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扒下美国NMD和TMD的内裤

火烧 2011-11-24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详细解析中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成功,展现中国反导技术成熟度,并对比美国NMD和TMD系统,揭示中美在反导领域的差距与技术发展路径。

2010年1月6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已将前年通过的对台军售案中的爱国者导弹发包出去。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下台前夕通过对台军售方案,批准出售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反装甲飞弹、PAC-3导弹、预警机升级计划和潜射鱼叉导弹,中国对此已经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并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2010年1月11日,即在美国国防部正式宣布对台军售的5天后,中国在本土上空成功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简单说就是在陆地上发射一枚导弹击中了一枚正在空中飞行的导弹。据当天新华社快讯:中国11日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
  
  当天,美联社转引新华社关于中国反导试验成功的消息,称中国方面没有向外界透露这次试验的相关细节,同时引述美国国防部消息称,侦测到两个不同地点有导弹发射并在外大气层相撞,但中国事前并没有通知美国方面有导弹测试。12日,在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表示,中国11日进行的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不产生滞留空间轨道的碎片,不会对在轨航天器的安全构成威胁,并称这次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短短的话语蕴涵深意,就像跳水运动员从十米跳台入水不产生明显水花那样,导弹打导弹不产生滞留空间轨道的碎片在技术上是有难度的,而我们不但打中了,还保证干净利落,我们的反导技术很成熟,现在拿到台面曝光而已。
  
  稍后,美国国务院称,正在探询中国真正的意图,但不应该将中国的反导弹拦截技术试验与美国对台军售联结起来。美国国务院官员还说对台军售仍在运作之中,尚未做出最后决定。实际上美国早做决定了,只不过现在情况发生变化,美国要根据中国的反应调整策略,也可以勉强说尚未做出最后决定。与此同时,我们对美国使劲把反导往对台军售上扯表示不屑,你越是说别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越是故意把两者结合起来,但台湾海峡水太浅、距离太近、格局太小,反导试验着眼于世界局势、大国战略、中美博弈!
  
  亮剑,捍卫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利益,涵养我们伟大祖国的堂堂威仪。
  
  考虑到中国政府的行事风格很低调,这决非是中国首次进行导弹防御系统试验,海外媒体称2006年中国进行过地对空导弹试验。2007年1月11日的打卫星试验,中国政府没有即时公布试验消息,在过去很久后才发布试验消息,表达“我有这东西了,你知道就行”的意思,既不愿意高调宣布,也不愿将消息埋没,让该知道的知道,目的就算达到了。2010 年1月11日的反导试验,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内对外公布消息,通过新华社和外交部的官方渠道予以明示,引发了整个世界的巨大震撼。在不同形势下,当局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越来越朝着有所作为的方向。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独立进行过陆基中段反导弹试验,且只有美国公开宣称成功进行过陆基中段反导试验,当然也只有美国实地(在加利福尼亚州和阿拉斯加州)部署了少量拦截导弹。美国的反导技术非常不成熟,在理想情况下试验了12次,成功6次,失败6次。在中国宣布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后,美国进行第13次反导试验,结果是失败了。美国在不成熟条件下,在实验成功率不高于50%的情况下投入使用,用纸老虎形容其NMD和TMD倒是很贴切。
  
  反弹道导弹系统是指“用以拦截在飞行轨道上的战略性弹道导弹或其组成部分的系统”。根据弹道导弹在空中的飞行轨迹,可划分为初段、中段、末段三个阶段,即起飞阶段、在大气层外的高速飞行阶段、再入大气层的高速下落阶段,与此相应,拦截也分为三个阶段,一阶段为初段拦截,二阶段为中段拦截,三阶段为末段拦截。我国这次试验的最大亮点就是“中段”,中段反导技术既高于初段和末端反导技术,又比初段和末端反导技术更实用更有效。美国的“爱国者-3”、俄罗斯的“S-400”等反导系统属于末段反导的范畴,它们的拦截高度只有20至30公里,拦截范围的半径只有几十公里,而中段反导是在大气层外拦截,在数百至数千公里的高度进行拦截,这已经不是防空导弹的拦截范围,而必须用由运载火箭推动的弹道导弹。
  
  导弹防御系统由拦截系统(拦截器)、远程预警系统(传感器)和指挥管理系统(战斗管理系统)组成,先对敌方弹道导弹进行探测和跟踪,然后从地上或海上或空中发射拦截器,并持续对敌方弹道导弹进行探测和跟踪,在其尚未到达目标之前将其拦截和摧毁。根据导弹发射载体的不同,中段导弹防御系统可分为陆基、海基、空基、天基。根据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只有大推力陆基导弹才有能力拦截中段飞行的弹道导弹,而舰载防空导弹受到舰艇吨位以及导弹、雷达性能限制,无法进行中段拦截。(空基是以飞机作为发射载体,实用性较差,天基以太空飞行器为发射载体,尚在构想阶段。)中国刚进行的这次陆基中段反导技术试验,其作用远非美国“爱国者-3”防空导弹系统之类的小玩意儿能比,比以前美国用F-15鹰式战斗机发射小导弹的空基拦截难得多,完全可以确认为目前世界上最为成熟、最为实用的反导技术。
  
  如果说2007年中国打气象卫星好比打一台电视机,那么2008年美国打下了一辆中巴。2010年中国反导试验打的是一个水桶,而美国导弹却穿越空虚的大气层——打飞了!这次试验发生于2010年1月31日,美国从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发射目标导弹,从加利福尼亚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陆基拦截器进行拦截,但这项耗资约1.5亿美元的导弹拦截试验失败了,美国军方称原因出在雷神公司生产的海基X波段雷达上,外界认为可能涉及多方面因素,是系统出了问题。
  
  当代媒体都习惯说,在某某领域中国“与美国差距还很大”、“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是仅次于美国的国家”,或者“中国取得巨大成就,但与美国还存在10年差距”、“中国发展很快,按此速度很快就能赶上美国”等等。此次反导试验后,美国媒体重复着“中国缩小了与美国的军事差距”的旧调,但事实绝非如此,中国在反导领域应该已经走到美国前面去了,我们很关心美国什么时候能缩小与中国的差距。当2007年美国宣布在日本布署F-22的消息,仅仅两天后中国就用打卫星以示抗议,而美国在准备了足足13月多月才勉强完成了打卫星试验,且技术含量较低;当2010年美国决定正式对台出售武器,中国迅速启动了陆基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这次美国准备了20天才进行导弹拦截试验,难度上比中国的要低,并且结果是失败。
  
  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我们可以监测别国发射导弹实验了,因为我国的预警系统已经初步建成,如于1979年成功对坠落的美国太空实验室进行精确跟踪,于1981 年成功对苏联向太平洋发射的运载火箭进行精确跟踪。航天监测网和许多反导关键技术是从中国发展火箭伊始就逐步推进的,不能不佩服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和前辈科学家的恢宏眼界、深厚实力,也就是说我们从一开始建的就是一个体系,而不仅为了发射火箭或导弹的某个产品,所以太多的产品可以在这个体系内运转,能制造出来的、能试验出来的、甚至能想象出来的,都将有可能在这个体系内运转。
  
  再往前,早在1960年代国家就启动反导项目了。1963年12月15日,在听取完战略武器问题汇报之后,毛主席肯定了科技人员提出的反导设想,他指示说:“原子弹、导弹,无论如何也不会比别人搞得多。同时,我们又是防御战略方针。因此,除搞进攻性武器外,还要搞些防御武器。”1964年2月6日,毛泽东请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等几位科学家到住处谈重大科学问题,几个人坐在毛主席的床边谈了三四个小时,不同的人谈各自领域的主题。(近期发现记录这次谈话部分内容的珍贵文稿,该文稿由钱学森事后亲笔追记。)在对话中,毛主席谈到搞原子弹的成绩:“你们搞了个1000公里的(注:射程),将来再搞个2000公里的,也就差不多了。”钱学森回答说,美国在东南亚有些基地,有2800公里的距离,而夏威夷不止4000公里,意指4000公里还远远不够。这个问题谈明白后,接下来就反过来说了,谈怎么对付其他国家的核威慑,毛主席讲道:“总要搞防御。搞山洞,钻进地下去就不怕它了。”钱学森回答说:“我们正在遵照主席的指示,先组织一个小型的科学技术人员的小组,准备研究一下防弹道式导弹的方法、技术途径。”听到这里,毛主席强调“有矛必有盾”,又说:“搞少数人,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就是研究“盾”的问题)。五年不行,十年;十年不行,十五年,总要搞出来的。”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说明,当年我国搞好运载工具后,就紧接着搞反导系统了,因为在1964年正式启动,所以就命名为640工程,同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七机部二院为“反导、反卫星总体研究院”。早在1970年,该院就成功进行了低空拦截武器系统“反击一号”飞行试验,早在1974年,该院就进行“反击三号”反导弹系统高层拦截(及双层拦截)计划论证,早在1970年代末,我国已经初步建起一个能够防止弹道导弹打击的区域。到1980年,这个比“两弹一星”工程更具挑战性的浩大工程,已经取得令人欣喜的重大技术成果。640工程被终止后,国家启动863工程,相关项目继续执行下去,我国反导技术在1990年代取得了突破,并于2002前后进行了数次反导试验。
  反导研究不比美国苏联晚,反导理念不比美国苏联差,如果不是更好些的话。谈到中美航空领域的发展史,评价现阶段成就与展望未来,不能不谈到钱学森。
  
  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人类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20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19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最为杰出的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超越冯•卡门,成为20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
  
  他在28岁(1939年)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成为当时航空界和加州理工学院里最惹人注目的人物。38岁时(1949年)成为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这意味着他正式领导美国太空火箭的研究,因为该实验室领导着美国太空火箭研究,上面的直接负责人是美国海军次长。这时候(1949年),未来的苏联火箭和卫星工程的主要负责人,苏联航天飞船的主设计师、航天计划的重要制定者科罗廖夫,正在秘密开发火箭;纳粹德国的导弹专家、未来美国的火箭专家、美国航天之父、“阿波罗”工程负责人冯•布劳恩,正在美国坐冷板凳。如果没有麦卡锡主义迫害,他继续顺顺利利的干下去,美国的航天之父就应该是钱学森、而不是什么冯•布劳恩了。
  
  德国是导弹技术的发源地,V1和V2导弹是世界最早的导弹,美国和苏联的导弹技术最开始都是学来的。1945年德国投降后,美国军方派遣他们最厉害的两个火箭顾问到德国考察导弹技术,这两个人一位是冯•卡门,另一位就是钱学森。钱学森亲自讯问了德国导弹专家冯•布劳恩,参与讯问了德国空气动力学家鲁道夫•赫尔曼(期间,钱学森惊奇地发现、当事人对此也供认不讳:赫尔曼设计火箭所采用的关键理论和技术,竟是应用了自己两年前发表的论文的成果),以及参与讯问德国空气动力学家普朗特,了解到当时世界最为顶尖的导弹技术。其中,冯•布劳恩是V1、V2火箭研究发展中心的主持人,鲁道夫•赫尔曼是V1、V2火箭研制、发射理论的负责人,也是设计超音速风洞小组的领导人。
  
  有人形容钱学森审问冯•布劳恩说,这是未来的中国航天之父审问未来的美国航天之父。

冷战时期美苏掀起太空争霸战,在两大新兴超级大国的综合实力的支撑下,冯•布劳恩、科罗廖夫都成了人类太空先驱,而之前比他们要璀璨、卓越得多的钱学森,则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在极端落后的条件下,全面主持中国航天工作、并带领数十万中国航天人,为更加宏大、更加完美的航天梦而默默奋斗着!
  
  钱学森生活的时代英雄辈出,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是伟大的。“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都是有祖国的”,只有与祖国命运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尤其当下恰逢中国崛起、中华复兴的蓬勃发展期。
  
  下面我们接着谈反导。空中战场是地面战场的延伸,太空战场是空中战场的延伸,反导系统追求“绝对安全”、抢占太空“战略制高点”。所以中国反导试验具有里程碑意义,有观点称其意义不亚于首次原子弹试验。在中国高端的陆基反导拦截试验面前,美国在亚太地区推销的反导联盟,在技术上沦为毫无夸耀的低等品。
  
  成功率没中国高,理念上没中国高,美国的NMD和TMD何去何从?
  
  依照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理应在许多领取取得世界第一。在美国引以为豪的诸多先进领域,都离不开聪明智慧、思维活跃的华人的奉献,但华人在政治、名誉上是受到压制的群体,谁让他们有磨灭不去的中国背景呢,谁让中国崛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呢?谁让美国把中国视为战略对手呢?
  
  美国军事实力世界第一?中国反导技术世界第一!中国的陆基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扒下了美国NMD和TMD的内裤,即便你NMD和TMD建成了,对中国来说缺乏足够的威慑力。
  
  我们有必要告知世界,美国吹嘘的NMD和TMD是何等货色,美国所标榜的军事霸权实际上是何等苍白,很大程度上美国是建立在军事霸权论调基础之上的国家。近年来捏软柿子捏多了,搏得了世界霸权的浪名,但世界霸权不是这样的,含金量太低!我们说美国是霸权国家,主要指其行事作风,而不指其真实实力,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