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出身与等级的民主方式 & 民主与文化的传统

火烧 2010-09-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出身与等级的民主方式,强调奋斗改变命运,个人努力实现社会公平。结合传统与现代,分析如何通过理性运用时间,实现出身和等级的优化与改观。
                (九) 
   

                出身与等级的民主方式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平会感到愤慨和不解,但没有多少人会认识这一点:人是讲出身的,社会是分等级的,古今中外概莫如此。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会发生变化的,只有当你努力去奋斗才会改变,不劳动不得食,这是真理。奋斗就是民主的一个方式,其中的困难就是民主中需要克服需要斗争的对手。 

 出身与等级客观存在,不容置疑。如果出身贫寒等级低微,自卑不满都是在精神上自我摧残。想要改变客观现实,首先要改造主观世界 -- 明白自己的现状,发现自己的优长缺短,借助环境条件和力量,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渐摆脱现状。即使努力的结果与主观意愿有差距,毕竟已经有了改善,新的状态告诉你还要继续奋斗,每向前迈进一步,就离摆脱现状的愿望近一步。 

 有思想的人,具备接受新思想潜质的人,绝不怨天尤人的人,并不惧怕出身贫寒带来的窘迫,困境对有思想的人是个奋斗的牵引力,困境牵引他走出贫寒和平庸。相反,对出身等级不满的人会喋喋不休地念叨一生,话说得不少,境况没有改变一点环境照旧,只是自己老了。 

 自然界给了不同出身和等级的人不一样的空间,但却给了一样的时间。自然界还算公平,毕竟还是有一样的东西 -- 时间,公正地布施给不同命运的人们。命运的转折就在于理性地运用一样的时间,在一样的时间里,不懈并且有效地改变固有的命运,实现人生出身和等级的逆转或者改观。 

有改变有变化就好,有比没有好。把你的新思想观念传下去,世代传承的目的就是为了出身和等级的最优化最大化,世世相传,乐此不疲。

 

 

                                    (十) 

                          民主与文化的传统

  

任何文化有长有短,作为黎民百姓 -- 儒家文化是生存的依据;作为统治者 -- 儒家文化是系统的治国法宝。地位不同,作用不同。  历代统治者实为推行儒家,而实际为外儒内法,这是一般在认识理解上容易混淆的误区。 

 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信条,儒家文化就有君臣父子、仁义道德等等。最民主的时代是诸子百家的时候,其中包括法家,以后就没有了。不可否认,秦始皇改变并且开创了治国文化。字同文,车同轨,刑同律 ... 这就是中华民族分裂不开的国家传统。忍是心上悬着一把带刃的刀,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内涵,怎么理解都可以。 

不忍则乱大谋,这是古语中常有的话,当忍则忍。忍到今天,中国站在世界上有了发言权,中国还要忍,忍的方式方法应当有改变,传统的忍别人已经很熟悉,所以就要改变。 

 民主思想的文化体系西方的确最系统实用,在西方各民族中根深蒂固,欧洲才会有四十多个民族国家,才会有国中之国,资本主义民主国家才会有封建残余传统的皇室存在。有民主意识才会有探索科学的布鲁诺、哥白尼等等先驱... 才会有文艺复兴,所以西方才能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当然也不能忘记忽略阿拉伯人和地区对西方人在科学上的启蒙和影响,原本阿拉伯地区并不比西方地区差,只因为他们不希望不懂的改变,所以才落后了。


   这与同在欧亚大陆的东方中华民族有着根本的区别,因为两千年前西方没有秦始皇。中华民族不是靠神来统治精神,而且科学破解不了先人学说的谬误,只能人对人地指出大家都能看到的事实,容易水落石出 -- 不像西方会发生上帝造人、地球中心说这样的谬误,容易被科学揭穿后证明其谬误。
 
   就文字来讲,中华民族使用象形文字,是借用和模仿自然界,表现人类活动思维的创造;西方文字可以看作是无中生有的创造,缺乏表现力,文字本身虽不具备魅力,也就是扩大化的结绳记事,但却具有极大地凭空存在的创造力,这是东西方思维惯性的根本性区别。
 
  古往今来,没有慈悲的统治者,历来如此,不值得诟病。因为慈不带兵,善不理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