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曹操墓”真伪,理工比人文可靠
  《鲁潜墓志》是1998年4月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西北0.5公里处的机砖场里由村民徐玉超起土时发现,当时没有人把曹操墓问题提出来,后来发现曹操墓,这才将两者联系起来,并成了支持曹操墓的一个强有力佐证,正因为如此,反曹派也将《鲁潜墓志》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根据墓志内容和字体辨真伪,最多只能得出倾向性结论,几乎不可能让对方心服口服,就算你能将可信度提高到99%,不也还剩下1%的概率吗?没准这1%恰恰是真实的。比如说从字体入手,古代本来就有很多异体字,这是由手写而非印刷所决定的,纵然是书法大家也很难穷尽古代的异体字,你没看过不等于不存在;里面的简体字,说明不了多少问题,现在的简体字有相当一部分本来就是从历史上继承下来的,此外,同一幅作品,书法是讲究变化的,即同一个字重复出现时,要尽量采用不一样的写法,比如其中的“年”字;根据《鲁潜墓志》和《慰项石》的笔画断定两者为同一人书写是站不住脚的,你可以找出相同的笔画,比如撇,但我也可以找出不同的笔画,比如横的起笔,两者的区别太大了,它们之间的不同当然不止横起笔这一项,不信的话你继续找。
  那是不是上述理由能作为挺曹的理由呢?也不是,比如笔画不同就不能作为不是同一个人书写的根据,我就能写几种不同风格的字,尽管谈不上有多好。再说,不是同一人书写也不能说明《鲁潜墓志》非伪造。能证明为同一人书写就可以证明是伪造,能证明非同一人书写却不能证明不是伪造。关于10年前发现《鲁潜墓志》时没有和曹操墓联系起来也不能证明该墓志不是伪造,也许人家当初就有“远大理想”呢!村民徐玉超将《鲁潜墓志》上交而不是卖钱还是不能证明墓志不是伪造,因为如果是炒长线,不公开地“奖励”他也是可能的,我们只能说上交而非卖钱,对非伪造有支持的作用,要说由此得出非伪造的定论,力度显然是不够的。
  以上谈的都是人文鉴别法,它可以得出倾向性的结论,正反双方都会设法导出有利于自己的倾向,但谁也不能将对方彻底打趴下。要让对方心服口服,还得依靠现代科技。
  画像石是从墓室里取出来的,质疑者用了“电锯锉”的理由,挺曹方可以将画像石拿到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痕迹,是否电锯锉,一看一个准。墓室里的物件数以百计,石质物件更是不少,再高明的造假者也做不到将那么多物件做得统统与那个时代相符或基本相符并骗过各门派的大内高手,就算侥幸骗过了,绝对过不了理化分析这道关。
  《鲁潜墓志》的真伪也可以用现代科学方法鉴别,比如说,汉代的加工工具显然和现代的不一样——我指的是工具的金属成分。就算是超耐磨的高速钢,也一定会在被加工过的石块上留下粉末残留,现代科学分析残留粉末的成分易如反掌,比对粉末的合金比例,是否现代伪造一目了然,数据面前谁也不用瞎争。例如,倘若显示是高速钢刀刻的字,那百分之百就是伪造的。分析金属粉末和显微鉴定痕迹只是科学鉴定的一小部分,办法不止这些。有人说河南人早就掌握了用古砖打碎再烧制的造假工艺,这个方法能骗过C14的年代测定,所以造个《鲁潜墓志》不是什么难事。胡扯!伪造古砖和陶瓷也许能用这个方法,伪造天然的石块,无论如何过不了显微镜这一关,有本事你造一块5公斤翠绿翠绿半透明的翡翠,看看能不能蒙晕珠宝鉴定设备,要是能蒙混过关你就大发了,就这一块,足够你到北京市零环内挑一套豪宅再配一部大奔余下的钱一辈子花不完。
  科学院和工程院用数字说话清清楚楚,“星云”峰值为每秒3000万亿次,实测每秒1271万亿次,全球排名中暂列第二位,没有争论的余地。相映成趣的是,社会科学院经常是各说各话,反常识的话也屡见不鲜。自古就有“文无第一”、“文人相轻”的说法,为啥?就因为标准很难清晰。“曹操墓”的正反双方要尽快将攻防重点从人文方法过渡到理工方法,要不然争得唾沫横飞甚至牙齿出血也没有多大用处。张三小朋友和李四长得有点像,性格上有诸多雷同,时间上也有可能,所以怀疑张三是李四的儿子,那究竟是不是呢?DNA鉴定就可一锤定音。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