”,让参加民主生活会的党员干部自我批评时,多红脸、大出汗、多流泪、大排毒;相互批评时,不绕弯子、不兜圈子,推心置腹,诚恳实在,触及思想,震撼心灵。那怎样才能让专题民主生活会既不涂脂抹粉,又不拐弯抹角,班子成员之间尖锐的意见,都直言不讳地提出来,听起来带着“辣”味,甚至还有点儿“呛”,让人“脸红心跳”呢?笔者认为,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围绕主题,会前工作准备充分。会前,认真研读教育实践活动规定的文件和学习资料,集中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放下手头工作,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不能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搞成“秘书、办公室人员”的群众路线,切实把群众路线走在党员领导干部身上,而不是由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乃至各级领导身边秘书人员在开展活动。每名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准备和亲自撰写书面对照检查材料,绝不他人代笔。

  第二,查摆问题,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首先,深入查找问题,要求深度聚焦,掏心见胆、刺刀见红、剑指“四风”,作风建设中把自己摆进去,力求做到“把准脉、像自己、有深度”。其次,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坚决抵制少数部门、个别干部对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表现出变相排斥、消极抵制的态度,觉得丢面子、失形象、损利益,不敢实事求是,只想蒙混过关的做法予以批评;要端着为党负责、为自己负责的心态,破除“老好人思想”,破除官僚主义思想作祟,摒弃怕得罪人的想法,直言其事,直指其过,逐一互相批评,不留情面,不带“私货”,不走过场,真正起到排毒治病的效果。

  民主生活会的召开,一定要辣味十足,不能清汤寡水,才能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挥实效。让党员干部通过民主生活会,更好的认识自己的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重塑党员模范好形象,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相关文章

  • 民主生活会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 数学:民主生活会就算是流于形式都是好的都比没有要强
  • 蜀中人:民主生活会要勇于向自己“开枪”
  • 岭上明月:想想“不出头”
  • 林治波:兰考若把焦裕禄当包袱别想发展
  • 习近平再临兰考 亲自指导县委常委民主生活会
  • 民主生活会报告应少用“有同志认为”
  • “一团和气”是取消思想斗争,将使政治腐化
  • 省级大员检讨“官本位” 专家吁以群众把关促整改
  • 求是:做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篇大文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