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成立“技术与使用劳动合作社”的设想

火烧 2011-05-20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文章探讨技术与使用劳动合作社的设想,以开源软件如Mozilla源代码为例,分析其发展背景与模式,强调开放知识产权与自由技术运动的兴起。

成立“技术与使用劳动合作社”的设想

这种技术与使用劳动合作社的特点是不受资本的控制。他产生的历史条件是,技术工作由严重地依赖于物质装备转变为更加地依赖于劳动者的劳动本身。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信息技术的生产资料——电脑已经成为一种能够简单获得的生产资料。技术劳动更多地是体现在对程序的编制之上。因此,以软件设计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活动已经变得更加适合技术劳动合作社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不乏成功的先例。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互联网浏览器Firefox,是由Mozilla浏览器开发而成。而Mozilla浏览器是一个由擅长软件开发的志愿者开发出来的源代码开放的软件。所谓源代码,就是一个软件的全部技术。掌握了源代码,就相当于掌握了关于这个软件的全部技术诀窍,全部知识产权。源代码是一套软件的商业价值的核心。是技术价值的主要部分。

那么既然这套软件如此优秀,源代码的价值如此之高。为何众多的开发者愿意与全人类分享自己的技术,并且愿意持续地对它进行改进、扩展、完善呢?

通过不断地检索资料,最终通过wiki百科,我们找到了Mozilla源代码组织的创始人:Mitchell Baker (Chair),Brian Behlendorf,Brendan Eich,Joichi Ito,和Bob Lisbonne。那么,这些人是在何种精神的感召之下,才使用“开放源代码”这种与“保护知识产权”相对立的方式发展软件的自由技术和商业运动呢?

其中Baker是一位法律专家,是AOL下属Netscape(网景)公司的法律部的元老高级雇员。密切参与网景公司的Mozilla项目,撰写Mozilla的公共许可文件。之后成为网景公司发起的mozilla.org网站的负责人。之后由于网景母公司AOL公司的裁员,Baker被从公司开除。但由于mozilla.org是一个网景公司外部的组织,因此Baker依然以志愿者的身份服务于mozilla.org。

2002年,Baker被自由源代码软件基金会(OSAF)所雇用。这个基金会是由设计莲花123电子表格软件并获得成功的Mitch Kapor设立的。但是OSAF中也包括Andrew W. Mellon基金会的投资。从Kapor的人生经历来看,他是具有一定的反资本主义倾向的。因为他在创业之前一直从事心理咨询和低级程序员工作,只是由于抓住了机遇才获得成功。因此OSAF所倡导的自由源代码运动是比资本主义所倡导的封闭的软件知识产权运动更高级的一种制度。

2003年,由于美国在线AOL经营不善,它关闭了网景部门,从而中断了对Mozilla项目的支持。这下子,Mozilla彻底独立了。这迫使Baker它们组建了Mozilla基金会,一个非营利的独立机构。

之后Mozilla基金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融入商业市场,成立了Mozilla公司。并从与Google的长期合作中获得了巨大利润。

Mozilla项目的开发采取的模式是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在一个网上虚拟社区的协调之下分别进行开发,并由最终的Mozilla基金会所决定哪些代码可以融入源代码之中。

另一位元老Brian Behlendorf则是一位出生于1973年的程序高手,自由软件运动的重要成员之一。根据开源软件、自由软件运动的精神与实践来看。从服务器的Apache、数据库的MySql,到操作系统中的Linux,这些软件的广泛应用都为各行各业的创业者降低了成本。以Google为例,如果他们的15万台服务器都使用付费软件,那么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因此,开源软件促进技术创新的展开,而资本主义的软件开发方式则抑制了软件的开发与完善。这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开源软件倡导者们的主流意见。

Mozilla基金会为其自身制定了独特的规则:

我们是全球的社区,拥有成千的相信科技力量丰富人类生活的成员。

   

我们是公益组织,致力于为全世界用户提升互联网使用体验。

   

我们还是一项开源项目,代码被全世界分享,共同恪守Mozilla宣言。

Mozilla宣言

   

    作者:Mitchell Baker

    原作版本及日期:v.0.9, 2007.02.13

    翻译:张羽,宫力

    翻译版本及日期:v.0.3, 2010.12.27

    引言

   

    互联网作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增加。

    Mozilla是一个全球化的社区。社区成员们坚信开放,创新,和机遇是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一个社区,我们从1998年开始为确保互联网的发展造福所有用户而共同努力。我们因创作Mozilla Firefox网络浏览器而广为人知。 Mozilla基于社区创建世界一流的开放源代码软件,并且开拓各种新式的合作活动。我们志同道合,致力于改善广大互联网用户的上网体验。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总结出一系列准则并相信它们是保证公共利益和商业活动能够受益于互联网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在以下的Mozilla宣言里列出这些准则。 这些准则并非自行可以实现的。互联网的开放和参与需要大家的个人努力,团队协作,和发挥领导作用。Mozilla基金会承诺推行Mozilla宣言里制定的准则。我们邀请更多的同仁加入我们,共同奋斗使互联网变得更好。

    准则

   

    1. 互联网是现代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教育,交流,合作,商业,娱乐,以及整体社会的关键组成部分。

    2. 互联网是全球公共资源,必须保证开放性和可用性。

    3. 互联网应该丰富人类生活。

    4. 用户的网络安全是基本要求,不可忽视。

    5. 互联网用户必须能够按照个人意愿决定如何使用互联网。

    6. 作为公共资源的互联网其有效性取决于在网络协议,数据格式,以及内容上的互联互通,创新,和世界各地用户的自主参与。

    7. 自由和开放源代码软件有助于互联网作为公共资源的持续发展。

    8. 透明的社区流程有利于提升社区的可参与性,责任制,和诚信度。

    9. 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商业化参与有众多优点。维持商业目标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至关重要。

    10. 扩展互联网的公共利益层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值得我们赋予时间、精力,和承诺。

    推行Mozilla宣言

   

    推行Mozilla宣言里的准则有多种途径。我们欢迎广泛的活动并期待参与者发挥像在Mozilla其他项目中那样的创造性。对于尚未深入参与 Mozilla项目的个人,支持宣言的最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Mozilla Firefox以及其他体现Mozilla宣言准则的产品。

    Mozilla基金会的承诺

   

    Mozilla基金会承诺支持Mozilla宣言。具体地,我们将会:

    * 建立和支持符合宣言准则的开放源码技术和社区;

    * 开发符合宣言准则的优秀消费类产品;

    * 利用Mozilla在知识产权(诸如版权和商标),组织机构,资金,和声誉等方面的资产使互联网保持为开放的平台;

    * 提倡为公共利益创造经济价值的模式;

    * 并且在公共言论中和互联网业界推广Mozilla宣言。

    Mozilla基金会的部分活动,目前包括消费类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主要通过基金会全资子公司Mozilla公司进行。

    邀请

   

    Mozilla基金会邀请所有支持Mozilla宣言准则的同仁一起探索,将宣言里对互联网的构想变为现实。

   

   

Mozilla宣言是一种对社会的承诺。Baker通过给Mozilla基金会撰写并规定这个宣言,规定了Mozilla参与商业的方式。虽然Mozilla可以营利,但他盈利的目的必须是符合这个宣言的,必须是能够人们的公共利益、为网络提供更高的可用性、丰富人类生活、提高志愿者的参与性、提高透明性、责任和诚信。为了这个目的,从而值得志愿者们为之付出时间、精力、热心和承诺。

我们看到Mozilla公司在基金会的指导下的运作的盈利方式基本上是符合其宣言所倡导的精神的。例如他们将Google作为自己默认的搜索引擎,一方面打破了微软的垄断,一方面提高了网络的实用性。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是符合其宣言精神的。仅这一项,就给Mozilla带来了超过50%的年利润。

Mozilla在中国的商业模式依旧是良性的。包括淘包上的包含有Mozilla标准的包、T恤衫等商品。与企业合作制作企业定制的浏览器等活动。Mozilla没有在其浏览器上设置广告,恪守其自由软件运动的宣言,这也是人们喜欢他的原因。

                                        

    

从分析Mozilla和Firefox的成功中,我们看到了“技术劳动合作”在技术开发中的可行性。类似的例子还是很多的。例如我们经常用于下载软件的Emule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开源软件。

从我个人对开源软件的使用中,现实的感受是,开源软件的开发是以用户的利益为最终目标的。在开源软件中,你看不到广告,看不到因为商业利益而制造的障碍。你能够感受到的,就是用最便捷的方式达到你的目的。你可以用非常低的配置,达到与高端配置的机器同样的效率。我曾经使用过Ubuntu操作系统。我发现这个操作系统在应用中的表现是非常优秀的。然而限制他的应用的最大问题不是它自身的性能。而是因为别人和同事都在使用windows和word。为了保证最大的一致性,为了使用QQ,我不得不回到windows系统,忍受Windows系统带来的慢速体验。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Linux操作系统能够在商用操作系统领域取得广泛的成功。

仔细地分析Mozilla项目开发的前前后后,我们能够发现这样一些特点。

一、            Mozilla是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开放源代码只是根据软件开发的特点为了实现所有的劳动者都有机会和权利参与到软件开发劳动的一种必要条件。软件的代码就是劳动者的劳动对象。软件的编写,尤其是大型软件的编写是许多人集体协作的成果。为了实现集体的协作,软件在它的生命周期中要经历不断地版本升级。要经历开发——使用——升级开发——使用这样一种循环。如果不进行源代码开放,就无法实现众多劳动者之间的协作。软件开发的协作的一个特点就是后来的人总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进行开发。如果不是依照这个“站在巨人的肩膀至上”的规律进行开发。那么软件开发的效率将降低到原始程度。

二、            分享劳动中的技术。分享劳动中的技术是进行劳动合作的前提。在劳动中分享劳动中的技术,这样的生产就是所谓“社会化的生产过程”。协作、分工与技术分享这三个要素的同时存在是造就“社会化的生产过程”的三个支柱。在分工中,某个劳动者可以专攻一项技术环节,从分工中提高生产效率。在协作中,被分工打散的生产环节重新组合到一起。在技术分享中,参与生产的每个人分享到同等价值的技术秘密。劳动者在获得了生产过程中的完全的知识之后,就能够对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协作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优化。

三、            用活劳动赚钱。在开放源代码的软件项目中,软件代码本身已经完全公开,没有任何商业价值可言,但本身是充满了使用价值的,每一个用户都可在自己拥有足够知识能力的条件下,对其施加自己的劳动进行编译形成使用价值。源代码作为一种死劳动是不能够给软件的开发者带来利润的。我们将已经固化的源代码称作死劳动。但是采用融合了固化的死劳动的服务,例如为某个企业用户开发适合其需要的升级版软件,却可以赚钱,因为开发者付出了劳动,对源代码进行了特定的加工。消费者购买的是劳动者付出的活劳动——开发升级版软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用死劳动赚钱与用活劳动赚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以微软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企业将劳动固化为知识产权,他们能够在没有任何劳动者参与的情况下,依靠出卖从劳动者剥削得到的死劳动而获得剥削利润。以Firefox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企业,却只能通过劳动者的劳动从劳动的服务中取得劳动报酬。显然用活劳动赚钱是离不开劳动者的劳动的。我们将认识到,用活劳动赚钱是对于劳动者更加公平,更有尊严,更能够消除剥削和两极分化的制度。

四、            开放源代码的开发者也是使用者。他们是为了让软件更加好用而进行软件开发的。他们并不企图通过用户对软件的使用来赚钱。他们是通过对用户进行软件服务来获得劳动报酬的。对于他们来说,给软件设计一个植入式广告并不能让软件变得好用,更不能使用其来赚钱。然而对于私营企业,只要能够让软件赚钱,适当的广告是必要的。

五、            总结以上的特点分析。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软件企业遵循的法则是从货币到货币的循环。而开源软件遵循的法则是以社会和用户的最大发展为目标,并采取“按劳分配”的方式维持自身的生存,并将生存作为满足社会发展的目标。

六、            如果我们对第五条总结出的原则进行演绎推理就可很自然地得到如下的逻辑。从货币到更多货币的循环要求资本主义企业将“物”作为起点和终点,对“物”进行发展和扩张;并且努力将“非物质要素——人的活劳动”转变为“物质要素——脱离人的知识产权”;并且在软件的再开发中设置层层保密限制让人们无法触及其技术核心,更谈不上技术的分享;并且剥夺了每个人的劳动的权利。

七、            与第六条相对。从人到更完美的人的循环要求社会主义企业将“人”作为起点和终点,对“人”的能力和知识进行发展和扩张;并且保护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财富——劳动本身,不断地将技术分享、分工、协作等优良文化引入到企业之中,实现劳动者个体和劳动群体的发展和扩张,使用完全开放的源代码制度,让每一个感兴趣的劳动者都有权利进行劳动,并且能够免费得到前人的劳动成果,从而有机会依靠自己的劳动为其他有需要的人进行技术服务。最终尊重了每个人的劳动的权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开放源代码制度虽然年轻,但是它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当人们了解了开放源代码运动所蕴含的人类高尚情操,并通过使用感受到开发者通过对软件的精心设计与维护展现的对人类的关爱之后。喜欢上这个运动本身,也就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情了。人们为何要穿着印制着“Firefox Mozilla”小狐狸标志的T恤衫呢?难道是为了给他们作广告吗?不是的,人们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发扬“Mozilla”精神——一种高尚的、无私奉献的、有益于全人类的并且能够让自身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精神。这种精神与雷锋精神又有什么区别呢?

与此相反,一些很差的品牌为了给自己进行广告宣传,而夸张地将自己的标志印在显眼的商品位置之上,并且不注意美观。对于这种行为,我自己的应对方法是:商品留下,商标撕掉。

我们上面对Mozilla的分析,认识到Mozilla是一种从“人”到更加美好的“人”的软件开发制度。基于其在社会之中的共性,以及其自身的特点。我们构思一种“技术与使用劳动合作社”。

这种合作社应当是属于大共产主义范畴的新制度。我们并不停留在某个共产主义的制度的定义之上。我们有权利对制度进行不断地创新,让制度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符合新的社会发展形态的需要。制度的不断革新,也是一种不断的革命。

因此我们提出“技术与使用劳动合作社”,并计划将这种制度应用于给农村提供适用的经济的技术之上。

我们这样做,是因为合理的技术规划能够给农村的水利建设提高效率。我们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科研院所有大量的技术成果闲置。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却急需适用技术。这是刘老石乡村建设实践所发现的问题之一。为什么我们不能够采用“技术与使用劳动合作社”从一个新的角度开动我们的头脑,为社会中最缺乏技术的群体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简单研发呢?

既然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那么我们中国人难道就没有志气做的和外国人一样地好吗?

   

合作社制度创新QQ群:2647267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