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哭戈焰老师

火烧 2010-08-1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戈焰老师最后寄出的资料包含邵子南诗歌、评介文章及文学创作回顾,展现其未竟心愿。文章记录其生平成就与文学贡献,引发对文学传承与纪念的思考。

哭戈焰老师
——戈焰最后未完成的心愿

杨青云

  我前天又收到戈焰老师寄来的资料,其中有她写邵子南的诗歌,和发表在《文艺报》上介绍她长篇小《浪尖上的巾帼情》的评介文章,以及《陕西日报》发表她《文学创作60年》的文章样报。咋也想不到这就是我收到戈焰老师最后寄我的资料了。

  上星期我们还在电话中讨论出版有关纪念邵子南《白毛女》剧本的争议专集,她说到时文章收集整理的工作最好麻烦你过来帮助一起搞,毕竟我现在岁数不饶人了,坐的时间长总是眼花缭乱受不了……戈老还笑着说关于我研究邵子南的资料会留给你来完成这个工作了,因我最近总感到身体不适疲惫无力,可能我搞这繁杂的事务时间不多了……我还安慰她说,单是听你谈话的声音如宏钟,那像一个有着87岁高寿的病人。没事的戈老你又很注重养生,活上百岁是大有可能的事……在我听到戈老的儿子说:我妈妈走了,我还不相信。我给她儿子说:我刚收到你妈妈寄我的资料,信封上显示是本月28日啊,咋这么快说走就走了……

  戈焰女儿钱晓丹说,我妈妈因为来病突然脑血管破裂,因此在她走时也显得很安详,连一点痛苦都没有。

  戈焰原名郭丽君。1937年读初中二年级开始写诗《抗战·抗战》。1938年10月参加共产党。同年12月,在延安中共中央组织部训练班学习。1939年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从事文学创作,编辑《诗建设》。1942年冬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1943年—1949年,任晋察冀通讯社、新华社察哈尔分社、冀热察导报社记者、编辑、编辑科副科长(团级)。1949年—1967年,在安徽日报、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省文联、省妇联任编委、副总编、秘书长兼《安徽文艺》、《江淮文学》主编。1964年—1965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内部未完稿》编辑。“文化大革命”受迫害,劳动改造四年。1972年—1980年至今,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陕西日报高级记者。与著名诗人作家田间、魏巍、马峰、黄钢、丹辉合出有《晋察冀诗抄》、《在燃烧的土地上》、《文旗随战鼓》《中国现代十大流派诗选》《难忘的岁月》、《丁玲与中国作家女性文学》。《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中的诗集、报告文学集均收入我的诗和报告文学作品。个人出版专辑有:故事《革命的火花》、报告文学《向英雄的淮北人民敬》《炮火中的女记者》、散文《绿竹集》、长篇小说《浪尖上的巾帼情》。《满城的一个游击小组》1943年的一篇报告文学,不仅省的报刊刊登过,而且在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为中国作协在《文艺报》推荐为全国抗战文学作品100篇名篇之一。《试论解放区文学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荣获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评为二等、荣获199年中国作协赠予“以笔为枪,投身抗战”铜质纪念牌一块。是《中国现代诗十大流派诗选》中晋察冀诗派一员。荣获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五十年荣誉证书。诗论《对现代诗友展之我见》荣获中国城市文化中心和中国《新国风》诗刊编辑部一等奖,这一诗论及自传等被编入《求实》杂志出版社与《人民画报社》合作出版的《当代杰出的共产党人》。

  说起我与戈焰老师的交往,是缘于本人前些年在北京作编辑,她参加我们“新国风”组织的文学活动,我们相识相知。从2005年我去陕西日报采访戈焰开始,已写出《女作家戈焰的传奇人生》《诗坛常青藤——解读戈焰诗歌》《论戈焰倡导的“抢救文学”》《西安组诗》《戈焰评传概论》,其中我写《戈焰与毛泽东丁玲的传奇人生》被“中华人物红色经典书系”选用。以及为戈焰的亲密战友钱丹辉写的《抗战著名诗人钱丹辉及其诗社》,还被《今晚报》以题《第一个报道狼牙山五壮士的抗战诗人钱丹辉》等。

  从上面本人写这类文章中可以看到我与戈焰的交往不同一般,就拿钱丹辉去世的事说,《陕西日报》想在报上刊出有关写钱老的纪念文章,在征求家属的意见时,戈焰说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你写钱老的文章,再说这么多年也很少有人写我们。就这样在钱老刚刚走后《陕西日报》刊出了我写的《抗战著名诗人钱丹辉及其诗社》。我为什么这些年一直给戈焰交往不断,并且我们年龄的悬殊相差甚远,其重要原因是我看好戈焰倡导“抢救文学”的一种精神。从而我在采访戈焰时就谈到:有可能我还会写“戈焰评传”,因为戈老给我谈那些鲜为人知战火年代的故事,真的太感动也太有历史价值。单是采访笔记,我记了两大本子。还有戈焰给我提供的部分资料,我断断续续写出一部分。中间为什么没能在戈焰生前把这部书稿写完,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是戈焰一直给我谈她的长篇小说《浪尖上的巾帼情》想改编电影剧本,就这样我丢下写“戈焰评传”,又开始按戈焰的意思以她“巾帼情”小说的母本写电影剧本,当我写出一部分给戈焰交流时她说:考虑再三还是不好意思麻烦你了,我看这事先放一边,搞一点眼下急需搞的事,毕竟我的时间不多了。为那一次的交谈足足谈了一个多钟,她最后才说写写邵子南吧。从此,她又把这类资料寄给我,我写出《戈焰呼吁:我们不该遗忘邵子南》。戈老谈到1939年,与邵子南同在丁玲、周巍峙领导的西战团工作,当时,戈老是在音乐队。后调到文学队,协助邵子南主编《诗建设》刊物。1940年,反扫荡后,邵子南把从唐县搜集到白毛仙姑的故事详细告诉了戈老,也告诉了诗人曼晴、方冰和导演凌子风等人。他们感到这个题材非常好,旧社会把人变成鬼,共产党来了把鬼变成人。因邵子南在西战团写过两个歌剧《相信谁》和《不死的人》(周巍峙、李韧夫作曲),特别是《不死的人》在边区传唱引起很大影响,所以他们就鼓励邵子南写歌剧或写长诗。
  此后.我又看到有关《白毛女》歌剧的一些资料,说1944年邵子南回学院当教员,当时的西战团名存实亡。正逢1945年召开中央第7次全国代表大会,鲁迅艺术学院负责人周扬,关心西战团的同志,找邵子南、凌子凤、洛汀、朱星南、胡斌、李牧、吴坚等谈话,希望他们能创作些文艺节目,邵子南当即把白毛仙姑的故事作了汇报。周扬很感动,便当即提议写成歌剧。周扬又特别指出不要太强调传说中的神奇部分。从此以邵子南为主,召集凌子风、朱星南、吴坚等人进行研究讨论。邵子南进行正式构思,找了贾克、洛汀、李牧、朱星南谈话征求意见。一直到当年的深秋,这部《白毛女》歌剧正式写好。第一次采排以秦腔形式表演,由马可、张鲁、刘炽等作曲,西战团和鲁艺戏剧系分别扮演。导演王斌,喜儿先是由林白扮演,后由王昆扮演。陈强演黄世仁,李波演黄母,张守维演杨白劳,韩斌演张二婶,赵起演赵大叔,王甲乙演穆仁智,这是演出《白毛女》的第一代演员。

  以秦腔形式表演的《白毛女》歌剧很快引起反响,群众都说这是根据地最优秀的剧目。当时正逢中央“七大”召开,上级组织抽调《白毛女》剧组多人和党校三部学员集中排演苏联话剧《前线》。周扬又找西战团的作家戏剧家要求写出反映前方战斗生活的话剧,当即凌子凤、贾克、洛汀、海默、朱星南等人以最快的速度写出《粮食》《敌后合作社》《突围》话剧,因此《白毛女》剧目暂停下来。后经周扬提议有邵子南、贺敬之、王彬、丁毅组成修改小组,由于除邵子南之外,其他同志都不熟悉晋察冀根据地的具体生活,他们提的意见使邵子南难以接受。邵子南从此索性退出《白毛女》剧组,并把这个写成的剧本公布在鲁艺食堂的墙壁上,当时有卢肃、司丁等人看到。1951年《白毛女》歌剧荣获斯大林二等文学奖,第一次版本还实事求是注名原作者“邵子南”,可是后来又出现的多次版本为什么删掉了原作者“邵子南”的名字,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这件署名问题也曾引起邵子南本人的极大愤怒,邵子南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给好多老同志曾谈到这个让人不愉快的事件。

  据本人查阅《河北抗战题材文学史》(花山文艺出版社1999年出版)195页该书第4章戏剧创作第4节:民族新歌剧《白毛女》和《王秀鸾》一文指出“1946年6月10日,西北战地服务团和鲁艺师生集体创作。《白毛女》的故事梗概本是一个流传在晋察冀边区河北一带的“白毛仙姑”的民间传奇。西北战地服务团的邵子南收集到这个富有传奇色彩又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故事。曾写出了一篇《白毛女》的小说草稿,后来又写成一千多行的叙事诗《白毛女》(未发表)。邵子南是《白毛女》素材的收集者和第一个将这一题材形成文学作品的人……1944年8月根据周扬同志的意见,为党的七大召开准备剧目,由西战团组成创作组,用在晋察冀边区收集的关于“白毛仙姑”民间传说为素材,讨论了剧本的结构、人物和情节等,写出了歌剧《白毛女》初稿。1945年初为了集思广益,《白毛女》创作组吸收了在创作大型秧歌剧《惯匪周子山》取得了宝贵经验的贺敬之和丁毅参加工作。后来改由贺敬之、丁毅执笔”。(195—196页)

  另据查阅艾克恩编著的《延安文艺运动纪盛》(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年版),该书601页“鲁艺为党的第7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演出大型歌剧《白毛女》。该剧是由西北战地服务团邵子南从前方带回的河北民间传说故事作为题材,并首先写出诗剧初稿。后由鲁艺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执笔。”

  2008年春天,我因公司出差到西安,又顺便去采访了戈焰。她给我谈的话题主要是围绕邵子南写《白毛女》剧本的署名问题,记得当时她给我一封中国作家协会领导鲍昌寄戈焰的信。

   ——关于《“白毛女”原作者邵子南》一文已拜读,此事我以前有所知闻,但你作了比较详细的考证,就更有说服力了。只是今天文艺界正在强调安定团结,《文艺报》暂时不打算刊登此稿,我建议你把文章压一压,文章语气上再做些修改,可寄给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新文学史料》,他们是专门发表此类文章的……这封信的日期显示是“87。1。24”日。

    显然从以上这封信推测,戈焰应该是在1986年底把自己写《“白毛女”原作者邵子南》寄给鲍昌的。戈焰说既然领导说我的文章有问题让压一压,因此一“压”就把这件事压了二十多年,我一直为这件事深感不安。戈焰还说我把文章重新修改后专一寄给了贺敬之审阅,因为大家都知道后来《白毛女》剧本的署名变成了贺敬之等人。贺敬之看了之后很快就给戈焰作了答复,为这个“答复”戈焰还专一给我打了一次电话说:“这次我终于可以把邵子南署名的著作权争议,给世人一个历史的真相了……”

    可是戈焰在最后留下的“历史真相”再也无法在她手中实现了……

    当我零零碎碎写下这些文字时,天堂里,你是否看到了一个含着泪水追忆你点点滴滴的怀念?  以及那一灯红烛也在为你流泪,在我们代代相传的文脉里,眺望那布满繁星的夜空,一个叫小兰的小保姆更是哭得伤心累累,哭她可敬可爱的戈奶奶,再也喊不醒你沉沉的梦了—— 2004年11月,戈焰曾为一个小保姆小兰维权问题讨公道,一时被《三秦都市报》《中国妇女报》等媒体传为佳话。但愿戈焰的人品和文字还活在我们心中。

   今夜,我将在南方以南为老师守灵,愿你在没有痛苦的天国里笑口常开……

     2010年6月4日于深圳天羊居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