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百年物语》中的三个家庭看中国阶级的历史和现状
观看本片同时我也正在收看着金碧辉煌的世博开幕式, 结果是我完全被这部片子所触动,在乌有之乡看了这么多文章,却不如这部资本主义国家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给我的教育更深刻。我也是一个上海人,出自普通家庭,上产业化的高校,进大公司做普通员工,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上海人,外地人,外国混混,外国大老板 以及新时代的小资、全球化的买办,尽管我知道当今中国尤其是上海,又回到了魔都、冒险家乐园的时代,情况已和毛主席对当时社会阶级分析的状况已无二致,要了解各阶级的不同机会不多。而这部片子不偏不倚,选了三个代表人物:民族资产阶级大小姐出身的沈月亭老人、汇丰银行买办家族出身的席与善、贫民家庭出身的红卫兵刘德保 。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上海人并不都是国民党的拥护者!(有些网友的评论水平确实很差)
沈月亭是富家大小姐,丈夫裘唐川是烟草公司的公子,从小无忧无虑的生活,是租界过往繁华的少数见证人之一 ,每当回忆起这些她就露出由衷的笑容,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一旦失去官僚统治者的庇护,其命运一样凄惨,抗日时期,她家的房子被日本人充公,生活无着的她只好去向日军商量收取一些租金,天真的她当然受到了一番羞辱,日本人对她说:这是日本人用命换来的,你有什么资格收钱?! 民族资产阶级无论什么时候都幻想去合作,而不是斗争,这种软弱性还是遗传了下来。改革开放后,政府表彰其动用海外关系“为国家经济作贡献”给了她统战奖章,她也对共产党感激不尽,这就是民族资产阶级通过与官僚统治者合作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方式。 换做今天,中国大城市里的白领小资、大学生们,不是仍然幻想着“温馨”“双赢”“个人奋斗”这些幸福,在与统治者进行各种各样的妥协么?
席与善,汇丰银行买办的曾孙,文革后出国经商,取得外国居留权。他说现在不愿回上海发展,怕又出现变故,不指望自己的祖国怎么好,只要给他们这些商人经营的环境,换言之,谁是他们的政府不怎么重要,不要让他们再经历毛时代的浩劫就可以了。当回忆起文革岁月,父亲席德纮受刺激而死时,席先生只记得当时就发誓要报这个仇。席先生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外滩过去属于席家的房子,他想有一天拿回来。面对如今的上海,他似乎踌躇满志地说:十年二十年后,我们要回上海来!如今席家后代每年都在当年的老宅聚会,重温曾祖父为华人挣面子的买办家史。
刘德保,共和国的同龄人,祖父从山东的饥荒中逃到上海谋生,拣煤渣(就是三毛流浪记里那样),码头扛包,典型地体现了毛主席文章中所述的中国工农间的天然联系。解放后终于成为新上海的主人。刘先生一直放老片子《上海今昔》给子女看,告诉他们过去祖辈的生活是如何的。刘先生回忆回忆起受到毛主席接见时是发自内心地感激毛主席让贫民阶层站起来了。他经常和老朋友门看老电影,讨论过去和现在。尽管红卫兵中有人对过去的看法变了,但对当今不无充满忧虑。“就拿文化大革命来说,有一段时间无政府主义状态,当然现在我们物质比较丰富了,这几年 二三十年以来,科技有了一些进步,但是也有很多,我们感到不满意,社会分配的两极分化,等等一些不公正的现象都出现了。”翌日早晨刘德保出现在街头在大街上他展出了旧报纸 旧海报举办了一场即席博览会。向穷人 弱者伸出援手这是展览会的主题。“不能忘记这段生活,青年人应该知道这段历史,他觉得现在享福是应该的,他不知道过去的苦日子,他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创业难 守业更难,现在孩子都不了解过去,将来连毛泽东也不知道了。传承这段历史是红卫兵们的责任”
【从最底层站起来的老一辈是这个国家的缔造者】这是片中的点睛之笔。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100年的历史的话,这句话就够了,因为贫民们站起来了,这个国家也站起来了,不再是本片开头中国人民被奴役,饥寒交迫而死的镜头,而是拥有了完整经济体系,经济没有崩溃的新国家。因为这个阶层弱势了,所有的历史又颠倒回来。
下载地址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18039/
【译名】上海百年物语
【首播】2010年4月25日
【片长】49Mins
【语言】日语
【字幕】外挂中文字幕
【大小】572MB
【简介】
上海即将迎来史上最大规模的世博会。
近十年来,上海市的GDP增长三倍多,21世纪超大城市上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蕴含的力量,则来自长期蒙受苦难的历史。
1900年,艾奇逊公司镜头下的上海,真正统治上海的是外国人,洋人丢出食物像喂狗一样看中国小孩在争夺。
20世纪20年代,苏联摄影师镜头下的上海,大批中国人甚至无以为生,公园门前的告示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当时中国人都不如一只狗。
过去的岁月是一段难忘的历史,在残酷的现实中,上海人是怎样腾飞的,是怎样收获财富与自豪的。
我们将通过三个家庭的悲欢离合,用影像记录来讲述上海百年的故事——
——————电驴下载地址——————
●视频ed2k地址:
ed2k://|file|[%E9%81%93%E5%85%B0][NHK%E7%BA%AA%E5%BD%95%E7%89%87]%E4%B8%8A%E6%B5%B7%E7%99%BE%E5%B9%B4%E7%89%A9%E8%AF%AD.avi|599795084|122C40B4EB3C3B39F10DD5D585B455F3|h=RNWCAWMEBRDYDZRT2QAJWX5IP6WLZUGP|/
●字幕ed2k地址:
ed2k://|file|[%E9%81%93%E5%85%B0][NHK%E7%BA%AA%E5%BD%95%E7%89%87]%E4%B8%8A%E6%B5%B7%E7%99%BE%E5%B9%B4%E7%89%A9%E8%AF%AD.srt|34539|1F087E9B155CEE5D0AABF825906910D2|h=S5RQSIWPWPKV73OYE6JS4NR24436L6YT|/
计划发布的还有
[道兰][NHK纪录片]贴身采访日本宇航员选拔(中国航天项目参考情报)
[道兰][NHK纪录片]统治天空-空客波音之争(中国大飞机生产参考情报)
相关人物:
红顶买办席正甫
http://www.archives.sh.cn/docs/200806/d_204140.html
在上海的生活--汇丰银行买办席正甫后人的回忆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WBI2004S1010.htm
江南席家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970494/
席家花园
http://www.aibang.com/detail/330469058-420217905
刘德保:40年收藏50万份老报纸欲建图书馆
http://www.cangdian.com/HTML/08/01/080108190526.html
刘德保 在家放电影招待客人
http://xmwb.news365.com.cn/shrj/200811/t20081101_2079978.htm
知青的朋友——刘德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a1242a0100axxe.html
标签:
收藏红色报纸老电影杂谈 |
分类:生活随笔 |
图片说明:刘德保正在接待来查阅老报纸的市民朋友
刘德保,一名“老三届”学生,与共和国同龄。开有两家照相馆,现在是沪上知名收藏家,小有名气且带有传奇色彩。他当过工人,对收藏的痴迷,令他身陷其中而一发不可收。上个世记90年代以来,他集藏老报纸800多种50多万份,成为沪上乃至全国的集报大王。他创办的老报馆,老电影馆及红色收藏,名扬海内外。
16毫米电影放映机(背景为老电影海报)
我们知青熟悉的露天银幕
收藏的老报纸,刘德保按年代按品种分类摆放。从整理翻阅老报纸中获知大量文史知识和社会文化信息,他似乎又回到过去那难忘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到这泛黄的老报纸简直就是万宝全书,它重现了历史风云,表现了中国人民火红年代里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伟大历程。
刘德保的收藏正逐步走向整体化、档案化、多元化。并且不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