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国家对敌手的制衡战略
大英帝国在历史上曾经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原因就是这个岛国占领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全球从大陆到岛屿,各个角落都能见到米字旗的身影。两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第三世界的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兴起。英国,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能量明显的衰弱了,其本身也无力阻止海外殖民地的纷纷独立。为了能够继续控制原属殖民地,英国在全球搞了一个英联邦组织,凡是历史上属于英国殖民地而又愿意加入的,都来者不拒。比如大洋洲的新西兰、澳大利亚,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南非,亚洲的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此外还有一些小岛国,仔细一算居然有53个之多,占全世界联合国成员总数的四分之一强。
英国为了能够更好地控制前殖民地和保护国,在允许这些国家独立并自己撤离之前,故意人为的重新划分国界或保留地,给当事国遗留下悬而未决的问题,挑动国家与民族之间的斗争,将原属于当事国与英国的矛盾转化为殖民地之间的纷争,进而达到制造宿敌,消耗当事国的目的,坐收渔翁之利。必要时又以仲裁者的面目出现,给人的感觉是:看到了吧,离开我你们还是不行。
最为典型的是在印度独立之前,将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划分出印度。在印巴战争中,又肢解了巴基斯坦,使得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与此同时英国又在印度、巴基斯坦与中国三方交界处,把历史上曾经属于中国的克什米尔地区,搞成了一个三不管地带,并瞒着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搞了一个麦克马洪线,把原属于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划归印度。人为在中印之间打下楔子,因为这个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印之间于1962年打了一仗。虽然中国取得了胜利,但是至今中印之间仍有领土争端悬而未决。
日不落帝国不复存在了,现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美国。毫无疑问,中美之间虽然也是所谓伙伴关系,但是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来,美国是把中国作为政治敌手加以围堵、限制和遏制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付中国的策略是什么?让我们看看上个世纪美国是如何对付苏联的,或许就能够找到美国对付中国的路数。
因意识形态之争,二战以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竞争霸权。美国为对付苏联,采取的是集团对垒、遏制、星球大战、技术封锁和从内部分化战略。
所谓集团对垒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抗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
所谓遏制战略,就是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不断的政治对抗,遏制苏联的发展,加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为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所谓星球大战计划就是以1983年3月23日,里根发表了著名的“星球大战”演说为标志,布局美国所谓“高边疆”,预防苏联导弹或原子武器袭击,研制激光和粒子束等空间武器,摧毁可能敌方的洲际导弹。这个所谓星球大战计划,其实是一个骗局,目的是为了把苏联拖入到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当中,拖垮苏联经济,进而达到搞垮苏联的目的。
国家之间的较量,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较量。所谓技术封锁,就是在重要领域使苏联跟在美国的屁股后面,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永远赶不上美国。前苏联军事工业所需技术的50%是从西方获得的。据统计,1975年在美国出售给苏联的全部产品中,高技术产品占32.7%,到1983年这个比重已降到5.4%。到1986年美国全力实施技术封锁战略,前苏联已不能合法购买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高技术
所谓内部分化瓦解就是扶植苏联内部异己势力,从舆论上、宣传上、思想上“痛斥和揭露”国家制度的专制和不合理,在鼓励并支持与苏联领导层做对的所谓民主人士。人们注意到,只要有意识形态之争,炸弹奖就一定会授予政治敌手内部的捣乱者。比如授予索尔仁尼琴炸弹文学奖、授予萨哈罗夫和戈尔巴乔夫炸弹和平奖等。戈尔巴乔夫获奖一年以后,苏联就解体了。波兰造反的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获奖。然而对于同体系内国家的领导人则一味的进行拍马屁,比如授予美国总统奥巴马炸弹和平奖,马歇尔、基辛格也曾获过奖。
现在我们应该能够知道美国如何对付中国。
乔治.凯南,美国冷战思维和遏制理论的发明人。
他曾经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担任过美国驻苏联大使,六十年代担任过驻南斯拉夫大使。他认为对付像苏联这种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庞大人口的国家,两种意识形态和世界秩序的对抗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根本性的。凯南认为,相处之道是坚定地遏制政策,始终对其予以打击。胜利不是来源于战场、不是外交,而是取决于苏联制度自行走向崩溃,美国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这样的结局。
凯南认为:美国的安全取决于我们能否在全球敌对力量或靠不住的力量之间建立一种平衡。因此明智的政策是让这些力量“在彼此的争斗中,消耗他们的偏执、暴力和狂热,否则他们也许会用这些来对付我们”;“挑动他们之间的斗争,使得他们相互毁灭,在自相残杀中筋疲力尽,从而让致力实现世界稳定的建设性力量保有生存下去的可能”。
在现今的中美关系中,我们仍然能够发现凯南冷战思维的阴影。
目前的美国奥巴马政府,在中美关系中正在采用一种“海外制衡”战略。人们记得,小布什上台以后,曾经公开把中国作为敌手,声称要以武力保卫台湾。但是由于遭受到本.拉登的恐怖袭击,美国把矛头转移到“恐怖分子”身上,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两场战争,耗费了美国十年光景。中国抓住这十年的发展机遇期,提升了国力,壮大了经济实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美国受到战争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力无可避免的下降了。但是奥巴马上台后,迅速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出地面部队,依靠海上和空中袭击打击基地组织。目前美国又把注意力转移到亚洲和西太平洋来,重点遏制中国在太平洋的崛起。
一是地缘上围堵。
通过支持和援助南海周边小国,给中国制造麻烦,如声称美国在南海有切身利益,利用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南海争端,加强与菲律宾、越南的军事关系;在澳大利亚派驻军队,威胁中国远洋运输线;利用朝鲜核武器话题,进一步深化与韩国和日本的军事同盟;一反常态,改变自1988年以来一直对缅甸的制裁态度,派希拉里访问缅甸,试图切断中国通过西南进入印度洋的管道;利用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对印度进行军事援助,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对抗中国;轰炸巴基斯坦边防检查站,试探中方的反应等等。
二是经济上限制。
鉴于中国外汇储备丰富,通过压人民币升值,使外汇储备缩水,打击中国海外出口产品竞争力。发起反倾销调查,对中国制造业进行打击。采用种种手段,促使资源型的原材料涨价,如铁矿石、石油等。要求中国低价放开稀土出口。
三是技术上封锁。
所有高科技产品都不得出口到中国,中国有钱也买不到高科技的军事和民用技术。
四是鼓励异见。
对大赖皮和刘大波授予炸弹奖,鼓励NF系从思想、理论上对中国制度进行攻击,无限发大缺点,否定历史。利用所谓公知、意领倡导带路,对中国民众进行洗脑。
当美国人手头宽裕,对军力充满自信时,就会赤膊上阵、亲自出马、入侵他国,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就是这种情形。当金钱和恐吓手段耗尽时,美国就会祭起“海外制衡”这一法宝,因为美国人害怕死亡人数的上升。这一战略在利比亚表现的最为充分。
海外制衡使得美国人不那么重视所谓的民主、自由了,美国要与他国结盟,如与海湾国家结盟对付伊朗,与越南结盟对付中国,无论盟友是否是眼中的民主国家。美国只信奉一条:以国家利益来区分谁是盟友,谁是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