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勿忘国耻--由美国炸机未遂案想到的

火烧 2010-05-0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由美国炸机未遂案引发,回顾中国外交历史,提及吴建民在日内瓦和法国的外交成就,以及希拉克访问中国时关于隋朝皇帝数量的争议,体现中西方在历史与人权问题上的不同视角。

   

   

   

      由美国炸机未遂案想到的  

   

   

一  

   

这篇短文原先拟定的题目叫《美国炸机未遂与中国炸馆成耻》,写完再读过之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发生在2009年岁末的美国炸机未遂案,最近闹得沸沸扬扬了。各个飞往美国的航班都如临大敌,呈一派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势。有很多机场提高了安检级别,除了加强原先的安检措施外,有的还要求登机前必须经过人体扫描。就差没有进行ct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了。通过“人体扫描”,人的隐私部位就会一览无遗,这对于强求人权保障的西方人来说,是一种人身侵犯,但在生命权受到威胁面前,他们也只好屈从尊就了。  

这就让我想起当年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它国际组织特命全权大使 吴建民 先生。1997年他在联合国人权大会上的表现极为出彩,大声喊出了中国的人权标准首先是生存权,代表我国政府就西方集团提出的所谓“中国人权状况提案”动议“不采取行动案”并进行反击,终结了连续6次在人权大会上遭人家指着脸面数落的窘境。也得到了那届中央政府的褒奖和国内舆论的普遍赞誉。  

日前读《吴建民传》一书,才知道他在日内瓦的任期只有二年十个月。之后他就出任中国驻法国大使去了。  

1998年至2003年吴建民派驻法国大使期间,很亮丽的一点,就是竭力促成了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法国总统希拉克对各自故乡的一次互访。  

《吴建民传》由 赵启正 先生作序。这位被外媒誉为“中国政府的公关总领”在他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他的外交亲历事件,对我则多是当时由报纸上知道的‘大概的’事情,如今读了这本书,大概的事情就变成了详细的和有趣的真事儿了。读者一阅之后,必知我言之不谬耳!”  

   

二  

   

的确,2000年10月21日法国总统希拉克抵达扬州,当晚,江泽民设非正式宴会(因为希拉克是回访,所以严格说来应该称家宴)款待。席间,希拉克提出要到没有排入日程的大运河去看看,随之引发了有关隋朝兴衰的议论——   

“不知是谁问了一句:‘隋朝有几个皇帝?’中方一位同志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两个,隋文帝、隋炀帝。’希拉克听到后立即纠正说:‘不,是三个。’那位同志不服气,坚持说是两个。希拉克也较起真儿来,重复道:‘不,是三个。最后一个是恭亲,在位时间是607到608年,李渊是摄政王。  

这时,江泽民插话了:‘甭说了,我看我们在座的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希拉克总统。’”(《吴建民传》第390-391页)。  

希拉克是一个典型的中国通,不管对中国的历史、文学、书法,还是艺术都十分精通。他对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书法手迹极为欣赏,说它走笔“大气磅礴,很符合毛泽东的性格”。按照中国习惯,国家领导人如果拿辈分来划分,毛泽东和戴高乐算是第一代的话,希拉克应该属第二代。因为戴高乐总统在位时,希拉克就是他的总统办公室主任,希拉克1974年出任法兰西总理,之后还两度出任该职。就不说戴高乐了,与希拉克相比,读江泽民同志简历,1974年还真不知道他在哪儿。  

上面的话题还没完。第二天早上,江泽民主席与希拉克共进早餐,江泽民对希拉克说:“‘昨天晚上我回去查了一下,您说对了,隋朝是有三个皇帝,第三个是恭帝……’‘当然是我对了。’希拉克对此颇为得意。”(《吴建民传》第391页)。  

在这种外交场合,江泽民主席真的是够实事求是的了。小平同志走了之后,中国继续施行“韬光养晦”政策,按理讲,应该是“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审时度势、先机在我。通过“传主”的这段叙事,让人感到我们的外交部包括中央领导人对具体事件的应对是缺少周至的。更谈不上预见性和有针对性。希拉克那天大概没有问起“扬州十日”吧?  

   

三  

   

这又让我想起了1999年的“炸馆”事件。  

翻开往事,在我同友人的通信中写有这样一段话:“在我少年的记忆里,我们曾对着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的大鼻子画像戳指头、吐唾沫。但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对克林顿进行访问,抗议者尽管愤怒至极,但仍称他为‘您’、‘总统’、‘先生’等。可见人类社会在不断地走向文明,即使没钱的人,也学着西方人在吃面包时用手掰着吃,虽然他们很饿,也不好意思狼吞虎咽直接用嘴大口咬着吃。但克林顿们并不在乎,这种表现在他们看来,叫花子永远是叫花子!  

年年国殇日,岁岁五月八。”  

信的最后,附上了这首题为《中华民族——你怎能不崛起》的小诗:  

   

良知痛切国耻  

懦弱感同自毙  

民族的自尊深受重创  

同胞啊  

你怎能不落泪  

   

新闻儿女以身殉职  

年轻伴侣驾鹤西归  

神圣的主权惨遭侵袭  

战友啊  

你怎能不出击  

   

不要歌舞升平的粉饰  

不要苟且偷生的掩体  

时代呼唤叱咤风云的英魂啊  

中华民族  

你怎能不崛起  

   

在那个举国愤怒的日子里,想起了毛泽东!想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想到了为什么不关闭美国驻华大使馆?想到了为什么北大、清华等首都高校学生示威游行抗议到了美国大使馆后,才由副外长王英凡紧急约见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我们的外长哪儿去了?想到了新华社在第一时间发出的严正声明,为什么不用“不管以什么理由,不管用什么托词,这种野蛮的行径已经是对中国人民共和国的一种宣战!”?而仅仅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对此承担全部责任,中国政府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还想到了,5月9日为什么是胡锦涛副主席出来发表电视讲话?派往贝尔格莱德的专门工作组为什么不是“副总理”级的,而仅仅由外交部的纪委书记担纲,难道大使馆被炸是外交部自己的事情,不是中央政府的国之大事吗?当然,还想到了50年代我们就能用导弹打下美国的侦察机,对“从未中断过对我国沿海侦察飞行”的美国人,为什么不能伺机予以反击呢?  

2003年,钱其琛《外交十记》出版,我没有找到答案。  

   

四  

   

时间已经过去了10年。炸馆事件以美国政府正式道歉,外加美方支付中方伤亡人员赔偿金450万美元,和2800万美元的大使馆财产损失赔偿金而告终。有良知的人们至今没有忘记那个战火中的中国外交官潘占林,以及同他生死与共的战友们。但是,美国为什么要借北约之手轰炸我使馆?有专家分析不外有三:一是打掉米洛舍维奇的“精神支柱”,同时警告俄罗斯;二是借炸馆“对中国人民的民意和士气,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行探察,也相应地考究中国领导人的决策能力。”三是美国内部的对华政策需要。  

一石三鸟,但在很长时间里,很多人都不愿意说出这其中“人人心中皆有而言中又皆无的话”。  

2009年12月,早于美国炸机未遂案发生的前20天,唐家璇《劲雨熙风》新书发布。关于处理1999年的炸机事件,书中的这句话让我读完后目瞪口呆:“ 1999年6月11日 潘大使回国时,我亲自到机场迎接他。在我的记忆里,外长亲自到机场接驻外大使回国是少见的。”为什么啊?是因为俯就了吗?难道1964年毛泽东亲自到机场接周总理从莫斯科归来外交部里没有记录?唐家璇这句话,连同自己原来想到的那么多为什么,在这部书中,终于找到了这样的答案:  

中央“果断决定既要严正交涉、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又要统筹考虑改革开放大局,着眼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唐家璇《劲雨熙风》第173页)  

如果大家还有记忆,早在1992年,江泽民在会见美国众议员访华团时就提出“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所谓发展中美关系的16字方针。1993年,江泽民在致克林顿的贺信中再次重申过。  

就是这种一厢情愿的“不搞对抗”,所以2001年4月1日,再次发生美国入侵我国南海领空的撞机事件也就在所难免了。  

事情就这么简单,在“韬光养晦”的既定方针下,炸馆、撞机都不算什么,除非最后导弹落在了中国本土。  

写到这儿,突然想到“弱国无外交”这样的话。只是还想把它说完整:弱国无外交,小国没外交,强国不外交,庸国忙外交。这里的庸乃平庸庸碌之庸也!  

   

五  

   

炸机未遂案发生以来,美国总统奥巴马始终站在第一线,去年12月28日就对全世界发表电视讲话,称美国政府将采取一切行动确保民众安全;今年1月5日又在白宫召集安全情报会议后发表讲话,公布了未遂炸机事件最新调查进展以及加强航空安全的新举措;1月7日又再次公开讲话,表达对炸机未遂事件承担责任。我想,这也许就是美国人的“与时俱进”吧!  

所谓的与时俱进,它实际就是中国古人告诉现代人不要“刻舟求剑”的大白话。但是,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兄弟听不懂。在很多有文化的中国人那里,“与时俱进”现在是餐前饭后的一则冷笑话。  

   

   

  2010-01-10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