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太重视“举牌哥”的成功意义
不必太重视“举牌哥”的成功意义
去年广州地铁发公告称将花费9277万元统一化翻新改造16个车站。广州高一学生陈逸华在地铁站举牌反对“统一化”改造,并多次提出质疑,网友称其为“举牌哥”。5月10日,广州地铁回应称改变原方案,未开工车站没有坏的地方不会改动,将尽量保持总体风格。(《中国青年报》5月19日报道)
此事受到了许多人士的关注评论。人民日报评论部还在微博上说,这件事让人看到90后另一面,让人赞赏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也让人期待公民意识成长。
不过“举牌哥”能够成功,关键因素或许在于改变地铁翻新改造方案,一方面是一件相对来说不伤大雅的小事,另一方面不太影响地铁部门的利益。而若是表达公民意识时,大多表达对公共大事的看法,政府部门就未必会回应或采纳改正了;同时也不能太影响相关部门的利益,否则不但不会被采纳改正,甚至可能被跨省!
比如笔者和许多人一样参加了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也提了许多意见,公民意识应该算是早就成长到了近乎极限。但结果呢?虽然得到回复说,提交的“加强生态保护,将‘退耕还林’改为‘退耕种林’”一文已经被选入“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摘编第2期,并且来确认版权,以便参加优秀建议评奖。但结果是出台的十二五规划没有采纳意见,而当初征集民众意见时承诺的优秀建议评奖活动也至今杳无音信。当初看到这样的回复也真的很高兴,以为国家真的重视民间意见了。因而决定专心做个民间研究员,多提政策建议。结果研究的公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保障房建设问题等等的对策意见,虽然能获得许多网友的好评,但提交给政府相关部门时,就至多获得个“会认真借鉴,考虑”等回复就也杳无音信了,而这些方面的问题也依然存在,难以改善。
而这也是其他许多公民意识较强,积极提交表达公民意见人士的共同命运。 至于表达公民意识时触犯相关部门的利益而被跨省等等事例大家也知道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
因此实在不必太重视“举牌哥”这个个例的成功意义。关键也不在于如何增强民众的公民意识,而是政府部门能在多大程度上重视,采纳公民的意见。若是只在此等小事上采纳一下民意,而在更多关系公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上,不予重视采纳改正那就没多大意思了。
作者:陈健敏
水针发展研究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