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思润:我们人民还有什么?我们党还有什么?

火烧 2011-11-2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国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本质区别,分析改革开放后产权归属变化,强调人民所有与国家管理的差异,引发对生产资料归属的思考。

思润:我们人民还有什么?我们党还有什么?  

人的思想的形成不是一朝一时的事情,是需要时间与过程的。每一件事的正确与否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认识到的。当一件事情发生时,即便我们总觉得不正确,但无凭无据,自然是无可厚非。但也因此使得许多模糊的、模棱两可的事情装了空子,打了擦边球,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个现实。当清楚或是清醒的时候,即便已经认识到了这件事情的错误所在,许多事情野已经来不及改变,以至于不得不“逆来顺受”。改革30多年来,我们的方针、政策无不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  

今天,有许多事情依然在争吵之中,依然争吵的没完没了,没个结果。采取的依然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目的是什么?只有那些人心里清楚。流言蜚语漫天飞,混淆视听,惶惑人心。非毛反毛猖獗、嚣张,飞扬跋扈,横行霸道。现在,我不谈论其他,就“国营企业倒闭、分流、转让”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与思考。  

一、国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区别  

这两个概念有许多人是明白的,因为我们有太多的经济学家,   但大多数人是不明白的。因此,就这两个概念有必要作简单说明。  

说起这两个概念就如现今谈起“新时代与旧时代一样”是以1978年来划分。那么,这两个概念也有从1978年划分的必要性,也必须从1978年来划分。  

可以这样说,在1978年前的“国营企业”与现在的“国有企业”在实质上是有质的区别的。1.什么是国营企业。国营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投资人是人民,经营者是国家。也就是说“国营企业”是政府代表人民经营管理的企业。国营企业的经营目,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满足公共需要为天职。他的一切归属是人民。2.什么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三条中说: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这里就有个过渡,国务院是代表国家还是人民?3.经营方式。国营企业是国家全权代理,人民主宰。国有企业是国家选择代理经营,按照政企分开、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不干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原则,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4.国营企业一切归人民所有;国有企业中国家只是有非配利润权利。即:国营企业所增值利润归全民所有。即国营企业的每一分钱是属于我们全部合法的中国人的。国家只是代表人民加以管理。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不称呼“国营企业”,而称呼“国有企业”,在经营上似乎是一样的,都是国家政府经营,产生利润都归国家所有,但这里有一个隐性的问题,就是“国家”是谁的问题?也就是说,生产资料最终归谁所有的问题。单从字面理解是一样的,但从实质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这些年所说的“债权”不明确的问题。为了债权明确,所以改“国营”为“国有”。但这一“改”,性质就不一样了。试想,如果说“国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性质是一样的,那么改“国营”为“国有”就毫无意义。在我想来,之所以要改“国营”为“国有”,目的就很清楚了,那就是说,全民生产资料所有归结为“国有”。“国家”承担债权人,而与人民就没关系了。但“国”是谁?现在不清楚了。也就是说,资产是谁的不清楚了。总之国有企业一切经营结果是与全民毫无关系的。这就是“国营”与“国有”的区别。一句话就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的问题。  

二、改变面孔后的“国营企业”  

我们的国营企业在“理论家、经济学家”的叫嚷声中不停地改革,不停地变化。从1978年开始推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贯彻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利润留成制度;到1983年推行“利改税”制度,把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按国家规定的税种和税率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归企业支配;随后又推行厂长负责制。 1984年12月10日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又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于是,党的十三大制定了“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政策。十五大更是明确提出在国企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于1988年制定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又从立法上进一步肯定了两权分离原则。  

在人事上归结为“大锅饭”、“铁饭碗”、“铁交易”,随着改革的深入,大批的职工下岗---。  

但结果是什么呢?时至今日,国企仍未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成为具有生命力与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为什么结果还不如人愿?而我们所谓的“经济学家”为什么又一次叫嚣“只有卖国企”才能就中国?而我们的铁道部张嘴就要国家出8000亿?这一切原因究竟出在什么地方?究竟是什么问题是我们的国营企业一个一个的倒下去的?  

在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国营企业被改的,面目全非。在改革中,全民所有制只是一个“代号”。国家承包、转股在全民制度下,没有那个从中得到了利益。如果说是全民所有,那么这些下岗的职工该怎么解释呢?他们曾是持股人,但在改革中不明不白被淘汰。在“国营”与“国有”转型中,“原生产资料”被无形的吞没。人民在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情况下丧失了自己的权利。在毫无觉察中丢失了财产。这一过渡实为“巧妙”之极。模糊、模棱两可是这一过渡的极妙的操作方法。  

三、是“国企产权性质”还是“大锅饭”造成国营企业失败的?  

1.国营企业产权是非常明晰的。不清楚为什么有人会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他的产与权就是人民的,毫无争议的。如果不难理解的话就是有人想使产权重新非配。也就是说想使产与权变成某些集团或是某些人的个人利益或是集团利益。只是以此为借口来得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目的。  

2.在批驳大锅饭的时候,不知道这些批评者是否知道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什么?不管是过去企业还是现在企业,无不是人与人在一起进行工作。难道说现在的企业是个人独自工作?即便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也一样需要人们在一起的团队集体工作。  

四、真正的原因是巧妙的设计  

1.釜底抽薪是国营企业失败的真正原因  

在改革开放前夕,国营企业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没有亏损,没有人员沉积,没有谁不干活。但改革开放了,国营企业成了负担,个人成了负担。企业需要改革,需要扭亏为盈。这一切的发生不是很突然?国家又要牛拉犁,又不给牛吃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简单的道理,谁都知道。但国家就是这样做了。如果不这样做,国企是倒不了的,某些人也得不到利益与目的。试想我们多少重点项目是被这样搁置、淘汰的。“运十”是其中之一。  

2.现在是国有在干的好野不是自己的。  

过去国营企业的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在思想上,在政治上,在关心职工上应该说没有可以值得怀疑的。而现在,国有管理者,即便权利很大,总觉的干好干坏不是自己的。即便贪污的再多仍然觉的不满足。因此,国有企业不可能不倒。在他们想来最好是变成自己的产业。  

五、恬不知耻的“8000亿”是要挟还是为了发展?还是吹响了“铁路私有化”的号角?  

国有企业是怎么走向倒闭的?就如我们的铁道部。铁路运输行业是供不应求的行业,怎么出现的亏损?票价年年涨,亏损年年增,即便是傻子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而我们铁路部门不明白。当然也许是故意不明白。总之国家如果出8000亿,那就继续“烧”;如果不出,那么对不起,这事没法办。想办?可以,卖掉!  

因此国有企业的倒闭,既不是产权不明确也不是大锅饭,实质是某些人或是某些集团巧妙的设计。让企业一步一步走到“卖”的地步,使他们的设计得逞。  

当我们的企业卖完的时候,我没人民还有什么?当我们的企业卖完的时候,我们的党还有什么?当风险来临,跑的跑了,剩下的什么也没有,党用什么来保护你的人民?  

 2011/11/20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