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中庸,反对折中,要辩证法
1:反对中庸,反对折中,要辩证法
中庸,孔老二的伟大发明。好人有缺点,所以好人要得到批判,坏人也有优点,所以坏人需要宽容。这些折中的中庸论调,在实际生活中如同飘在脏水表面黄黄的一片,到处散发着熏人的臭气。其本身不仅仅空洞无物,用这种方式进行实践为害不小。他们常喜欢说,一方面,另一方面;又说硬币有两面。两人打架了,不分青红皂白,不调查考证,各打50大板,理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简直是王八蛋逻辑。更可恨的是,某些人把这种王八蛋逻辑说是辩证法的一分为二,不能说这种人是王八蛋,但最少是糊涂蛋,如果不是糊涂蛋,那么就是说歪理给自己谋私利者。
关于折中主义的批判,关于什么是折中主义,什么是辩证法,我不想多说,让我们看看睿智机警的列宁是怎么说的。列宁在《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同志和布哈林同志的错误》中写了这么一段。
列宁说:“形式逻辑——在中小学里只讲形式逻辑,在这些学校低年级里也应当只讲形式逻辑(但要作一些修改)——根据最普通的或最常见的事物,运用形式上的定义,并以此为限。如果同时运用两个或更多的不同的定义,把它们完全偶然地拼凑起来(既是玻璃圆筒,又是饮具),那么我们所得到的是一个仅仅指出事物的不同方面的折中主义的定义。
辩证逻辑则要求我们更进一步。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这一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这是第一。第二,辩证逻辑要求从事物的发展、“自己运动”(像黑格尔有时所说的)、变化中来考察事物。就玻璃杯来说,这一点不能一下子就很清楚地看出来,但是玻璃杯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玻璃杯的用途,它的使用,它同周围世界的联系,都是在变化着的。第三,必须把人的全部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事物同人所需要它的那一点的联系的实际确定者——包括到事物的完整的“定义”中去。第四,辩证逻辑教导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已故的普列汉诺夫常常喜欢按照黑格尔的说法这样说。(我觉得在这里应当附带向年轻的党员指出一点:不研究——正是研究——普列汉诺夫所写的全部哲学著作,就◎第419页◎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因为这些著作是整个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的优秀作品(注:顺便说一下,不能不希望:第一,现在正在出版的普列汉诺夫文集应把他的所有哲学论文汇编成一卷或几卷专集,并且附上极详细的索引等等。这是因为这些专集应当成为必读的共产主义教科书。第二,我认为工人国家应当对哲学教授提出要求,要他们了解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述,并且善于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过这些话都已经离开了“宣传”而转向“行政手段”了。)。)”
列宁又说:“为什么布哈林这种议论是僵死而空洞的折中主义呢?因为布哈林丝毫也不打算独立地即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目前这一争论的全部历史(马克思主义即辩证逻辑绝对要求这样做),去分析在目前这个时候,在目前的具体情况下对问题的整个看法,对问题的整个提法,——或者也可以说提出问题的整个方向。布哈林丝毫也没有这样做的打算!他对问题不作丝毫具体的研究,而搬弄一些纯粹的抽象概念,从季诺维也夫那里吸取一点,从托洛茨基那里吸取一点。这就是折中主义。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我来举一个例子。对于中国南部的起义者和革命者,我是一无所知的(我只是在好多年以前读过孙中山的两三篇论文,读过几本书和一些报纸上的文章)。既然那里发生了起义,那么在中国人中间想必也会有争论,某甲说起义是席卷◎第420页◎全民族的极端尖锐的阶级斗争的产物,而某乙则说起义是一门艺术。我用不着知道更多的东西,就能写出像布哈林写的那样的提纲来:“一方面……另一方面”。一个没有充分估计到艺术“这一点”,另一个没有充分估计到“尖锐化这一点”等等。这就是僵死而空洞的折中主义,因为在这里没有具体地研究当前这场争论、这个问题和这种对问题的看法等等。”
如此,我们知道辩证法来源于具体事物的调查研究分析,把这些调查来的多个要素联系起来、贯通起来,在其运动本身中去把握事物本质。
好了,我们受够了中庸之道的苦,我们受够了那些儒家谎言的苦,该是把孔老二关进大牢进行劳动改造的时候,让孔老二向人民学习,象人民一样劳动。积极响应住建部某些官僚的号召,一定要让孔老二去北京租房住,一定要让孔老二象丧家之犬被房东赶来赶去。孔老二一边被房东赶来赶去,一边被剥削者、吸血鬼赶来赶去,这样才能体现人民的尊严、人民的安全。
不要中庸与折中,要辩证法!!! 让那些不事调查研究的老爷作风见鬼去吧!!!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mingzuziyoukexue或
http://blog.163.com/lbf_78/
此文章欢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