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第三产业是怎样形成的?

火烧 2014-08-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分析第三产业形成机制,指出其利润和工资来源于第一、第二产业工人剩余劳动,非生产性劳动导致资源浪费,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征及服务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我们一再强调,不论在第一还是第二部门,工人的劳动只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必要劳动形成工人工资,剩余劳动形成资本家的利润,两种劳动即可以用劳动时间表示,也可以用货币量表示,还可以用产品量表示。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都用货币量表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使用价值是社会的生产目的,因此,应该用实际产品来表示。我们的问题就是,剩余产品会被怎样分配?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M是资本家的利润,如果他要扩大生产规模,就会把M的一部分重新转化为生产资料。可他作为有生命的人也需要消费,但是,资本家的消费不仅仅是为了活命,除了物质方面的消费资料以外,他还需要用于精神方面的消费资料,这包括进高档酒楼,旅游,戏剧院,各种社交聚会,雇佣仆人等等。在资本家进行这类消费活动的时候,他不是以资本家的身份,而是以消费者的身份进行的,这种消费不会给他带来利润,只会减少他的财富,但是他的收获是得到了做人的快乐。

  所以,资本家要想享受做人的快乐,他就必须破费,这些费用从M中扣除后,进入各种服务机构,形成服务业资本家的利润和工人的工资。因此,服务业并没有生产什么,该业的全部收入来源于产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现在很清楚了,现代的第三产业并不是经济学中的产业,因为没有产品被生产出来,而真实的产品才是价值的承担者。所以第三产业没有生产出价值,如果说第三产业有利润和工资,那么这种利润和工资并非由第三产业的工人创造出,而是对第一类和第二类工人的剩余劳动的分割。

  由此可见,第一类和第二类的工人,不仅养活了自己和两类的资本家,还养活了第三产业的全部人员,其中既包括资本家,也包括雇佣工人。诚然,该产业的雇佣工人也在劳动,但是他没有给社会提供一个交换物,因此这种劳动不是生产劳动,没创造一分价值。

  人要健康的生活,就需要每天洗脸刷牙,同样,对于社会整体来说,一定量的服务人员是有必要存在的,但是,由于服务性劳动不是生产劳动。这种劳动量就应该被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类,增大这类劳动就是对劳动的浪费,因为劳动的现实目的就是增加现实财富。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三产业发达恰好证明,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并不是增加现实的财富。不是为了满足每个社会成员的需要而生产。第三产业越发达,就越能说明对劳动的浪费,越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在趋于没落。

相关文章

  • 发改委“振兴”服务业 抵御外资价格操控
  • 国务院:放宽对营利性医院市场准入限制
  • 国务院:鼓励社会、境外资本投资健康服务业
  • 梅新育:制造业没落是失业和动乱的病根
  • 20万亿服务业向民资全面开放
  • 欧洲推动“再工业化”
  • 社会主义者应该如何看待第三产业的发展
  • 关于奴隶经济的推理——资源租金起源新解——
  • 中国劳动人民在流血,贪官和国际贪官服务业相互合作获暴利
  • 温总理:我想要个说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