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起义的理由和方法——周易正读"萃"卦注释
革命起义的理由和方法
——周易正读"萃"卦注释:
剑云拨雾
周易成于腐败没落殷纣王时期,周文王很多卦都是灭商策论。"萃"卦专论革命起义的理由和方法。
卦辞: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萃,聚集起义,亨,这是顺天道的事情。
爻辞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九四:大吉,无咎。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破译
初六:这是一段比较长的爻辞,爻辞共分为三句话。第一句是“有孚不终,乃乱乃萃。”大意是:有诚信而不能坚持到底,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就会有贤良的救世主聚集起来以求整治乱世。“有孚不终”是针对商帝而言的。商帝开国之君成汤及其大多数继任者都是很好的君王,是“有孚”之君,但到了帝辛“纣王”这一代就开始昏庸腐败,就“不终”了。君王德行“不终”,社会就会发生混乱。社会发生混乱,就会有贤达之人聚集以求救世之策,所以说“乃乱乃萃”。第二句是“若号,一握为笑。”大意为:只需要登高一呼,发出推翻暴君、改革朝政的号召,就会万众响应,就可以取得夺权的胜利。“一握为笑”是比喻,一方面是以“握拳”象征人员的聚集;一方面以“握拳”这个简单的动作象征夺权的简单和攻击的准备动作完成。“为笑”是描述获胜后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是“勿恤,往,无咎。”大意为:当大家具有推翻旧政权的共同心愿时,所采取的行动没有过错。“勿恤”,不要瞻前顾后,担忧这担忧那。一“往”无前的夺权行为。这种行为以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而言,是大逆不道的,是应当“有咎”的。而作者以为“无咎”,充分说明了作者所持的是“有德则王,无德乃贼”的政治观点,这种观点对我们判断《周易》作者将起到旁证的作用。初六爻爻象为蛊卦卦象。蛊的本义为木器中生虫,正是内部腐败的象征,故有此爻辞。
六二爻爻辞:“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引”:本义为开弓,引申为延长、导引、带领、避开、召致等义。这里用带领、领导之义。
“禴(yue悦)”:周朝夏祭名。
“引吉,无咎。”:引向完满的结局,没有过错。“引吉”是指上一爻所述的“一握为笑”的治乱行为,可译为:带领民众恢复安居乐业的环境,没有过错。为什么没有过错呢?“孚乃利用禴”:有诚信之德的人就可以利用他的高尚品德来主持夏祭。这里所说的禴是以偏概全,应指整个祭祀活动。古代祭祀的实质是为了遵循天道的规律而行人事,主祭者只能是一国之君,因此,这里的“用禴”之意也就是主持国政的意思。
六二爻爻辞大意为:“带领民众拨乱反正,以恢复过去安居乐业的生活,没有过错。有诚信之德的人就可以利用他的高尚品德来主持国家政权。”
六二爻爻象为,艮卦卦象。艮的本义为反观、回顾,对推翻旧政权的行为重新评价正是此意,故有此爻辞。
六三爻爻辞:“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大家聚集在一起却又对除暴安民的行动犹豫不决,仅仅是为世道的没落而叹息、诅咒、这样不会带来安宁和利益。占断参与这种行动也没有过错,但其事不行。
“如”:语助词,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
“嗟”:叹词,表示感叹、叹息声。
“萃如嗟如,无攸利。”聚集在一起为世道的没落而叹息,不会带来安宁和利益。上一爻辞说“引吉”,肯定了在君王无德时,可以站出来领导大家推翻暴政。但这个领导不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当好的,他需要有过人的胆识和魄力,要敢于举旗号召。如果大家都起来了,而这个领导却缩头缩尾,缺乏领袖的魄力,还企图改良而不是革命,就不行。“嗟如”就是优柔寡断的行为。大家聚集在一起对暴君评头论足,摇头叹息,最多是提出一些改良的建议,而不敢下除暴安民的决心,就是“嗟如”。这种行为不仅对改革无益,而且还容易引起当权者的猜疑和忌恨,所以说“无攸利”,既不会带来安宁,也不会带来利益。
“往,无咎,小吝。”:去组织或参加这种活动也没有过错,但会带来小的遗憾。“往”是指参与“萃如嗟如”之类的活动。“小吝”是说这种行为会使夺权的良机丧失而后悔。
九四爻爻辞:“大吉,无咎。”
带领民众拨乱反正,以恢复过去安居乐业的生活,没有过错。有诚信之德的人就可以利用他的高尚品德来主持政权。
九四爻爻辞字面含义为:“最完满的结局,没有过错。”什么“大吉”呢?作者只下了判断词,而省略了主语。这个主语我们只能从爻象中去寻找。九四爻爻象为“ ”,是晋卦卦象。晋的本义为投矢入器,引申为进入等义。晋卦卦爻辞的取意为周族如何渗入商族内部。因此,九四爻爻辞的主语应为“推翻暴政,取而代之。”是对九三爻爻辞“萃如嗟如”的反向行动。以是,九四爻爻辞可译为:
“推翻暴政,取而代之是最完满的结局,没有过错。”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位”:《说文》:“位,列中庭之左右谓之位。从人、立。”甲、金文位、立同字,位为后起字。其本义为朝廷中群臣的位列,引申为所在的位置、职位、官爵爵次、等级等义。
“匪”:行为不正的人或事。
“元”:始、第一、开头。
“永”:久远、永久。
“萃有位,无咎,匪孚。”:朝廷命官聚集在一起造暴君的反,没有过错,因为他们不正确的行为是为了达到高尚的目的。“萃有位”就是聚集造反者是有爵位的人,是诸侯、士大夫。按常理,这些人都曾经受到当权者的恩宠,是既得利益者,是不应当造反的。他们如果造反就是以臣弑君,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是应当“有咎”的。为什么会“无咎”呢?作者接着解释说“匪孚”:不正确的行为方式是为了达到诚信的目的。作者以为在位者造反虽然不正确,是“匪”之道,但只要其目的是正确的,是为了纠正暴君的“有孚不终”的“孚”道,就可以“无咎”。在方式与目的之间,作者更看重的是目的。而方式的正确与否正是九三爻爻辞所说“萃如嗟如”者心中的顾虑,只有消除了这个顾虑,才能放开膀子大干一场。周族革商王之命时遇到的也是这同一个问题。《淮南子·道应训》记载:周武王曾经向姜子牙请教此问题,武王问:“寡人伐纣天下,是臣杀其主而下伐其上也,吾恐后世之用兵不休,斗争不已,为之奈何?”武王是商王帝辛的臣子,是不应当攻击商王的,以理说不过去,因为不符合当时的道德观念,所以武王有此顾虑。
上六爻爻辞:“赍咨涕洟,无咎。”
“赍(ji机)”:《字彙补·具部》:“赍,俗齎字。”《说文》:“齎,持遗也。从贝,齐声。”《广雅·释诂三》:“齎,持也。”赍同齎,本义为抓住而后遗弃。
“咨”:《说文》:“咨,谋事曰咨,从口,次声。”本义为询问。
“涕”:《说文》:“涕,泣也。”《一切经音义》三:“涕,泪也。”《玉篇·水部》:“涕,目汁出曰涕。”涕字的本义为眼泪。
“洟”:《说文》:“洟,鼻液也。”本义为鼻涕。
上六爻爻辞大意为:“抓住被推翻的昏君而讯问他:为什么要施行暴政?使其羞愧而流泪,没有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