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火烧 2011-05-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展开,结合历史典故与现实意义,强调广泛听取意见的重要性,提醒人们避免片面性,坚持群众路线,提升判断力与决策力。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近读《矛盾论》,当看到毛泽东他老人家就片面性问题时的一段论述“唐朝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对。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后忽生感慨:岁月真不饶人,刚接近“知命之年”,记忆力就明显今不如昔,加之现在生活幸福安逸的不用看书不用读报不用修身都能过得不错之原因,所以对过去一些耳熟能详的知识,现在见后也难免犯似曾相识的毛病,诸如“片面性”这样的论断,虽然仍感语言亲切入耳,真理尚存精思,但是,若不是完整性地阅读,一时还真的想不起来是《矛盾论》这一出处的!也因此吧,不知触及到了那根神经,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一成语搜肠刮肚翻史查典而刨根问底起来。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载: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将这段古文白话了就是:唐太宗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帝舜当政时广开四方之门,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驩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被软禁饿死;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贵族大臣不敢蒙蔽,这样才能下情得以上达。”唐太宗说:“好啊!”
        若再往深刨,这一名言最早见于东汉王符的《潜夫论·明暗》中:“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但细致琢磨,“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名言之所以能成为成语典故,主要还是“魏徵劝谏”这一故事感人,妙在魏徵能够列举历史上诸多值得借鉴的史实向唐太宗说明所问问题的道理。众所周知,也正因此,唐太宗在执政时,相继采取了“轮流值宿制”、“五花判事制”、“奖励谏诤制”等等措施以努力做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极为重视谏官的人选,并提高他们的品级地位,甚至规定凡宰相们入朝议政时,谏官必须随入,以便及时评论得失。
        行文至此,该写上些“相形之下”的现象了,但思来想去,私下以为,现在是信息爆炸的年代,凡稍微有心留意者便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不用闭眼睛都知道就那么点事儿;而对无心留意于此者,你说了也是白说,“对牛弹琴”!因此,为防止对识多见广者的耳目造成再度污染,“相形之下”就在此舍去,就此打住了!
        但是,舍去归舍去,就此打住归打住,而近日有一个挂着著名经济学家头衔的茅于轼这个小丑折腾的挺欢倒是应该提及一下的。他竟然肆无忌惮、颠倒黑白、无中生有的攻击、侮辱伟大领袖毛泽东,这不但是对中华民族伟人的不敬,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玷污,更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之所以如是说,就是怕一些不明真相的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对他的狗屁言论“偏信则暗”。为避文冗,不悖文理,不言其太多。只是劝大家不妨看看此人的历史——58年被划为右派、“文革”中,再次受到冲击……一看便知,现在是“小人得志”了,开始翻案了……真乃一个地地道道的道貌岸然的“丑陋的中国人”。
        通晓历史的人,谁人不晓毛泽东对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丰功伟绩!通晓现实的人,谁人不知“一些小丑”得势后便不停地往这丰碑上泼污!把毛泽东一生为之人民奋斗的“社会主义”一夜间复辟到了从前,使之心血付之东流不算,还要进行人格的玷污,真卑鄙之极!我崇仰毛泽东,我信奉辩证唯物主义,是无神论者,但每每看到如茅某人狗急跳墙一般狂吠的事情,也会合掌向南道一声:“阿门!”心理念叨:“伟人你也敢污蔑,会折寿的!”
        也有感于此,愚以为,凡事都须细琢磨,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个成语大家还是应铭记在心实践于行的。 兼听,能够避免主观片面性;偏信,容易受到蒙蔽欺骗。“兼听则明”,就是广泛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辨是非,作出正确的判断;“偏信则暗”,就是只听信一方面的意见就会不了解真相,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它告诫人们办事要广泛听取多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把各种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意见吸收上来,进行归纳分析,才能明辨是非,把工作做好。由此足见,对从政者而言是从业的座右铭,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对普通人而言也不乏是至理名言,在工作生活中,要多学、多问、多看,多想,才能避免犯人云亦云的错误,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认清事物的本质,在生活中工作里行得正走得端,“少碰钉子或不碰钉子”。

2011年5月10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