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巨资去新加坡学步,无心出办公室问计于民 可斥巨资新加坡学步,却绝对不能问计于民
文章批评8000名干部赴新加坡学习,质疑其成效,引用邯郸学步典故反思盲目模仿。同时批评问计于民缺失,指出海归评价不佳,强调应立足国情而非依赖国外经验。
可斥巨资新加坡学步,却绝对不能问计于民
一篇报道挂在新华网置顶的位置上,题目《中国8000干部留学新加坡 每人每年学费10万元》 2010年05月06日 16:26:17 来源: 扬子晚报 。报道说,近万中国官员“受训”新加坡 七成为县处级干部“我们把新加坡作为领导干部海外培训首选,是因为新加坡的发展经验对中国有特殊的借鉴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曾如是解读, “新加坡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矛盾,和正在探求的解决办法,正是我们现在遇到或将要遇到的矛盾,我们现在需要用或探索将要用的办法。” 不想对此话作评论,只是想起一个典故叫“邯郸学步”,这8000名处级干部到一个小小的新加坡学步,倒像战国时期燕国一位少年到河北邯郸学步一样了故事又重演一遍了。《庄子·秋水》总结这个青年学步的结果表明:“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后来人们解释为,“邯郸学步”和“数典忘祖”都有“忘本”的意思。但“数典忘祖”仅有此意;而“邯郸学步”还有“别的也没学到”的意思。不知道这次8000中干部到新加坡学步能学到什么?估计跟邯郸学步的差不离有的是,学不成步,直匍匐而归耳? 至于派8000名处级干部到新加坡学步,能不能学到位什么,可以举个例子,当年,孔丘弟子三千,名人七十二,不过如此,且虽说名人七十二,真正名见经传的,不就是颜回、子路、曾生那么几位么,人家孔丘亲自培养的,非常严格的教导,尚且如此,而8000名处级干部到新加坡基本是放羊式,人家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人家说煤球是白的,因为碍及面子,也说是白的都有可能。所以,学的不是颠倒黑白,也可能回来不顾自己的国情,跟王明一样的瞎指挥,动不动就会说,我在新加坡学的,我爱怎么的就怎么的,你管得着吗。还有,上级世纪八十年代就说过,新加坡是高薪养廉的,我们向人家学习,年薪早高出新加坡官员了,可是养的有多少不是贪官呢?新加坡管理重罚,罚款很出名,也许,他们归来,罚款比新加坡有过之而不及了,那个时候,拆迁问题,官民矛盾问题,也许更加突出。 提起这事,就又想到,当年,派了那么多人到美国学习,学完回国,都说是造福人民,造到哪儿,不知道,可没成想,哪一个海归受中国老百姓欢迎,不仅如此,海归不叫海归,叫海龟,可见这名气真的不小,有的人在百姓中提的名字,就跟说到秦桧一样。这些人听到这话,想必不会美滋滋的吧?那么一个百分之六七十是华人的新加坡,母语都是汉语的新加坡,他们到底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真的需要研究一下的了。再则,说实话,不是抓辫子,说问计于民,这问计于民了吗?难道说深入群众的呼声就那么难么?难道说几十年的经济建设,真的一点经验都没有么,什么事情办不了,就到人家国家学习,或者问计于洋大人,这就不得不对此冷眼相看了。 |
推荐阅读:
告诉你,有的人是中国人心是美国心
金正日来访,使我们更加怀念志愿兵毛岸英
袁腾飞现象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真到了无耻的时候
如果让我参加俄卫国战争65周年,我的脸藏到裤子里去
很赞哦!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