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最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中国农村最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我的教育观]
近几年来我一直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农村最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换句话说,农民最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三农问题,也在讨论所谓话语权。的确,农村的事情应该由农民做主,任何外来者都不能代替他们做出选择。某些三农问题专家自封为农民的代言人,其实人家农民压根就没让他代言。农村教育也是一样,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农民自己,而不是城里的热心人士。
因此我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力断言农村最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只能就我所了解的情况与大家讨论讨论。
以我在农村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农村的“读书无用论”是相当普遍的,不但很多学生家长持此观点,很多学生也是一样,因厌学逃学或出外打工而辍学的现象相当普遍。
个人认为,除了学费因素外,这与目前农村的教育体制很有关系。和城市一样,农村学校也是采取应试教育,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目前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提供减轻学生负责,这在城市学校里还是有一些效果的,但是在农村就完全不是这样。以我走访的农村学校来看,没有一所实行哪怕一点点的素质教育。不少中学一天到晚,除了上课就是上课,早上6点开始上早自习,晚上10点才下晚自习,全天的休息时间加起来,只有两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星期六星期天也不闲着,要么上课要么上自习。不少小学没有开设阅读课(很多根本就没有课外书)和劳动课,仍然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比如抄课文)。农村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很少,从早到晚除了上课就是帮家里干活。另一方面,农村学校使用的教材也跟城市一样,大部分学校采用人教社的统编教材,教学内容与农村的生产生活严重脱节。我从不少农村学校了解到,学生的语文成绩普遍较其它科目差,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写作文,因为书上的范文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
但是农村和城市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农村学生考上大学的比率远低于城市,有钱读大学的比率更低,这种应试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到了最后,不难发现自己处在一个两难选择,上大学无门,做农民心不又甘,心理存在巨大的落差,因此有些人选择自杀也就不难理解了。最近几年,由于大学生不包分配且就业难,不少农村家长不但要出钱供孩子读书,还要出钱帮孩子找工作,找不到工作还得家里养着,经济压力非常大,因供孩子读书而致贫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读书无用论”的盛行绝非少数人的愚昧所致,而是有深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对于农村家长而言,花费大量的金钱培养一个地也不会种的学生,如果不能给家庭带来收入的话,其投资收益率几乎是零。对于农村学生而言,花费十余年的时间只学到一些书本知识,又不能为社会所用的话,其投资收益也几乎是零。由此可见,中国的农村教育很可能是走错了路。
那么农民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教育呢?首先要看看他们关心的是什么。和城里人一样,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赚钱,如何提高家庭生活水平。那么农民靠什么赚钱呢?无外于农牧渔林商副业,以及出外打工等等。如果农村教育能够教农民如何赚到钱,那自然会欢迎他们的热烈欢迎。这似乎有些功利,但却是最现实的需求。
由此看来,农村最需要的教育应该是职业教育,将他们培养成一个种田成手,养猪大户,医生,兽医,司机,技工,商人等等。然而这些年来不少农村的职业高中和中专招不到生,因为他们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一点与中国的大学教育有相似之处。个人觉得职业教育应该是适用技术教育,社会上需要什么专业,就办什么专业,社会上需要什么人,就培养什么人。同时也要积极开拓就业渠道,比如定向培养等方式,帮助毕业生找到工作。这样的话,应该不愁没有生源。当然,学费高昂也是生源不足的原因之一。
我有一个不太实际的想法,如果可以联系一批有志于农村职业教育的人士,在每个贫困县开办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或者培训中心,开办适合当地农村的职业教育课程,采用低收费和推荐就业的方式吸引学生就读,那么很可能比办个空谈乡建理念的学院更有现实意义。事实上茅以轼先生的“北京富平家政学校”和农家女杂志社的“农家女实用技能学校”就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很有意义的尝试。
欢迎有志于乡村教育的朋友来信交流:[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