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王本纪(上)
人民王本纪
(高卧故园)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今我所谓人民王,乃有别于列朝之君,人民王者,天下为公也,列朝帝王者,家天下之谓也。彼等尚有本纪传世,而我堂堂亿万人民之王岂可无文。又王崩尔来三十有四年矣,其间褒贬莫衷于一是,小民至今悬其神貌于厅堂,宵小不息厚污其史迹于中外,王究何如人哉?后生小子不敏,深惧我中华是非莫辩,雄心泯灭,不揣浅陋,作此本纪。
王生湖南湘潭韶山,姓毛,名泽东,字润之,其先祖毛太华,洪武初征南澜沧,十三年乃迁湖南湘乡,后十年,二子徙湘潭之韶山,处湘潭、宁乡、湘乡三县之交,遂世代务农,二十传乃至人民王。王之母因惧其夭,抱王至一石观音小庙,拜一巨石为干娘,故王之小名“石三伢子”,石生故事一如美猴王,性情不羁亦颇类,王曾以猴自况。王少时于乡塾读六年孔门之书,后考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颇信康、梁之说。作《七古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王年十八初游长沙,以头名入湘乡驻省中学,始拥孙逸仙之主张,响应革命,投笔从戎,半年而革命成功,遂入湖南一师续求学问,得遇良师贤岳杨昌济,王读书之余好广结豪杰,筹建新民学会,英才毕至,天下大事尽在挥洒之间。王擅填沁园春,其《长沙》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王毕业之年,赴京筹湖南籍学子赴法,任职北大图书馆,得李大钊教益,羡慕俄十月革命。其明年王转途回长沙,响应五四,编《湘江评论》,拟雄文《民众的大联合》。其母故,王于灵前和泪撰《祭母文》,其辞曰:“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洁净之风,传遍戚里。”,读之断人肠。岁末,王复至京师,谋驱军阀张敬尧出湖南。次年赴海上,唔陈独秀,共论主义,返长沙办文化书社以传播之,成立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与社会主义青年团,与新民诸友多论“立主义”。岁之末,娶杨开慧,王曾作《虞美人枕上》述其初恋之状: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剩有离人影。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王年二十八,出席中共一大,席间寡言,少有空谈,闲暇则踱步于室,有不知者以为迂,古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岂虚言哉!回长沙创湖南自修大学,得夏明翰而教之,建中共湖南支部,其明年,成立湘区执行委员会,粤汉铁路工人、安源路矿工人、长沙泥木工人罢工由是而起,遂遭军阀赵恒惕悬赏缉拿,王别长沙赴上海中央。临别作《贺新郎别友》赠开慧: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千古知己红颜睹此词,能不为之泪纷飞乎!王于三大入选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任中央局秘书,受国民党总务部副部长林伯渠托,回长沙筹建湖南国民党。
王年三十一,出席国民党一大,入选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等职,元老叶楚伧极力排斥,王愤懑成疾,回湘养病,发动农民,叶小人得志,宴饮为贺。以此知君子固穷,难免窘于一时,虽智谋如王亦不免于受厄。次年回广州筹备国民党二大,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撰《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王年三十三,出席国民党二大,继续当选候补中央执行委员。蒋介石起中山舰事,王与周恩来等力主反击未果,遂失代宣传部长之职,转任国民党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迁武汉称“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国共分裂大雨欲来,王心苦闷,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词中毫无生机,一片萧瑟。次年,王考察湖南五县农运,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欲辩农民起义千年之大污,蒋、汪政变,屠戮工农,遂有八一南昌之首义。中央召开八七紧急会议,王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王之词《西江月•秋收起义》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怎奈何秋收起义受挫,王遂进军罗霄山脉,创建井冈根据,王之词《西江月井冈山》道其井冈创业之艰辛曰: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王旋即遭撤销政治局候补委员。
王年三十五,与朱、陈南昌起义残军会师于江西宁冈砻市,两军合编成工农革命军,王任第四军党代表、军委书记,六大入选中央委员,王倡“工农武装割据”,手定井冈山《土地法》。王年三十六,军阀开展,王作词《清平乐蒋桂战争》: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王乘乱下山进军赣南、闽西,开辟新根据,定兴国《土地法》。红四军七大,王意见受阻,失前委书记职,赴闽西休养。中央九月来信支持王,通过古田会议一举纠正四军歧见。
王年三十七,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撰《反对本本主义》,终身奉“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新组红一方面军,王任总政委、总前委书记,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粉碎第一次“围剿”,填词以贺之,其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曰: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王年三十八,粉碎第二次“围剿”,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述其战斗情状曰: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各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同年,粉碎三剿,王于赣南会议受排挤,被责“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苏维埃一大当选主席。
王年三十九,告病至江西瑞金东华山古庙休养,彭德怀攻打赣州失利,赴前线为其解围。日寇侵犯日深,拟《对日战争宣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反对国民党出卖淞沪协定通电》,王于宁都会议再受打击,被撤一方面军总政委,遂前往福建长汀养病。
王年四十,临时中央在上海无处容身,居无定所,迁至江西,反“罗明路线”,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尔。王专力查田,撰《怎样分析农村阶级》,有做调查,有《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皆从实际出发,反被污为富农路线。
王年四十一,长征,湘江之战损失惨重,湖南通道会议,王主红军放弃原定与湘西二、六军团会师,改道贵州。次年遵义会议,王之地位复牢,遂挥师四渡赤水,巧渡金沙,飞夺泸定,会师懋功。国焘南下,党军分裂,王出陕甘,达吴起,长征大业遂成,潜龙腾渊,颇觉长缨在手,有终缚苍龙之志。王有诗《七律长征》咏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云殷武丁旧劳于外,故而知民疾苦,润之艰巨远甚武丁,后遂终身体恤小民。初至陕北,即大会瓦窑堡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计。
王年四十三,渡河东征山西,回保安见美利坚记者斯诺,共论天下,遂为知己。张杨西安事变起,王主和平解决,未曾落井下石。王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驳德人李德缪见。
王年四十四,入延安,延安有王气,其城中道路成王字,蒋介石颇忌之。王旧习师范之学,遂大办学校若干,亲授课业,整理得《实践论》和《矛盾论》。其明年,撰《论持久战》,战略构思之奇伟,震惊当时。
王年四十六,发起大生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国民党欲行分裂,王正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王撰《纪念白求恩》,盛赞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王出生于乡土,辗转于沟壑,知音却遍于寰球,有记者,有医生,近闻寒春乃科学家老死于京,终身尊从王,王之感召力如此,虽百代之后,必犹有王之继业者。
王年四十七,撰《新民主主义论》,马克思主义究乃西人之学,非中国化小民不能云集相应。其明年,皖变起,项英亡,项氏好争,欠军略,久处四围之地,终至于灭亡。王发起整风,统一思想,王素习师范之学,遂有此一步,其所编辑《改造我们的学习》、《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皆教材也,批评与自我批评,即师生授受之法也。其明年,王会文艺工作者,诚心座谈,告知以贴近工农、服务工农,此乃文艺创作之不二法门,奈何人性逆反,偏有深好闭门造车者,以为贴近工农乃一大苦楚,屡屡哭诉,长篇累牍,谓之伤痕,不亦可笑乎!
王年五十,致信康生,反对防奸“逼,供,信”,康生乃一奇人,自苏来归,长于理论,主撰九评,深藏不漏。中央党校大礼堂落成,王题词“实事求是”,有深意存焉。
王年五十一,见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及驻延安美军观察组,应答自如,毫无拘谨。警卫张思德牺牲,王亲撰《为人民服务》悼之,王平生无尊卑之见,素敬淳朴,藐视权贵。王亲见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赫尔利,达成五条协定,旋即为蒋所拒。
王年五十二,撰改《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统一思想,不伤同志,对手咸服,后小平效之,未能亲撰,乔木代笔,存分歧之处事关国运。开七大,申言两个中国之命运,其雄心若此。黄炎培等六参政员来访,王与之畅谈民主“周期律”,众君子拜服。日人战败,蒋再三致电相逼,王亲赴重庆,与之谈判,龙潭虎穴之中未见气短,携旧作《沁园春雪》,会多友贤士,交游甚欢,谈笑间道义之大局已定,后蒋背约来攻,尽失天下人心。
王年五十三,国民党军大举进犯中原,内战起,王草《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见美国记者斯特朗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其豪言壮语足振奋军心民情,世人广为传播。
王年五十四,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牵制蒋军于沟壑纵横之地,运筹千里之外,其雄才大略若此,彭于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连连告捷,小河会议虽处劣势,犹转入反攻。
王年五十五,东渡黄河,因叛徒告密,城南庄遇空袭,险丧命于居,身系国运者,可不慎欤,终至西柏坡。王从容指挥辽沈、淮海、平津战役,蒋军主力殆尽。追亡逐北之际,和议声起,蒋谋缓图,王撰《将革命进行到底》。
王年五十六,于七届二中全会谋建国之规制,遏腐败之萌芽,谓之糖衣炮弹,终王一生未曾少忘。王入北平,占南京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道尽半生沧桑,其诗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王出席新政协筹备会,一时群贤毕至。王撰《论人民民主专政》,此千古未有之确论也,西人虚言民主,掩盖专政,乃虚伪之学。是年十一开国大典,前古未有之盛事也。十二月访苏,定西藏。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