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与普世价值并不矛盾
中国模式与普世价值并不矛盾
中国模式与普世价值之间不存在矛盾,这是因为二者不在同一个比较平台上:普世价值是终点目标,而中国模式是程序手段。
先看普世价值:
时髦提法:自由、独立、人权,民主;保护个人权利,推崇个人欲望,实现个人自由。
实际内容:以实现个人的各种欲望为生命之价值,以最大化个人利益为生活之动力。
中国古人的先见之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现代化社会:具有普世价值的现代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普世价值与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互为生存的充分和必要条件:能够让普世价值实现的只能是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而适应于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观念只能是这个普世价值。至于为什么称为“普世”,我要写另一篇文章说明)
中国模式:一党制的中央集权政府,根据尽快最大化本国利益的根本原则,主动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尽可能合理地控制、调节本国的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当然深具本国特色),干预、影响世界市场向本国利益倾斜。
中国模式不是目的和目标,而是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这个目标的深具中国特色的有力手段和有效的运作程序。这点,正如同对于二十世纪惊天地泣鬼神的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之历史意义的重新评价: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是落后国家抗衡发达国家(帝国主义国家)的控制与破坏,奠定起改革开放进入现代化的必要社会基础的有效手段。
马克思倡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没有发生在马克思预言的工人阶级力量强大的工业先进的发达国家,而是发生在了工人阶级力量弱小的工业不发达的落后国家,这个人类社会实践的必然结果(不是偶然结局),有力地说明了证明着这样的一个事实(应该说是真理):经济落后的不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实践是一个成功的过渡阶段——过渡到工业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社会,而不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前奏。
后起的落后国家在地球自然资源和市场已经被发达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抢先掠夺、瓜分、霸占了之后,要积累大量资金,实现工业化、全面改造农业、现代市场化,进入现代化社会,早期自由资本主义的老路早已是走不通了:因为已经占据了地球生物链最上端的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需要的是丰富生产原料和廉价劳动力的资源,以及广大而深厚的世界市场;而绝对不是能够与它们竞争原料和市场的另一群发达国家。
落后国家进入现代化的首要条件是国家的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这正如同一个要兑现普世价值的现代人,首先要获得个人的独立和自由一样。象中国这样的大国,国家的独立和自主,只能在代表着中国最为广大和长远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才能够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新中国,取得了国家的经济自主政治独立,这是落后的中国实现工业化进入现代化社会的根本性的第一步。之后的土地改革,使耕者有其田;合作化、大规模的农田及水利基本建设、乡镇企业、小化肥厂、农业机械化,改造了几千年分散的传统小农经济,为今天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你能想象这一切能够在代表着地主阶级和买办官僚利益的国民党领导之下实现吗?)新中国建立之后,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建设起了自己的基本工业体系,为今天中国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症下药,是办事成功和手段有效的根本保证。落后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社会现代化实现普世价值之过程的初始条件有着根本性的不同。所以发展中国家进入现代化社会实现普世价值的道路和程序也必需有相应的根本性之不同。
早期西欧的业主资产阶级们,确实是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的大旗下打败了封建主义,自由竞争建立起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的。
但是,首先祭起普世价值大旗的这一招,在后起的发展中国家要崛起实现现代化的时代已经玩不转、不灵了。这里的原因是情况变了,游戏规则改变了:发达国家制订的新游戏规则当然是有利于已经发达了的国家的。后起的发展中国家要崛起,只能是全民团结一致地对抗发达国家的控制和破坏,利用一切机会抢先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大了,拳头硬了,参与的话语权就有了,改变游戏规则有利于自己的可能性也就有了。于是呢,就能够为本国人民谋取尽可能大的经济利益和福利。国强民富了,到那时,水到渠成,民主、独立、自由的普世价值则是老百姓之民心所向了,谁也阻挡不了了。(不要低估了十几亿中国人民向往热爱普世价值的巨大潜在力量)
这里有两点需要给予注意:
1、普世价值不仅换汤而且也换药了:原来提倡的平等与博爱不见了,只剩下了自由。这是因为现代化社会是以激烈竞争为生存和发展之根本动力的,当然与平等无关,人与人之间平等了,如何竞争呢;而且现代人当然是只爱自己了。(在资产阶级当家作主之前,当然要大声疾呼平等与博爱,以收买民心吗;但是在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之后,当然是不能与工人阶级老百姓们平等的,博爱自然成为了无稽之谈)
2、普世价值下的民心是发散的。一个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社会要能够持续发达兴旺,其根本依赖就是有最为广大而深厚的狂热追求享受的消费者们的持续的有力支撑。而衡量一个消费者人群追求消费狂热程度的标志就是:民心各向异性的发散程度。
结论:现代化社会的民心一定是发散的。所以发达国家极力提倡普世价值,于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在发展中国家抗拒发达国家的阻挠,正在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的时候,需要国内民心的尽可能凝聚(阶段性暂时的)。所以在发展中国家进入现代化社会之前,过多地宣扬提倡普世价值,有害而少利。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极力鼓吹自由、个人权利、民主的普世价值,热切推销多党制、一人一选票的普世价值之政治制度,这是发达国家试图在发展中国家中制造社会混乱,和平演变发展中国家,阻止发展中国家尽快实现现代化,减少竞争对手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上策。
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们的精英头脑们非常地清醒(可称之为现代理性):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你有了我就得少有或是不能有;地球上的生物链不能只有上端而没有下端,赢家的地位必需有失败者垫底支撑,只有享受的富翁没有干活的穷人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全球性的现代化社会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呢,这个真理是不能公开说出来的)。
中国模式不会(不可能)是最终目标,现在倡导的和谐小康社会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贪婪、不知足是人类的本性,中国老百姓当然也不例外。不要低估了中国人民意愿的喷涌力量,推崇“知足长乐”实在是在社会环境不允许情况下的安定社会的阿Q之作。给予中国老百姓以现在美国人民的丰盛富裕物质和多种享受方式的选择的可能,任何意识形态的戒律和政治的规定,都是不可能阻止中国人民投奔个人自由、奋勇追求自我满足的狂热飞奔步伐的。在中国社会还没有能够为自己的人民提供这样多种选择的时候,就奋力反击中国模式,这多少有些杞人忧天了。
地球上的人类社会正在走向自毁性的灭亡。有生有灭,这是宇宙发展进化的规律。自然规律不可违背,天命不可抗拒。正象人生下来是要死的一样,虽然是要死的,但是人活着就要争取获得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尽可能生活得舒适而愉快。中国社会正如一个活着的人,要努力争取获得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环境,尽可能生活得舒适而愉快:中国模式呢,正是为着中国人民争取获得这样一个较好生活环境的有效手段,而和谐小康社会的提倡,民族主义的适当利用,则是凝聚中国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必要向心力。
最后,说起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文化大革命的功绩不可没: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这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如此快速和巨大的成功。没有文化大革命中的冲破一切传统思想束缚,敢想敢说敢干的大规模全民性的锻炼与实践,中国老百姓,尤其是小农意识积厚的中国农民们,不可能如此迅速地立即在改革开放中发挥出这样的聪明才智,使中国的经济快速腾飞,带来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中国社会开始步入了现代化。可以公正地这样说:文化大革命是改革开放之所以如此成功的必要思想准备。
我个人的向往是:简单、纯朴、真诚、潇洒,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与现代普世价值不沾边。我留恋内蒙古大草原的七年插队生活,留恋毛泽东时代。但我有自知之明,自知不属于今天的现代化社会,而是与早已过了时、被历史淘汰了的恐龙们同伙。于是呢,日子倒也过得坦然悠闲,身边还有不要钱的娱乐:笑观世人闹剧。
20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