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红旗飘扬东南亚——记菲律宾共产党

火烧 2011-05-16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讲述菲律宾共产党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斗争历程,重点介绍新人民军在人民战争中的战斗成果与革命实践,体现马列毛主义指导下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红旗飘扬东南亚——记菲律宾共产党

http://hi.baidu.com/%D7%B0%BC%D7%D2%B0%D6%ED/blog/item/2a5c95259625863bc995591f.html
    1930年,在日益高涨的工农运动推动下,菲律宾共产党成立。但菲共在成立后不久就遭到美国殖民当局的镇压,被迫转入地下。直到1930年代后期,菲共才获得合法活动的机会。
    珍珠港事件后,日本法西斯出兵菲律宾,于1942年5月占领菲律宾,并扶植傀儡政权。从1942年3月起,菲律宾共产党开始了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游击战争,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菲律宾人民抗日军。人民抗日军以吕宋岛中部为主要活动基地,在战斗中日益发展。人民抗日军在根据地内进行了减租减息、没收菲奸地主土地等民主改革。二战后期,人民抗日军的人数发展到10万多人。在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人民抗日军进行了1200多次战斗,歼灭日伪军25000多名。
    然而,在抗日斗争胜利前夕,菲共领导执行了一条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欢迎美国殖民者回到菲律宾,幻想到反动政府中“和平竞争”。美国殖民者和菲律宾反动派大肆逮捕和杀害人民抗日军成员,对革命群众运动实行白色恐怖,把分给农民的土地归还给地主,后来还阻止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团体参加选举,夺走他们在政府中的行政和立法席位。
    直到1948年,菲共领导才决定重新开展武装斗争,但这时的菲共又从右倾机会主义转到“左”倾冒险主义,试图在两年时间内获得胜利,结果在受到美国支持的菲律宾政府军镇压下受到重大损失。1951年,赫苏斯·拉瓦取得菲共领导权之后再次推行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于1955年解散了菲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大部分武装力量,转而进行“合法斗争”。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菲共领导又成为苏修赫鲁晓夫集团的追随者。
    1960年代,在国际共运大论战影响下,菲共党内无产阶级革命派受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鼓舞,起来造了拉瓦修正主义集团的反。1967年4月,无产阶级革命派离开了深陷修正主义泥潭的老菲共,并带走了大多数的党员和群众积极分子。继而进行了“第一次整风运动”。1968年12月,以何塞·塞松为首的新菲律宾共产党成立。被修正主义者把持的老菲共日渐式微,而信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菲共(以下提到的菲共都是指新菲共)则焕发出勃勃生机。
    1969年3月,菲共建立了“新人民军”,在中吕宋开始了以农村为依托的持久人民战争。除新人民军外,菲共还领导着统战组织民族民主阵线和五一工会等群众组织。
    菲共领导的人民武装日益壮大,控制区域不断扩大,使菲律宾马科斯独裁政权陷入了人民斗争的包围中。到1980年代初期,新人民军总兵力发展到3万多人,建立了59条游击战线(即游击区),在全国73个省中的50多个省内开展活动,给菲律宾反动派造成巨大的压力。
    1977年,塞松等菲共领导人被反动政府逮捕。尽管在此后一个时期内菲共的力量仍有所发展,但党内修正主义隐患逐渐滋长起来。
    1986年,马科斯独裁政权在人民运动冲击下倒台,塞松等人也得以释放(但塞松被迫流亡国外)。此后菲共内部却发生严重分歧,一部分人公开放弃反修立场,逐步滑向社会民主主义;另一部分人则受到托洛茨基主义影响,要求以城市武装起义为工作重心,受挫后又转到失败主义立场。1980年代后期,以自由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科拉松·阿基诺为首的菲律宾新政府在与菲共和谈不成后加紧了对菲共的镇压,使菲共受到较大损失。菲律宾人民战争受到严重挫折,1990年代初期,新人民军一度下降到只有三千战士。在菲律宾革命受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菲共党内的机会主义分子们原形毕露,有的公开向反动政府投降,有的投入托派怀抱,还有些人公然提出放弃武装斗争。
    为了挽救菲律宾革命,以塞松为首的老党员于1992年底奋然发起“第二次整风运动”,重申了以下三点:以马列毛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农村包围城市为基本战略、以持久的人民战争为基本斗争方式。此外,菲共还对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托洛茨基主义、NGO主义(注:指迷信各种非政府组织的思想)等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潮进行了批判。在这之后,菲律宾人民战争逐渐获得恢复和发展。
    2005年3月27日—5月15日期间,新人民军为了反击政府军在Surigao Del Sur地区发动的为伐木和采矿扫清道路的清剿行动,总计击毙了60名敌军。在9月13日—11月23日期间的116次战术进攻(包括伏击、奇袭、“麻雀行动”(在人口密集地的灵活进攻)和狙击行动)中,新人民军总计击毙了128名敌军。
    2007年4月7日,一个排的新人民军部队袭击了Davao监狱,缴获长(短)枪107支、无线电台两部,继而安全撤退。2007年5月,新人民军尼格罗岛部队对政府军发动了多起成功的战术进攻:5月3日,新人民军部队的一支游击队伏击了政府军第61步兵旅控制的一支RPA—ABB匪帮,缴获2支M-16步枪。5月4日,新人民军部队与敌第303旅的数支巡逻队发生遭遇战,新人民军击溃了其中一支,其余的望风逃窜。新人民军击毙4名敌军、击伤2名。缴获4支M-16步枪、1支手枪。5月10日新人民军部队伏击敌第33侦察连的一辆军车,当场击毙5人、击伤10多人,缴获M—16、M—14步枪各一支,弹药若干。
    2007年12月27日,菲共发言人罗萨尔公布2007年度新人民军战果。据不完全统计,新人民军一年来发动了95次较大的战术袭击,小规模进攻200余次。在这些作战中,新人民军缴获327件武器,弹药、技术设备众多。缴获的武器足可装备新人民军三个新连队。新人民军击毙了204名反动军警、民团,击伤149人、还抓获了9名战俘。新人民军还发动了多次针对反动军警操纵的暗杀团的惩罚行动,处决了多名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
    2008年6月4日,在吕宋岛南部萨索甘附近,新人民军击毙了政府军第七侦察骑兵连的3名摩托通讯兵。6月7日,新人民军在棉兰老岛卡普蒂拉谷地袭击并摧毁了第72步兵营附属地主武装的一处营地,缴获14支加兰德步枪。3—6月间,政府军在萨马岛开展的扫荡行动付出了超过20人阵亡和更多人受伤的代价,而新人民军只有一名战士受伤。8月1日,新人民军伏击了政府军第41步兵旅的一个排,经过短短5分钟的交火,就击毙6名敌军、击伤9人。新人民军在缴获一支M—16步枪和若干弹药后安全撤出,自身无一伤亡。9月,棉兰老岛新人民军对政府军第36混成步兵营、67步兵营、1105武装警察大队发动了连续的战术袭击,共毙敌19人、伤敌20人,成功挫败敌人一次旅规模的“围剿”行动。10月25日,在棉兰老岛Compostela 峡谷,一队政府军在执行任务时遭遇地雷袭击,然后发生了激烈的枪战。此战新人民军毙敌6人,伤敌2人,新人民军有数人受伤。11月7日,南棉兰老岛三分区的新人民军部队对政府军第三特种侦察营发动战术袭击,重创敌军,生擒敌第11特种连连长Cammayo上尉。
    据菲共机关报"Angbayan"2009年第一期报道:2008年菲共领导的革命运动在全国各地都取得了光辉胜利。在棉兰老岛,过去一年中新人民军指战员数量增长了5%,游击战线数量从35个增长到39个。挫败敌人多次进剿,新人民军没有一个游击战线被消灭。目前新人民军在棉兰老岛已经可随时集结一个营以上的兵力发动进攻。 在班乃岛,2001年以来菲共党员增长了2倍,新人民军已经挫败了反动军队的围剿,主动发起多次战术袭击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目前当地新人民军部队正在致力于建立连级部队。当地群众在菲共和新人民军的领导与帮助下,夺回了大量被军方和官僚买办资本掠夺的土地。 在尼格罗岛,从90年代初只有2个排的新人民军部队到目前已经发展到十余个排,并建立了营级规模的民兵部队。由于当地有包括阿罗约家族在内的许多大庄园主的大量地产,菲律宾反动当局在该岛部署1万多人的反动军队。面对重兵,新人民军部队通过灵活机动的战术,不但保存下来,而且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建立了广阔的游击区,游击区内已经建立了基层人民政权,领导人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斗争。
    2009年2月15日,新人民军Bicol部队成功地伏击了政府军精锐部队“侦察游骑兵”的一个排,当场击毙敌军12人。
    目前,菲共以马列毛主义为指导思想,谋求在菲律宾实现推翻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在这个革命胜利后立即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菲共领导下的新人民军已发展到拥有一万多名战士,此外还有数万民兵。在菲律宾全国90%的地区都有新人民军的“游击战线”。游击战线内的村庄普遍实行了减租减息、建立了各种革命群众组织、成立了人民政权。条件具备的地区还进行了全面的土地改革。此外,新人民军还采取行动打击为非作歹的国际垄断资本、菲律宾官僚买办资本所属企业和地主种植园。除了农村的游击战争,菲共在城市中还领导着较大规模的工人运动、贫民运动、学生运动,与人民战争遥相呼应。
    目前菲律宾“泛左翼”基本上分成两个阵营,一派拥护菲共,一派反对菲共(如社会民主派组织“民主行动党”、托派组织“工人革命党”)。一些所谓“左派”与反动统治当局的特务机构相勾结,还有些利用其控制的武装力量制造与菲共的“摩擦”甚至公然配合政府军与新人民军作战。对于以“左派”面目出现的反革命集团,菲共针锋相对地对之进行揭露和批判,并在必要时对那些对革命犯下累累罪行的“假左”采取锄奸行动。

      以塞松为领袖的菲律宾共产党在国际共运中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该党发起成立了马列主义政党及组织(毛主义)国际大会。菲共认为,在苏共变修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成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直至1976年10月之前。
    菲律宾共产党自豪地宣称:目前菲律宾存在着两个政权!两个国家!一个是美帝走狗阿罗约傀儡政权,代表着大买办、大地主的“菲律宾共和国”;另一个是菲共领导的人民革命政权,代表着菲律宾人民共和国的雏形。
                                                       

                                           2009年3月10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