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需要的核心思想:辨证法
文章强调辩证法在社会思想政策中的重要性,指出其在分析矛盾、融合传统与现代、左派与右派等方面的价值,主张走中间路线以实现长远发展。
中国人最需要的核心思想:辨证法
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称为自然辩证法,是对客观世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规律的全面总结。不过,前缀“自然”似乎会给人造成辩证法只是论述自然科技的误解,而且据说87年,自然辩证法被该名为科学技术哲学;90年代,黄顺基,赵大椿等已用“科学技术哲学”代替了“自然辩证法”。不过由于在笔者看来,由于辩证法在社会思想政策等领域的巨大应用价值,不但改为科技哲学是不可取的,反而最好是去掉“自然”这前缀两字,简称辩证法为好。
当然有些人或许会认为无这个必要,更认为辩证法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比如以前有人写了“辩证法与放屁”,试图证明辩证法无用论,而且许多人也深以为然。对此笔者只能说,辩证法无用论只不过是人们缺乏对辩证法的深入具体理解,不懂得如何应用好辩证法的误解罢了。就笔者的学习体会,起码辩证法在社会思想政策等方面是极具应用价值的,有了他,许多思想政策的争论就会变得没有意义,许多思想政策的失误就能得到减少。比如:
1,按辩证法的矛盾范畴分析,每件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坏的一面。那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医与西医,左派与右派等等都各有其优,缺点。简单地争论那样更好是没多大意义的,实践中单方面地采用那一样都是不足取的,最终只能是多走弯路。
比如传统文化中的科举制,虽然其在后期实践中出了很大问题,但从早期的积极意义,源自科举制的西方文官制度等等方面可以看出,科举制的基本架构制度还是好的,不好的主要是考试内容和具体执行方面而已。但我国以前却是一废了之,结果近年来又重新实行类似于科举制的公务员考试了。而左派,右派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等在其实践中都曾经取得过巨大的成功和失败:如左派在苏联,中国早期的成功和后期的失败,右派在西欧,美国的成功与东欧,拉美,南美等的失败。反之中国的改革开放,东亚等则既非完全的左派政治,经济制度政策,又非完全的右派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反而取得了相对长远的成功,加上西欧,美国的成功也是相当程度上采用过类似左派观点的制度,政策的结果。因此实践证明左,右争论是意义不大的,一个国家社会要想长远成功发展,只有适时,适宜地采用各自的长处,摒弃其短处,走中间路线确是最佳的的选择。
总之,根据辩证法的矛盾论看来,由于事物总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那么就既不能只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而不加分析选择地完全应用;也不能只看到事物坏的一面而不加分析选择地完全抛弃。
2,根据辩证法中“度”的概念分析,万事不能过度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好事也会变成坏事。比如近年来为什么要讲究国民经济适度增长呢,就因为过快增长就会产生巨大的副作用,结果反而会变成坏事。而企业发展也一样,改革开放以来就有许多企业因为发展过快或过度多元化而陷入困境,甚至倒闭。还有西主的福利制度虽好,但很大程度上也是过度利于受益人,以致一定程度上成了养懒汉制度,增加了社会发展成本,最终不得不试图改革。反之我国改革前期很大程度上过度地削减了国民福利,虽然减轻了经济发展成本,却产生了相当的社会问题,结果现在又不得不重新加强社会保障了。 不过希望以后不要加强得过份才好,像西方那样最后又削减国民福利就不好了。
3,根据辩证法中“内容与形式”的范畴分析:教育内容(也即课程)才是学校的根本决定因素,而校舍等只是不具决定意义的学校的形式而已,但我国许多大学等却不断翻新校舍等,甚至建设什么大学城,教育内容(也即课程)却更新缓慢,以致学生学非所用,实是教育政策的失败之处。
4,辩证法中"原因与结果"也很有指导意义:按辩证法看,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等等。而这就对人们认识事物的因果关系带来了相当困扰。比如大国兴衰方面:
大国崛起与衰亡的原因应当说是很复杂多样的:其一方面往往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结果;同时这些多种原因中又有主要原因,次要原因之分;同时某些原因只能在特定历史,环境中才能起作用,有些原因又能长期有用。而许多人由于认识有限,往往将大国兴衰的某个,某些原因当成其全部原因;或者将某些只能在特定历史,时间,环境中才能起好作用的原因当作长期都能起好作用的原因。比如以前新文化时期,许多人就将传统思想文化当作中国衰亡的全部原因,一废了之。结果现在看到传统思想文化在东南亚等的稳定社会发展等作用,又试图复兴传统思想文化,重读“论语”了。而建国以后许多人又将苏联的制度当大国崛起全部原因或是长期都能起好作用的原因,结果中国苏联的实践证明,苏联的制度也起不好长期作用;而改革中期(甚至现在),又有许多人将民主制度,经济自由化等看作西方国家成功的全部原因,而将苏联的制度当作建国以后发展失败的全部原因,大力鼓吹民主制度,经济自由化;结果东欧,拉美,南美等的失败又证明民主制度,经济自由化等也只能是西方国家成功的一部份原因,同时也只是在特定历史,时间,环境中才能起好作用的原因罢了。
5,辩证看待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自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入,传统的“利他主义”思想逐步受到冲击,利已主义尤为极端利已主义盛行,以致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尽管在官方媒体上总是还在宣传“利他主义”,但在公众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利己主义”思想却在大量泛滥,好像难以改变。
不过奉行利已主义,只考虑自身利益的思想行为,是否真的完全有利于其自身呢?在笔者根据“联系和发展”这个辩证法总观点等分析看来,许多时候最终结果都是未必的。比如:
近年来许多产品质量方面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生产者只考虑自身利益,不考虑消费者利益的结果,而问题爆发出来后生产者的利益却相反地受到了较大的损害,不是产品销量大跌,就是关闭或倒闭了事了。
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高官的贪污受贿问题得到查处,在一定程度上了说明贪官们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国家社会利益而贪污受贿的行为,最终害了他自己,自己利益反而大损,甚至可能得不到保障了。
还是其他更多害人终害已的例子就不一一例举了。
因此就事实看来,太过贪心的利已主义,最终结果反而往往会害了自己;真正聪明的利已主义,反而宜实行适度的利他主义,适当地考虑一下他人的利益,不要过份损害他人的利益。只有这样其自身利益,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维护,得到更长远更多的好处啊!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人太缺乏辩证思想,凡事常走极端,以致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错误,使中国走了不少弯路。虽然现在摸着石头过河,误打误撞地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比较符合辩证法的中间路线,也取得相当的成就。但由于现在许多中国人上还是缺乏辩证思想,因而现实中许多方面还有种种不足,或争论不断,存在着较大的发展隐患。因此若只是复兴儒家思想等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只有重新学习理解,研究发展辩证法,将其作为核心思想来分析古今中外各种思想,文化,文明的优缺点,或及适用时间,环境等,综合其中的优点,形成新的中华思想文明体系,并指导各项具体政策,制度的建议完善,适时,适地得用好制度政策等等,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陈健敏
水针发展研究工作室
很赞哦! (1030)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