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最近看电影所感

火烧 2010-09-04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通过观看多部电影,反思历史人物的塑造与现实的对比,强调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的重要性,同时批评当前影视作品对历史人物形象的不准确表现。

最近看电影所感  

这些年来,我从来不去电影院看电影,80年代的太假,90年代开始太贵,如果叫得响的我就在电视上看。  

昨天看了《太行山上》,直觉真不咋样,朱德作为总司令应当有其特别之处,看他指导平型关战斗,大概只说了一句要注意占领周边几个高地。这样来塑造总司令,还不如说这是在骂他。林彪何许人也,是共产党军队中指挥艺术造诣很高的人,据说打仗时机关枪布置在哪里,他在现场指点得很清楚,占领周围高地的事还需要朱老总来叮嘱吗?这不是说包括林彪在内指挥能力都太初级了吗?或者朱老总太婆婆妈妈了吗?这哪里是塑造英雄形象呢?即使历史上真是这样,也不应当这样来表现才是。  

   

再就是表现邓小平,现在的作品总是将邓小平摆在中间,刘伯承处在身后,总是刘在帮腔而邓来拍板,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一代将帅们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英雄,我曾经记得一位老军人谈到任命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时,很自然地说道,毛主席不仅用兵如神,用人也如神,用人如神的毛泽东为什么就没有发现邓小平的特长与刘伯承的缺陷呢?话说回来,有战神之称的是刘伯承而并非邓小平,这样的历史常识却经常被现在的历史作品所所扭曲。  

   

大约是上个星期,我看了小兵张嘎与地雷战,虽然都是黑白的片子但艺术魅力丝毫不输现在的电影,因为细节那么自然可信,让人看着就自然融入其境。看来艺术作品并非因岁月的增长与手段的丰富就自然提高的,只有真正了解历史的真实,有思想与造诣才能达到好的境界。  

   

上个周末看了最后几分钟的《我的法兰西岁月》,以邓小平当时的年纪与教育经历,能有那样流利的外语与警察对话,作为学生领袖斗争驻法公使,不能不让我感觉真是个天才。看了这几分钟的电影,我不得不思想,现在的社会到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当年邓小平一行人等闹入公使的府邸,公使被动不堪,现在别说是闹府邸,就是到基层政府与法院也绝没有这么轻易,不仅过安检,而且要登记,最后还要盘问你干什么事,找谁,甚至还要打电话核实,比美国人游览白宫都费劲,哪里像是对待中国的公民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