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辩证法将人导向精神黑洞
黑格尔辩证法将人导向精神黑洞
郭春孚
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它的核心是矛盾论,是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方法论。辩证法的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同一互相联结;形而上学的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同一互相脱离,或者只见斗争、不见联合,或者只见联合、不见斗争。
辩证法认为,肯定因素中包含着否定因素,现存事物必然灭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认识,因而事物的形式具有暂时性,处在变化之中;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事物,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就是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对辩证法作了阐述,但他的辩证法主要局限在思维领域,可以称为思辨法。恩格斯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用于说明事物的辩证关系,从而使辩证规律上升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辩证法的价值得到提升,表述也更加清晰。
辩证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达到极限时的本质联系,是抽象程度最高的产物。尽管辩证规律都是从概念的推演中抽象出来的,但是这些规律完全与事物的本质运动相一致,因此它们都是客观规律。
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辩证法有不同的认识,古希腊哲学认为它是论证和分析命题中的矛盾、揭露谈话的矛盾和克服矛盾的方法。黑格尔认为,辩证法研究对象本身的矛盾,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宇宙观。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本身固有的规律,思维中的辩证法是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
辩证法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式:古代朴素的辩证法、 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
上帝是不能试探的吗?
辩证法最早产生于中国远古时期。古人认为,事物都有阴阳、正负、大小、多少、明暗等两个方面,这就是矛盾。
有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他:“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出来。
古希腊思想家关于辩证法的含义很广,从辩论中的一种反驳技巧,到对定义做系统评价的方法,直到研究和划分特殊概念和一般概念之间的联系。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奠基人之一,以主张“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的哲学观点而闻名于世。他有两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也是古代辩证法的代表人物,他们多以唯心主义为出发点,但包含着许多合理的辩证内核。例如,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反面转化。
一些人认为,古代朴素辩证法大多只描述整个世界的一般性质,对构成世界各个元素与部分认知不清,因而是不完备的,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辩证思想体系。
中国的辩证法与西方的辩证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关于事物本身的矛盾运动,后者则是关于思维的逻辑论证。
辩证矛盾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思想上的反映,逻辑矛盾则是思想混乱的表现;辩证矛盾是正常的思维所固有的对立统一,逻辑矛盾则是违反思维规则的结果;辩证矛盾则是思维发展的动力,逻辑矛盾则是思维发展的障碍;辩证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逻辑矛盾则是可以排除的。
人们经常犯“自相矛盾”的错误,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体)会作出互相矛盾(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或互相反对(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的判断。例如:“我承认万事万物都有矛盾,但是我认为咱们班上没有矛盾。”
悖论也是一种逻辑矛盾,可以用排中律、归谬法等排除。
谎言者悖论最常见的例子是“我在说谎”这个句子。如果我所说是真(“我在说谎”),那我就不是在说谎;但如果我所说是假(“我不在说谎”),那么我就是在说谎了。所以无论这句子是真或不真,情况都不可能成立。
西元前6世纪,克利特哲学家艾皮米尼地斯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
这句话有名是因为它没有答案。如果艾皮米尼地斯所言为真,那么克利特人就全都是说谎者,身为克利特人之一的艾皮米尼地斯自然也不例外,于是他所说的这句话应为谎言,但这跟先前假设此言为真相矛盾;又假设此言为假,那么也就是说所有克利特人都不说谎,自己也是克利特人的艾皮米尼地斯就不是在说谎,就是说这句话是真的;但如果这句话是真的,又会产生矛盾。因此,这句话是没有解释的。
全能悖论始见于中世纪。在基督教的教义中,至高无上的神是“全能、全知、全善”的,因此也称全能上帝悖论。全能悖论不是要否定全能者或证明上帝不存在,而是指出“全能”这个观念隐含矛盾,不可能存在着全能的上帝,即使上帝存在,也不会是全能的。
全能悖论可以有很多种问题变化,其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
上帝能创造出不可能存在的东西吗?或:上帝能创造出他自己举不起的石头吗?
如果上帝做不出他举不起的石头,他就不是全能的;反之,如果上帝举不起这块石头,他也不是全能。
有一个变形是关于人类的品德。上帝是全能的,上帝希望人类善良,因此上帝应当使每个人都变得善良;但现实并不是这样,所以上帝并不是万能的。
还有一个类似的变形,称为万能溶液悖论:“是否存在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如果真的存在这种溶液的话,那么该用什么容器装呢?如果有容器可以装它,那它就不是万能溶液。当然,从容器角度讨论万能溶液悖论有一定严密性问题,因为“存在该种溶液”与“存在相应的容器来盛装”没有必然联系。
有人提出一个新观点:两个“任意大”的数字,在逻辑上是不能分大小的,因为数字是无穷尽的。所以全能的举石能力和全能的造石能力,是两个没有限制的能力比拼,在逻辑上是不分上下的。由此得出的最后的答案是“上帝是不能试探的”。
光明的精神与思维的黑匣子:黑格尔(1770~1831年)
从斯多葛派哲学家时代起到中世纪末,辩证法一直同形式逻辑保持相当密切的联系,更晚一些,康德用术语“先验辩证法”表达揭示假相的努力。黑格尔把辩证法看作是一个概念由于它自己固有的矛盾双方冲突的结果。这就是唯心辩证法。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他的研究领域很广泛,主要包括逻辑学、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形而上学、认识论、政治学等。黑格尔受亚里士多德、安瑟伦、笛卡尔、斯宾诺莎、歌德、伯麦、卢梭、康德、费希特、谢林等影响,影响了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鲍威尔、施蒂纳、托洛茨基、布拉德雷、汉斯·昆、海德格尔、萨特、巴特、哈贝马斯、伽达默尔等一批思想家。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来源之一。
1770年8月27日,黑格尔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18岁时,进入图宾根大学(符腾堡州的一所新教神学院)学习,与史诗诗人荷尔德林、客观唯心论者谢林成为朋友。在深入观察了法国大革命的整个演进过程后,三人合作致力于对康德及其后继者费希特的唯心主义哲学进行批判。他毕业后曾任家庭教师、纽伦堡文科中学校长等职。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1829年,他就任柏林大学校长,他的哲学思想成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1831年11月14日,伟大的精神旅行者黑格尔在德国柏林去世。
黑格尔创立了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辩证法。他的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是唯心主义的思维与存在同一论(也称“思有同一说”)、精神运动的辩证法以及发展过程的正反合三段式。认为思维和存在统一于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一个独立主体,是万事万物的本原和基础,它的辩证发展经历了逻辑、自然、精神三个阶段。他的哲学是对三个阶段的描述,因而相应地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组成。逻辑学是“研究观念(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将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当做思维的规律加以阐明,在概念的辩证法中,他猜测到了客观事物本身的辩证法。自然哲学是“研究观念他在或外在化的科学”,他以幻想代替事实,发表了一些错误理论,但他也提出了合理的思想。精神哲学是“研究观念由他在回复到自身的科学”,他提出了社会政治、伦理、历史、美学等方面的观点和主张,并试图找出贯穿在历史各方面的发展线索。在美学上,他提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强调艺术与人生重大问题的密切联系以及理性的内容对艺术的重要意义。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恩格斯给以高度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在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上,黑格尔辩证法虽然跳出了神话本原的樊离,却没有去掉神话本原的烙印。它是西方哲学纯思辩型的范畴,不是东方式的对世界本原的理性回答。他的探索精神就像天上的太阳照亮了头脑,而他的理论却像黑匣子,虽然存储着伟大的思想,却需要人们小心破译,稍一不慎,就会跟着他走向黑洞。
黑格尔的著作以其覆盖面深广而享有盛誉。他以一个庞大的体系来解读哲学的历史和我们身处的世界。他将这个世界看成是“一个历史的行进,其中每一个相续的运动都是为解决前一运动中的矛盾而出现的。”他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西方社会中引入真正的自由。但正因为是绝对的初次,它也是绝对的激进的:在革命消灭了它的对立面后,革命所唤起的暴力高潮无法自我平抑,结局是无路可去的革命最终自食其果——得之不易的自由自毁于残暴的恐怖统治。然而,历史总是在对过失的自我学习中前行的:正是这种经验,也只能在有了这样的经验之后,一个由自由公民组成的既能行使理性政府的职责,又能实现自由、平等的革命理想的宪政政府才有可能得以出现。
在《历史哲学》的前言中,黑格尔说:“哲学表明,意识是存在于它无限多个概念之上的,也就是说,意识是存在于自由的、无限多的形态之中,而对立的抽象内省的形态只是它的一种反映。意识是自由的、独立存在的、有个性的,仅仅属于精神。”
所以作为单独概念的“意识”,由两部分组成,两者都各有无限多个“形态”,一部分是原则性的,另一部分是对每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反映。他说:“通常意义上的意识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事物总体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对事物具体反应的抽象概念。”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不同,对事物的反应也不同,和原则性的意识有所偏移,但是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这种偏移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取决于他的正常状态,取决于他对上帝的尊敬程度。要了解这种概念的程度,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
黑格尔运用这种辩证法体系解释哲学、科学、艺术、政治和宗教的历史,但是现代评论家指出黑格尔经常修饰历史的真实以适应他的辩证法模式。卡尔·波普在他的《开放型社会和它的敌人》中指出,黑格尔体系文饰了威廉三世的统治,他认为19世纪30年代的普鲁士是理想的社会。赫伯特·马尔库斯在他的《理性和革命:黑格尔和社会理论的崛起》中批判黑格尔作为一个国家权力的辩护士,为20世纪极权主义的兴起开辟了道路。实际上黑格尔并没有为这些权力形式辩护,只是认为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因为这些权力存在,所以也是合理的。亚瑟·施潘豪尔藐视黑格尔对历史的解释,认为他的著作是蒙昧主义的“伪哲学”,许多英国学派的哲学家也遵从这种看法。
黑格尔认为,形而上学必须研究每一个事件中的命题和反命题如何联系的机制,因此必须比较每一个历史事件中的例子和它们的原型,了解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的地方。他对人类社会抱有一种有组织性和目的论的观念,与现代知识界流行的存在主义哲学以及个人权利的观念正好相反。
有人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分为三个阶段,“正题”(例如,在法国历史上的大革命)、“反题”(大革命随后的恐怖阶段)和“合题”(自由公民的宪法保障状态)。这种分法并不是黑格尔自己提出的,最早见于费希尔的对个人和全体之间联系的一个模拟描述。黑格尔学者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三段论法会掩盖黑格尔理论的真实论点,虽然黑格尔曾经说过:“要考虑到两个基本元素:第一,自由的意志是绝对的和最终的目的;第二,实现的方法,也就是说知识和意识的主观方面,包括生命、运动和活动。”他提出了正题和反题,但他没有用“合题”这个术语,而是用了“整体”。他说:“这样我们就了解了整体道德和实现自由的状态,以及其后这两种元素的主观整合。”
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的要义,因此为处在困境中的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黑格尔学说一直饱受争议,几乎任何学派都对他的学说给予肯定或提出批判,代表人物有索伦·克尔恺郭尔、尼采、叔本华、马克思、海德格尔、伯特兰·罗素、尤尔根·哈贝马斯等。
历史学家将黑格尔学派分为两个阵营,这种历史上的区分法仍然在现代学院哲学中使用。黑格尔右派的代表是柏林汉博德大学的追随者,他们拥护福音正统的宗教观念,拥护后拿破伦时代的政治保守主义。黑格尔左派,也被称为“青年黑格尔派”,他们继承黑格尔学说中的革命成分,在宗教方面主张无神论,在政治领域主张自由民主,其中包括费尔巴哈和年轻时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些年轻的黑格尔信徒经常在柏林希贝尔酒吧聚会、争论,这里的氛围造就了其后长期具有很大影响的思想家们,形成了无神论、人文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基本观念。但是,几乎没有一位黑格尔左派宣称自己是黑格尔的追随者,有几位还公开批评黑格尔的哲学。黑格尔左派对黑格尔的批评导致一个全新的领域——关于黑格尔和黑格尔理论的文学作品。
20世纪黑格尔哲学开始复兴。主要原因,一是发现黑格尔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之一,二是黑格尔的历史观开始复活,三是黑格尔辩证法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认同。将黑格尔的理论重新带到马克思经典中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乔治·卢卡斯的《历史和经典概念》,掀起一股重新了解和评价黑格尔的著作热,黑格尔的复兴也引起对黑格尔早期著作的兴趣。现代美国的哲学家也明显受到黑格尔的影响。
黑格尔一生著述颇丰,他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精神现象学》。代表作品还有《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等。其中,有关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美学和哲学史的著作是在他去世后,根据他当年演讲时学生所做的笔记汇编而成。
思想产生于理性的思考,但思想之中包含着激情,伟大的事业需要激情来推动。黑格尔说:“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我们是在现实中思考,也是在激情中思考,现实与激情使我们活着,而且活得有意义。
北京明春苑
电话:010—83701573
手机短信:13522382072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