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论文革之起因

火烧 2010-08-1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本文分析论文革的起因,探讨阶级矛盾与工农联盟的关系,涉及思想改造及毛泽东与领导层的矛盾,揭示文革爆发的深层原因。

 

   注:本文是《论社会革命》的续篇,请朋友阅读时注意和上篇相联系 

    在《论社会革命》一文里,我们已经详细分析近代社会各阶级的本质,正是因为阶级本质的不同,往往使得他们在革命不同期间会采取看似矛盾的立场。

     我们举一个历史事件就明白了。

     在法国大革命时,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竭结成革命联盟,封建势力与农民阶级结成反革命联盟。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几经反复,最后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的协助下,于1830年通过“七月起义”终于取得了领导地位。可是当工人阶级为争取自己的利益于1848年爆发“六月起义”,遭到过去的盟友残酷的镇压。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封建势力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共同的敌人,所以劳资双方可以联盟。可封建势力被铲除之后,劳资矛盾必然会上升为主要矛盾,这就是哪个阶级掌握政权的问题,所以双方都是以死相拼。

 

     中国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大联盟分别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交锋,争夺领导权。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由于共同的敌人已经不再存在,联盟的基础自然也就瓦解了,我们要记住:中共的政权是建立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的。

    农业是工业的基础,但这只是从社会生产方面来说的。对于工业化生产方式来说,农民阶级是个残留的阶级,它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因为它的生产基础是小经济。工人阶级则是大工业的产物,因为所代表的生产方式不同,他们的阶级要求也就不同,农民阶级想保留私有制,工人阶级想消灭私有制,这种利益的根本对立会在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从而产生对权利的争夺。

   中共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可是它所借助的力量主要来自于农民阶级,而农民就是封建意识的主要载体。因而中共在获得政权之后,它建立的官僚体系不可能不被封建意识浸染,从而逐渐腐化。

  这就是毛从延安时期开始就一直提倡思想改造的原因。同时也是文革爆发的根本原因之一。

文革的另一个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抬头,这发生在领导阶层。

我们必须讨论毛和LD的关系,要讨论文革,饶不过这个问题。

 关于L毛之争的文章,我们已经看到很多了,所以我们不再去抠历史细节,而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我们讨论的基础是:毛作为一个领袖来说,代表工人阶级,建国后的政策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他出生于农民,而且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

问题是:L代表哪一个阶级?

L代表工人阶级吗?不,他不代表工人阶级,虽然他早期主要从事工人运动,那只是说明,他要利用工人阶级,就象毛利用农民阶级一样。

那么L同样作为一个领袖,代表哪一个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从建国后实施的经济政策来看,他即赞成工业化,又不反对剥削,他不反对私有制,这一点,大家稍微查阅历史就明白了——这是典型的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

要知道,民族这个概念首先诞生于资产阶级,是本地资本为了反抗外来资本的压迫而提出的口号,民族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斗争无非是——究竟是本地狼还是外地狼吃羊的问题。

民族资产阶级要想获得发展,要想能牢固的剥削本国的工人阶级,必须首先使国家获得独立。

工人阶级要想获得解放,同样要先使本民族获得独立,建立独立国家。

这就是工人阶级有可能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原因,这和法国大革命的劳资联盟类似,不过,中国的这种阶级联盟是为了推翻外来资本的压迫。

一旦反帝的革命获得成功,谁掌握领导地位呢 ?

在中国,这种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表现为毛L两个领袖的斗争,这往往会使我们产生错觉,他们似乎是在为个人的地位而争夺。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错觉,是因为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因为中国的封建社会不断的该朝换代,可是社会结构总是在自我复制,也就是说,朝廷不断更换,可是封建社会制度本身不变。所以,人们认为中国历史是静止的,一切社会现象都是过去的重现。

这就是人们把毛看作皇帝的原因

如果不联系毛和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只是孤立观察他的行为,又因为封建社会在我们思想意识刻下的烙印,的确很容易认为:毛就是个皇帝。

这就是学习中国历史所带来的副作用,,因为中国历史非常特别,我们很难看出它的变化也符合辩证法,相反,它好象是静止的。如果一昧深钻中国历史,又没有掌握科学的历史观,很容易走进死胡同。

这就是袁腾飞之流走上岔路的原因。

所以,从L本质上来说。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虽然他能背出很多马列理论。

相反,他是一个三民主义者,是孙中山的追随者。

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外来压迫,可是不反对私有制,不反对剥削。

毛L最后不可能不分裂。

 

如果这个分析还不能令人信服的话,我们再分析L在不同时期的行为表现。

大家知道,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纲。L功不可没。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毛泽东思想法,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节选自《论党》——L著)。

可是在大跃进失败之后,L提出把“毛泽东思想”从党纲里取消。

请大家仔细推敲一下,L想干什么?仅仅是对毛的个人地位挑战吗?

不会这么简单,领袖和常人不同就在于,他们不会计较个人得失,反过来说,过于计较个人得失的人一定成不了领袖。领袖不属于他自己,他首先要考虑的是阶级利益。

那些把领袖之争看作个人权利争斗的观点简直就是把领袖庸俗化了。

假如L真的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按他的解释,“毛泽东思想法,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那么,他为什么要把“毛泽东思想”从党纲里取消,为什么要取消它的指导作用?

 “毛泽东思想”究竟是什么呢,是一个理论体系,什么理论体系呢?马列理论在中国的深化,如果说,马列理论是一个胚胎,它在中国这个环境里发育成的生命体,就是“毛泽东思想”,它其实就是马列理论,无非贴上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标签。以毛的名字来命名,是因为毛起了关键的作用,仅此而已。

我们也知道,后来L也开始向毛的领导地位发起了挑战。为什么?难道L不是接班人吗?

如果说,因为觉得毛对经济工作不太在行,让L来负责经济,那也没什么,可是为什么,要取消指导性思想?

——反对“毛泽东思想”并不等于反对马列理论,很多人都这样说。

可是,既然“毛泽东思想”本来就是马列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简单的说,是在中国的改头换面。你说反对“毛思想”却不反对马列,恐怕没有人相信。

——L只是反对毛个人的思想,毛个人的思想又不是马列理论,也许有人这样解释

可是我们本来就没有讨论毛个人的思想,毛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我们也不关心。我们只关心以他取名的思想体系。

以L丰富的理论知识,严密的逻辑思维,不可能不发现他自己的行为前后不一致,也正是因为他具备领袖应该有的一切素质,所以在毛的眼里,他是一个可靠的助手,但是如果他要转换方向,又会是一个可怕的阶级敌人。

所有这些分析的结果,都表明了这一点:L想易帜,通过取消“毛思想”来间接的修改总路线,简单的说,偏离马列道路。

他的意图被毛发现了。

在对党内犯错的人,毛有一句著名的话“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国民党战犯,他实行了大赦,对受灾的百姓,他流过泪,从毛的诗歌里也看得出,他是一个感情很丰富的诗人。

这些都说明,毛的本性不是心狠的人,可是他为什么不给L机会呢?

毛L之争实际上是两条路线的斗争,是两个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而阶级斗争是不可能调和的。L一旦获的领导权,工人阶级必受压制。这就是毛决意要除掉L的真实原因。

为什么毛要给D机会呢?

D和L的区别就在于:他并没有完整的理论,也就是说,D是一个感觉主义者,对未来并没有明确的方向,以百姓的话来解释,他比较实惠,重视眼前利益,改革开放的方针就是“摸着石头过河”,错了重来就是了,最典型的的例证就是“猫论”,八十年代的歌曲“跟着感觉走”也是反映当时人们对未来的迷茫。从他后来的讲话可以看出,他总放马后炮,“十年改革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句话是总结而不是提醒,事先为什么不预防呢?

因为D在理论上有些欠缺,所以毛担心他可能会偏离方向,同时也正因为他的弱点是理论不足,所以他不会犯原则上的大错,所以毛要给他机会。

而L则是明知故犯。

关于毛对L和D的态度我们分析完了。

 

现在我们分析毛为什么要整治知识份子。

“文革”是一场意识形态的革命,必然要波及知识界。那么,是不是整个知识界都被整治呢?

不是,在知识界要发动文化革命,必然要知识份子也参与。不可能所有的知识份子都被批斗

那么是哪些人被批斗呢?

我们还记得那时侯的话,“反动学术权威”——主要是批斗学术权威。

六十年代的知识份子至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民党执政期培养出来的专家学者,解放前读得起书的人家很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是风毛麟角,所以,他们的待遇在国民党时期是很高的,他们就是权威。

还有一类是建国后中共自己培养出来的年轻知识份子,五十年代中国利用原有高校的资源,新建立了一大批高等院校,现在年龄七十上下的老专家们就是这时候培养出来的——对那些说毛不重视知识的人而言,这简直就是一记耳光。

“文革”期间,这些年轻的知识份子不可能受到冲击,因为他们还正处于小字辈阶段,既不是权威,也没有受到群众的敌视。

冲击的重点是“学术权威”。

“文革”是一场群众运动,那么就是群众自发的整治这些专家了,问题是,群众为什么要整治他们?难道群众不知道人材的宝贵吗?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知道哪些人有没有问题。

被冲击的专家权威们有什么问题呢?

 

在《关于各阶级本质的思考》里,我们已经大致阐述了中国知识份子的特点,现在我们还要多说几句。

因为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开创了科举制度,这就出现了一个以读书为职业的特殊群体,国家给他们优厚的俸禄,所以中国的知识份子和西方的有很大不同,西方的知识份子很多本身也是劳动者,或者职业与劳苦大众很接近。他们与劳动者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例如法国的卢梭,俄国的高尔基等。

相比之下,中国的知识份子要舒适得多,因为他们自认为是“宰相根苗”,理想就是“择明主而侍”,所以他们远离劳动者。“五谷不分,四肢不勤,登山则气迫,涉水则足痉”,“手无缚鸡之力”,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他们是被娇惯的群体。

请问:在这种环境下生活成长的知识份子,和普通群众能合的来吗?他们平时的言行能站在普通群众的立场吗?

当然,因为时间久远,我们现在永远不知道那些人的思想了。

 

但是,“窥一斑而知全豹”,我们可以从当代专家学者的言行得到启示。

 

请看下面几句话

“说到城市贫民窟问题,我的观点很彻底,我强调贫民窟的必然性,城市不可能没有贫民窟,古今中外统统如此。”

——这句话是谁说的呢?当今北大教授郑也夫

“不能因为有些人喝不起水,就不提高水价。”

——去年7月16日,在一场“解读水价问题”的小型论坛上,有专家语出惊人

““钱” 根本就不是人类发明的,它是神授的,神通过人类的精英将“钱”这个伟大的工具传授给人”

——经济学家杨百揆的高论

 

看到上面这些专家的高论,大家会有什么感想?

如果政府允许群众自发起来冲击当权派,他们会不会冲击这些专家?

——请不要告诉我们你不会 ,你一定会狠狠的出口恶气 。

 

我们可以推测,受冲击的就是这种专家——把自己放在民众的对立面。

中国传统的知识份子,就其所受的教育来说,剥削思想是比较严重的,更倾向成为剥削阶级的一圆,这就是他们在运动中容易受整治的原因。

 

现在我们可以断定了,在六十年代,中共的政权机构出现两种倾向,上层,以L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企图掌权。中层,官僚阶层开始腐化——封建势力开始抬头。

这两个因素都可能导致工人阶级领导权的丧失,而毛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所以,他必须反击。

“文革”因此爆发。

而对知识界的运动性质则不同,毛主要是希望对其进行思想改造,使其改变阶级立场,所以,运动的重点并不针对知识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